面向思维发展的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思考
——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2021-12-28 14:50
教师博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可视化思维能力核心

李 静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将教育目的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使我国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培养“心智自由的学习者”这一教育愿景,以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形式,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用学科思维串联核心知识,构建思维指向的学习目标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思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立足学科本质,用学科思维串联核心知识,构建思维指向的学习目标。这里有两个概念:学科思维和核心知识。理解这两个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学科思维与核心知识的关系

知识与思维是学科素养实现的核心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核心知识指向学科核心概念的关键知识与技能。这些核心知识将学科中琐碎的知识点凝聚成一张巨大的学科知识网,在应用这些核心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学科思维结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科思维指引着人们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信息技术学科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针对这门课程应该“学什么”的问题,有专家提出面向学科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由注重学科知识转向发展学科思维能力,关注学生“计算思维”“设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其中,计算思维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要关注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批判思维建立在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判断、推理、反思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特定问题做出理性思考。

(三)对思维指向的学习目标的描述

在明确了学科思维之后,要对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就要先明确思维指向的学习目标。区别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三维目标,思维指向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面向问题解决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科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设计面向思维发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高阶认知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

(一)问题思维情境化,驱动学生主动投入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问题解决是学生高阶认知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可以得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并不是很突出,表现为不会质疑,仍习惯于教师的直接讲授,缺乏应有的分析与思辨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问题思维情境化。将问题融入真实的情境中,使问题情境成为思维发展的依托。

(二)隐性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

问题思维可以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但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是隐性的。在一个问题抛出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来判断该问题的设置是否起到了预期的作用,虽然学生进一步的思维情况是不好掌控的,但可以通过可视化手段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隐性思维,以便能够适时地给予思维策略的引导,让学习实践更加高效、有意义。

常见的可视化手段有:思维导图、算法及流程图,以及支持问题解决的图表等。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Scratch编程”单元,笔者设计了项目“我是小小游戏设计师”,通过构建虚拟人物角色“我是小小游戏设计师”(见图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款适合小学生的游戏。作为游戏设计师,首先要通过调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玩的游戏,进行游戏设计的前期需求分析,其次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游戏原型的故事创编,进而形成游戏设计制作方案,最后通过游戏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成果的展示。在起初进行问题分析时,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分解问题,形成有梯度的问题序列,方便学生解决问题。在游戏策划阶段,很多学生开始并没有好的创意,教师提供半结构化的创意支架,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Scratch游戏实现阶段,引导学生先用流程图进行逻辑思路的整理,然后再进行编程实现。通过这种可视化手段,学生也能清晰地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图1 “我是小小游戏设计师”项目流程

(三)显性思维成果化,用丰富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灵活性表达

通过思维可视化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的隐性思维显性化,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图表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支撑探究学习过程。由于驱动性问题是真实的,用来记录学生思维轨迹的这些图表也就具有真实性。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并在多样的群体中进行交流。将学生的显性思维转化为高质量的学习成果,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灵活建构,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最常见的是制作表现类的成果,这些成果直接指向核心知识,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成果应该具有丰富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应该对成果的制作过程有详细的说明,即解释小组为什么这样做和做的过程,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些思考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另外,说明汇报的过程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四)变式思维迁移化,变式应用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形成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有些学生在单项训练中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最后的综合考核中成绩却不理想,实质上就是没有掌握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变换问题情境,看看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变式应用能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可视化思维能力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维可视化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