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雍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景观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模式,其主要立足于水生态,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管理,还能够实现对园林景观内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合理改善,还有助于构建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且效果非常显著。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理论的相关概念出发,并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园林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雨水廊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104
园林景观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娱乐场所,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降低景观的维护成本,提高景观的自然属性和视觉效果,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1、海绵城市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像一块海绵一样,具有较强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效果,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科学的技术手段,改进和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提升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有效的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法方面发挥理想的效果,达到降低城市雨洪压力、涵养水源、净化雨污水土、改变城市微气候、优化城市景观的目的,并满足目前社会发展中生态改善的基本要求。通常,海绵城市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的生态区,留足涵养水源和应对较大强度降雨,起到渗透与净化水源的作用,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从而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已经破坏的自然环境,要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体现出理想的海绵体效果;三是低影响开发。对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控制城市不透水下垫面面积比例,借助相关海绵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净化,及时得到储存,适当增加河沟湖渠,增加水域面积,进而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2、海绵城市和城市园林绿化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城市化与自然的关系,水和阳光作为生命的必需物质,合理的水循环在整个生态系统循环当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见得,保障水循环的正常有序进行才能够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构建相应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而水生态基础设施对应的则是城市园林景观的格局。因此,园林景观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当前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不能渗透的地砖极大的影响了城市水循环,尤其在雨季,大量的降水导致雨水聚合成地表径流因此造成城市内涝。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能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环境了城市环境压力,可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因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所以,海绵城市理念下加强园林景观建设,就是利用雨水渗透的道理,科学合理的应用雨水资源,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对海绵城市的负荷预测,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以自然水流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的基础,结合自然环境的自主协调作用,促使园林工程吸收足够的水资源。因此,想要将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自然净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需要做好“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结合相应的海绵城市技术进行布置,将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系统结构进行细化,打造既实用又美观的水生态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经济地实现水资源的利用,确保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稳定有序的进行循环工作,最终切实的保证相应海绵城市的运行有效性,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要点
3.1制定完善的城市园林规划方案
在城市景观工程建设中,首要任务是保护城市的自然地形和当地的植被,使植物和地形自然而正常地发展。在传统的城市园林建设中,雨季城市建设中使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是地下井排水法或道路边坡排水法,但上述排水方法存在的問题是,暴雨发生时,排水路径会被各种杂物堵塞,造成积水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传统排水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海绵城市理论的思想,在排水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下沉式绿地、渗透砖、雨水花园和种草沟,既可收集雨水,又可发挥洪水灾害的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自身的作用。例如,通过在路面土层中铺设石块,加强雨水的渗入,加速水的引入,达到过滤的目的,并通过提高塑料管道结构的导水率进行设计。另外,在混凝土铺设前设置相应的排水孔,可以达到保证空气和雨水有效循环的效果,从而保证不同微生物的生长,保持城市的自然平衡。
3.2科学开展雨水系统的建设
在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中,雨水的处理尤其是雨季的处理非常重要,大量的降水必然会影响土地的渗透性,因此,加强雨水的渗透和雨水的收集是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此外,天然纯净水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投资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为了提高地面的透水性和稳定性,有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铺设透水层,同时在路面两侧设置渗水沟或铺设石块,以实现雨水的导流和渗流,改善和优化排水功能,并通过种植防涝植物实现雨水储存,避免雨水积累问题,这些植物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其次,土壤入渗一般具有净化雨水的功能,通过土壤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能有效地阻隔、过滤和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因此,在园林工程中可以合理布置草坪,净化雨水,收集雨水,从而可以回收雨水。此外,可以在园林内部加强生态水道的建设,增设人工湖,充分发挥人工湖在雨水储存方面的作用,实现生态水敏感地区(湖泊、河流、湿地)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并注意设置明渠、暗渠,明渠的建设可与园林景观块的划分相结合,在黑暗地区应加强排水沟的设置,综合考虑土壤条件、地质和地形,完成地下通道的建设,通过湿地、园林和池塘在城市景观工程中的应用,将地下通道改造成园林景观,严格控制雨水径流,实现园林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3生态雨水廊道
海绵城市是保护城市水资源的重要发展概念,而生态园林在建设雨水廊道中,合理的地形布置是关键,能有效疏导水资源,不仅保护了水资源不受污染,达到净化的效果,还能够有效实现雨水的再循环利用,在城市中实现总体调节、重点保护的生态建设目标。因此,要根据园林景观的建设条件及位置,在园林景观内建设生态水渠。生态雨水廊道就是结合城市中水资源的输送与排放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利用缓坡地形来降低水体流速,自然沉淀一些大颗粒杂质,依据其布置特点,再通过沙石土壤、植物根茎叶的渗滤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与城市中的储水设施和各种水体景观统一同步进行整体的优化布局,并借助植物吸收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和杂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形成包含城市所有水资源的生态保障工程建设,从全局出发加强水净化和循环使用,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3.4下沉式绿地
所谓下沉式绿地,就是指低于周围路面一种绿地形式,是绿地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它又被称为地势绿地。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这种绿地通常比周边路面低,能让降落的雨水一定程度地渗到绿地中,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收集到硬地表上的径流,储存更多雨水,减少径流外排,并利用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从而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并经过渗透、植物吸收、微生物等一系列的作用。所以,对于下凹式绿地,一般对于深度都会有一定的设计要求,而且对于土质要求极高,必须是未经过改良的土地。它的绿地面可以承载更多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内涝现象的产生,并且其内部植物几乎都是土草本植物,具有极好的透水性,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利用原有地形起伏变化,适应低走向,在调整措施中对低海拔沉降的局部条件进行改造,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绿化用水,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可谓是一举数得,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这一方面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3.5保障园林工程生態效益
在城市景观工程建设中,景观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方面。在进行城市景观工程建设时,应坚持以海绵城市理论为重要指导,将城市用地自然、地质条件和功能区划信息相结合,遵循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保证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创造符合人们对舒适生活环境需求的生态城市环境。此外,人工湖和绿地都具有良好的蓄水功能,并具有观赏性。园林工程中植物与绿地的作用不仅是蓄蓄雨水,而且是净化水资源,吸收和过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海绵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必要的指导。
结语:
新时期,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在开展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以各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园林规划策略。实际工作中做到合理设计景观、合理选择“海绵体”,科学方式优化配置各类园林绿地植被,改善城市生态的规划理念与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园林景观在构建海绵城市的主力军作用,解决城市频发洪涝灾害与水资源短缺,才能更好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2~3.
[2]冯豪.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8,04:134-135.
[3]张骞.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6:121.
[4]陈洋洋,苏欣.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