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中的历史

2021-12-27 22:10李莎
东方收藏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才学高地志愿军

在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众多近现代文物中,有一封看起来丝毫不会引人注意的信笺(图1),静静地躺在“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展”展厅的一角,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难发现它的踪迹。但就是这貌似平凡的信笺,却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这封信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三烈士沈阳市治丧委员会”于1953年4月8日发给孙占元烈士家属的。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三位烈士的灵柩到达沈阳后,悼念、安葬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遗志,为争取抗美援朝的更大胜利而斗争。内容如下:

光荣的孙占元烈士家属: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孙占元、黄继光,一等功臣邱少云三烈士的灵柩在二月二十八日晚运抵我市以后,我市各界人民以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焦若愚、东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周秋野、东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任允中等首长及各界人民代表组成了三烈士治丧委员会,从三月三日开始到六日止举行了群众性的公祭,全市各界人民都怀着悲切的心情,手持花圈挽联络绎不绝地到三烈士灵堂,前来吊唁者先后达三万五千余人。公祭期间沈阳及东北各级首长在烈士灵堂守灵,广大的职工、部队、学生、市民群众都以沉痛的心情,在烈士灵前举行宣誓,各少数民族代表都以民族最高礼节举行祭奠,多数人都痛哭流涕如失亲人,全市人民亦都纷纷表示决心,要化悲痛为力量,誓欲继承烈士遗志,为争取抗美援朝的更大胜利而斗争。

三月六日举行了二万多人的追悼大会,有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高崇民,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欧东等同志在会上讲话,会后由东北及沈阳各级首长执绋引灵送殡,至北陵烈士陵园又举行安葬仪式。

孙占元烈士虽然是光荣地牺牲了,他是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为了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烈士的精神、烈士的英名将永垂千古,亲爱的孙占元烈士家属,孙占元烈士是要永远活在沈阳人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心里的。

本会托付河南省人民政府转送公祭及追悼三烈士当时的影集一册,各界人民慰问信七十封、烈士传略一百本份及本市奖章厂杨振英同志个人赠送的慰问金一百万元,请留作纪念亦略表我市各界人民慰问之忱。

敬祝健康!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三烈士沈阳市治丧委员会

1953年4月8日

我们不会忘记,70年前那场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也会永远铭记在那场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每一位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英雄深埋功与名数十年;一些英雄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却鲜少有人提起。反映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电影《英雄儿女》至今仍影响广泛,这部电影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之一,就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中荣立特等功,获得“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孙占元烈士。

孙占元(图2),原名孙章元,1925年出生在河南省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孙占元以给地主当长工为生,受尽磨难。1946年2月,孙章元报名参军,参加了革命。孙占元参军的这支队伍,是解放军太行第5分区53团,他被编入7连2排6班,主要在豫北的安阳、林县、辉县一带执行剿匪和保卫解放区的任务。

1947年8月15 日,孙占元所在部队编入陈赓、谢富治兵团的9纵第27旅第81團。1948年2月,经过党组织考察的孙占元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孙占元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横渡长江和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孙占元在战斗中,英勇机智,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由6班副班长升为班长。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的日子终于盼来了,孙占元本可以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去。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1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1 年 3 月,孙占元所在的部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在遂川郡整训中,他由班长又提升为2排的副排长。

1952年10月8日,美国侵略者中断谈判,转而对我志愿军发动猛烈攻击。10月14日4时38分,敌方向我军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投入兵力达6万人,在这块不足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整整作战了43天,最终付出了伤亡2.5万人的代价,而597.9高地和537.7高地却始终屹立不倒。在这两个由志愿军牢牢控制的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才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却因为这43天而成为中国几代人无法抹去的记忆,它的名字叫上甘岭。

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用了7个营的兵力向我志愿军防守的 597.9 和 537.7 高地发起进攻。在第一天,美国侵略军用4个营的兵力向597.9 高地发动了14 次猛烈攻击,都被志愿军战士打退了。随后,美军排山倒海般的炮火,向597.9高地、537.7高地开始了毁灭性的轰击。顷刻间落下的30万发炮弹和500枚重型炸弹几乎将上甘岭上的岩石炸成了碎末,志愿军战士们精心构筑的工事也在一瞬间荡然无存。此时,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7个营的美军向志愿军阵地猛扑过来,为了保存实力,志愿军于当天下午主动转入坑道作战。美军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攻占了上甘岭多处表面阵地。

这时,敌人在我军前沿工事里,用麻袋、木材、钢板等垒成了连续的工事,用火力交叉封锁住我军的反攻通道。

时任志愿军45师135团3营7连2排排长的孙占元被指定为突击排排长。在597.9高地上,进入坑道防御的孙占元接到了命令:带领突击排,夺回2号阵地。2号阵地这么重要吗?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号阵地位于597.9高地的前沿,它如果失守将直接威胁到整个高地的安全。17时30 分,孙占元带领着突击排进入597.9高地主峰2号阵地的坑道内。19 时,孙占元抢先跃出工事发起了反攻,但被敌军的强大火力压制在了阵地上。见此情景,孙占元决定先解决敌人的火力点。在全排重机枪的掩护下,战士李忠先迅速接近敌人工事进行爆破。孙占元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向前突击,很快控制了局面。孙占元面对敌人的疯狂反击,以工事为依托,指挥冷静沉着,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就在这时,原先担任第二批突击任务的三排被敌人用重火力压制在工事里,无法完成既定任务。而2号阵地上美军有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数和装备上,敌我双方都有着巨大的差距。孙占元还未来得及反应,敌人组织的反扑开始了。

孙占元一方面命令方振文等几名战士做好反击的准备,另一方面命令易才学带几名战士去炸敌人的地堡。易才学迅速来到敌人的第一个火力点跟前,顺利地将其炸毁,但是易才学却暴露在敌人的面前,敌人集中第二个火力点里的武器向他猛射过来。易才学几次想从藏身的工事中冲出去,但密集的武力攻击使他始终未能从坑道里冲出来。这时,他听见孙占元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从右边上,我掩护你!”孙占元的猛烈进攻,把敌人第二个火力点里的火力吸引过来。易才学拖着爆破筒和手雷艰难地向上爬去,来到第二、第三个火力点中间时,易才学把爆破筒紧紧捆在一起,把随身携带的手榴弹和手雷也放在身边,他先是把爆破筒投进第二个工事里,紧接着,又把手雷和手榴弹投进第三个工事里。

隐藏在坑道里、用重机枪火力掩护着易才学的孙占元,看到敌人的两个火力点被炸掉,就立刻提起机枪向上跑。此时,一颗炸弹却在他身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抛到一个弹坑里,孙占元顿时失去了知觉。过了好大一会儿,激烈的枪声把他从昏迷中唤醒。当他抖抖身上的尘土,试图向战友们靠近时,双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这时孙占元才意识到,他的双腿被炸断了。就是这样,孙占元还是用两只臂膀一寸一寸地坚持到了战友的阵地上。刚刚清醒过来的易才学扑到孙占元身旁,发现排长声音颤抖,脸色不对,仔细一看,孙占元的双腿被打断了,右膝露出骨碴,只有一层皮连着,身边的泥土都被鲜血染红了。此时的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战士们向孙占元围了过来,看着排长拖在地上的双腿,看着失血过多变得有些苍白的脸,和强忍疼痛而渗出的汗珠,他们知道如果不进行治疗,排长的腿就保不住了,易才学动手要将孙占元背下火线。“住手、停下”,孙占元大声喝住了他最亲密的战友,“我是共产党员,我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把阵地看得比生命还重的孙占元斩钉截铁地喊出了命令。紧接着他命令所有战士回到战斗队形。就这样,孙占元靠着两只臂膀,拖着被炸断的双腿,来回爬行在阵地之间,指挥着接下来的战斗。从现在来看,那时的孙占元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双腿,其实那一刻他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孫占元语气坚定地对易才学说:“先不要管我,为了胜利,你马上去爆破敌人的地堡,我来掩护你!”不容细想,易才学就拿起爆破筒,怀着要完成排长嘱托的决心向前爬去。为了掩护战友炸掉剩下的火力点,孙占元和他的轻机枪担任了吸引美军火力的任务。在他的掩护下,易才学成功炸掉了最后的火力点。也就在这个时候,侧翼进攻的美军已经呈扇形包围上来,孙占元孤身应战,毙伤美军80多人。当美军再次反扑时,孙占元的子弹打光了,面对扑上来的敌军,27岁的孙占元高呼“共产党万岁”,毅然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7岁。从开始发起突击,到完成突击任务仅仅20分钟的时间,反攻的通道已经打开。隐蔽在坑道里和在各个地方等待反击的战士们随着冲锋的号声立刻发起了冲锋。经过十分钟的激战,敌人一个营兵力大部分被我军战士们歼灭,前沿阵地重新地回到了志愿军的手里。1953 年 1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石峰采写的《孙占元与易才学》,详细讲述了这次战斗的经过。

1953年2月14日,我志愿军44师警卫连接上级指示:志愿军牺牲的战斗英雄、荣立过一等功的营级干部、团以上干部都要运回祖国安葬,这一次共计有29位烈士的遗体会运回国内安葬。24位烈士安葬在安东烈士陵园,而孙占元等烈士则安葬在沈阳烈士陵园。

根据当时《东北日报》《沈阳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的报道,1953年2月21日,当地成立了以沈阳市副市长焦若愚为主任委员的治丧委员会。2月24日晚8时20分许,载有烈士灵柩的火车驶入沈阳站。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东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周秋野,以及治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力余和各机关代表多人前往车站迎接。几位领导手扶着灵柩走出站台,前往已经布置好的烈士灵堂。

当时,人们用席子在沈阳市中心广场(今八一公园)西侧搭建了三位烈士的灵堂。灵堂正中写着“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三烈士灵堂 ”横额。横额下并排摆放着三位烈士的大幅遗像,遗像下安放着烈士灵柩。治丧委员会向沈阳全市人民公告了为三位烈士举行追悼大会和公祭的时间。公祭期间,《沈阳日报》等连续报道了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3月6日上午,沈阳市各界代表汇集到中心广场,沉痛悼念三位烈士,誓欲继承烈士遗志,为争取抗美援朝的更大胜利而斗争的决心(图3)。追悼会结束后,在哀乐声中,三位烈士的灵柩被分别抬到三辆军用卡车上。灵车覆盖着白布, 车前挂有两条用白布制成的挽带,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军区等党政军领导数十人手执挽带,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

各界群众自觉排成队伍,大家自发地抬着花圈,跟随灵车,在凛冽的寒风中缓缓行进护送三烈士的灵柩前往沈阳烈士陵园安葬,队伍蜿蜒一公里多(图4)。数十万沈阳群众肃立在街道两旁,目送灵车缓缓远去。灵车于当天上午 11时50分到达沈阳烈士陵园。三位烈士安葬在陵园东边的第一排,由东至西,分别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墓地番号十组一、二、三号) 。下午1时许,三位烈士的灵柩同时下葬。秦基伟和谷景生两位将军共同为孙占元烈士撰写了碑文(图5)。

人民不会忘记英雄,历史会永远铭记英雄,人民把最美的花环献给英雄,历史把最崇高的荣誉献给英雄。他们用热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民族壮丽的诗篇。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简介:

李莎,单位:河南博物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才学高地志愿军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德国高地武器公司OA—10 DMR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