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之中,这一时期也造就了一批伟大而杰出的艺术家。继吴昌硕之后,作为金石篆刻大师的朱复戡与赵古泥开启了又一个新的金石时代。他们既没有丢弃传统,又各自有所创新,这种对待金石篆刻学习研究的态度是后代学习效仿的典范。本文旨在从朱复戡与赵古泥的师从取法、篆刻风格,以及两人对后世金石篆刻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关键词:朱复戡;赵古泥;金石篆刻
一
20世纪初,中国书坛出现了一种“尊碑抑帖”的书学思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金石爱好者,其中就包括朱复戡、赵古泥等人。
朱复戡出身书香世家,尽管他一生的经历比较坎坷,经历了社会动荡的时期,但他在幼青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与熏陶,使其具有非常好的文化根基,对其艺术发展的前进与上升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朱复戡18岁时,便结识了享誉至今的金石大师吴昌硕,吴昌硕看到他所临习的大字石鼓文后,对其欣赏不已,并指出学习篆刻须师法古人、以古为师,这对朱复戡在艺术道路上的帮助和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相对于朱复戡,赵古泥的身世更加坎坷,他生于19世纪,幼年时期就失去母亲,家世贫苦,只上过三年私塾,年少时曾在药肆做过学徒,但其志并不在此,欲出家为僧,无果。回归药肆后,利用业余时间发奋读书练习篆刻,并得到了虞城名家李翰章的启蒙与教授,在20岁左右时经引荐结识了吴昌硕,拜入其门下。所以,赵古泥早期的篆刻作品无论是从篆法、刀法以及章法等方面,都师法吴昌硕,甚至达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
朱复戡深入学习,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与突破。赵古泥更是非古不学,不断地汲取汉砖、秦玺、封泥的精华,不断研习高古艺术的精华之处,得以突破师门,自成一家、有所创新。
除此之外,艺术并不是只要有技术就可以的,还必须具备完备的理论基础,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升华。朱复戡与赵古泥二人的学识也是非常渊博的,都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赵古泥在26岁时所刻印章“读不遍千古书,作不了天下事,识不尽海内人”中就可看出其对待学识涵养的重视。也正是这种对知识的上下求索与不断深挖的精神,使得两位先生的篆刻艺术达到了更高层次。
在印学思想上,朱复戡、赵古泥两位金石名家都十分注重“印从书出”这一观点,因此他们对于篆书的学习与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朱复戡在其所作的《白头吟》中这样说道:“刻石须先通字学”,所表达的正是对于这一观点的印证。赵古泥也曾深刻指出:“摹印之法,求诸金石文字及篆法则易得,徒讲刀法则难成。”除此之外,赵古泥对于篆刻艺术还有着十分强烈的崇古、尚古、鉴古、学古和化古的意识,他对待印学的态度亦十分清晰,曾在《拜缶庐印存》之《印谱记》中讲道:“篆法又须求六朝以上,六朝以下,篆非不佳,姿致太甚,多半不堪入印。昔邓完白先生篆法能自成家,每观其所作印,白文佳者十五六,朱文佳者十二三而已,何也?盖白文不越汉人藩篱,朱文则以己意,篆法太姿媚耳。1”
正是对取法有了如此清晰的认识,他们才得以在篆刻史上流芳百年。
二
在晚清时期,江湖上流行着两大篆刻艺术流派——浙派和皖派。两派风格各异,浙派强调刀法,主张刀笔合一,而皖派则强调将篆书的多样体势及笔法融合到篆刻中去,进一步丰富印章的章法局面。朱复戡与赵古泥别开新意、锐意进取,融合二家之长,进行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篆刻風格。
朱复戡在其篆刻初期是以学习吴昌硕、赵之谦等人,兼学浙、皖两派为主的,此阶段是他广泛汲取前人之所长的阶段,并没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与特征。中年时开始探索更为高古的篆刻艺术,对秦汉古玺、权量诏版不断研究与探索,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思想,开始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一时期朱复戡开始脱离吴昌硕、赵之谦的影响,形成直追三代、高古浑厚的篆刻风格。所刻印章可谓出神入化、超越时流。20世纪70年代,沙孟海在致朱复戡函中称赞道:“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并非面誉。2”足见朱复戡篆刻艺术之高超。
除了高度仿古之外,朱复戡也创造性地将书法、绘画等艺术融入到印章之中,并在边款上做文章,极大地丰富了近代的篆刻艺术。在其晚年时期,他的篆刻艺术进入人书俱老的阶段,其风格基本固定,篆刻线条更加老辣,偏于残烛之美,章法布局、用笔用刀随意中又不失严谨,篆刻艺术更加成熟。
观察研究赵古泥的印谱可以发现,他在青年时期同样是取法吴昌硕的,在模仿吴昌硕方面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这一时期赵古泥的篆刻虽以模仿吴昌硕为主,但其并没有一味地仿古,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使得其篆刻作品更加突出文字的装饰性,文字线条方圆并济,并突破性地将大篆与小篆文字混合运用在一方印章之中,增加印面的趣味性。赵古泥在篆刻艺术上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对印面独到的章法布置。除了尤擅章法布置之外,其对于结字也是有讲究的,擅长险中取胜,字势倚侧方正的变化对比强烈,空间留白更是层次丰富,极富意趣。正如学者刘江所说:“赵师承吴昌硕,但在吸收封泥与陶文的轻重、虚实、残破方面更有发展。3”
三
朱复戡、赵古泥二人对近代金石篆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印谱资料。朱复戡先后出版了《静龛印集》《复勘印存》等篆刻印谱;赵古泥也先后出版了《赵古泥印存》《泥道人印存》《拜缶庐印存》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研究学习资料,丰富了近代以来的篆刻艺术的发展。
朱复戡学识过人,不仅有高超的篆刻技法,还对金石学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并以深厚的书法技法为根基,融入到了篆刻艺术中去,丰富并进一步发展了金石学,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朱复戡通过篆刻艺术来赞美祖国的山川与河流,深深体现了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朱复戡用一生的时间扎根于艺术世界之中,在多个领域尤其是篆刻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创作出了无数杰出的作品,绝对称得上篆刻艺术史的一座丰碑。
赵古泥对篆刻艺术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他的篆刻艺术气度非凡,大气中不失质朴,其开创的“虞山印派”对当今印坛的启发与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自虞山派创立以来,效仿摹习者众多,有的直接从他为师,有的成为私塾弟子,人众艺精,蔚为大观。
“经他传授的学生有濮康安、李溢中、黄麟书、王心一、朱善余、唐起一、孙静之、汪大铁、 苏乐石、邓散木、张寒月等,以及他的独生女赵林 。4”
赵古泥对于印面的研究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和壮大,也使得篆刻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大大地增强,后世学者争相效仿与研究,对印坛的影响无疑也是重大的。
总而言之,朱复戡与赵古泥的篆刻艺术是值得后人继续深挖与研究的,无论是他们对于印学的观点与见解,还是篆刻技法的探索与研究,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除此之外,两位金石大师的学印道路,也极大地激励了后世学印者。他们二人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动荡的社会,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学艺道路,并开拓出一片天地,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更应该拿出自己的专业精神,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以期更好地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归之春. 赵古泥年表[M].台北:台北景隆轩, 2000 :84.
2.冯广鉴. 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刘江. 篆刻的形式美[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归之春. 新虞山派印人小考[J].书法艺术,1994(5):12-14.
作者简介:
田鑫红,女,1997年10月14日生。汉族。籍贯:山东聊城。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书法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