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题材专题片叙事策略

2021-12-27 05:56徐海星
电影评介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题片贵州攻坚

徐海星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的特有节目类型,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纪实性节目的一种。电视专题片通过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1]

不难看出,电视专题片兼具新闻的特性,通过现实生活取材取景,拍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和人物,有明显纪实风格;但同时又可以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讲究艺术性。电视专题片的重要功能是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及人性的高度尊重和揭示。從风格上划分,电视专题片分为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写意性电视专题片、写意与写实综合的电视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类型之一,纪实类专题片普遍用来反映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省之力、聚各方之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按年度分季度推进系列攻坚工作,推动全省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再战再捷。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由贵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实专题片《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于2021年4月22日起在《贵州卫视》播出,该片分为《千秋愿景》《梦想花开》《贵州答卷》《续写华章》四集,主要讲述了贵州扶贫工作措施与成效,用镜头记录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贵州战法”,通过故事化的呈现、典型人物的塑造、精心的叙事安排等,全方位展现了贵州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的伟大实践。《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传达着贵州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脱贫梦想的不懈努力,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各方力量的有力援助,折射出我国扶贫事业的巨大成就。

一、故事化的叙事表达

叙事是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轨迹一起形成的,存在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存在“叙事”,也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叙事”[2]。叙事是一种“故事化”的陈述再现模式,着重寻求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3]。故事化的叙事是电视专题片常用的叙事手段,是保证其传播效果的有效方法。在纪实专题片中,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能有效摆脱传统教条式说教,通过有意识的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和人物,通过故事化表达,设置冲突和悬念,能够极大丰富专题片的叙事元素,从而增加专题片张力,增强趣味性和可看性。

电视专题片的“故事化叙事”目的是服务主题,《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选取了大量基层人物,讲述老百姓、小人物有温度的真实故事,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塑造真实有生命的形象。通过以小见大的故事化叙事,以小故事讲述大情怀,用普通人的故事阐释脱贫攻坚梦想的实现,将人民群众的生活与脱贫攻坚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从而达到引导受众产生共鸣的效果,加深观众对内容的接受程度。

如《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2集讲述了黔西市毕架村村民金生华脱贫的故事,他在20多岁时候左手因意外受伤被迫截肢,后来又检查出患了肺结核,生活接连的打击让他生活变得一贫如洗。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他被精准识别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重点帮扶对象,为他量身定制了“一人一策”帮助他脱贫致富。2019年,余生华卖掉了20头生猪,收入10来万元,彻底摘掉了困扰他半生的贫穷帽子。正是通过这种微观叙事,从小角度切入,采用故事化的叙事表达,用金生华的生活经历展现精准扶贫的举措与成效。在《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专题片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全片用镜头记录了脱贫攻坚战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呈现了人物真实的心路历程,传递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努力脱贫的精神面貌。正是通过这种故事化的叙事,将宏大的主题落脚于具体的人,展现了更为丰富的细节内容,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从而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同时,《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还巧妙设置悬念和冲突,以增强故事的可看性。如《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3集中,六盘水市海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波2010年满怀热情到达位于贵州屋脊的贫困村海嘎村时,发现当地村民们安于现状,对杨波的到来冷眼旁观,使他的工作无法开展。随着杨波的坚持和不懈努力,在驻村10年中不断为村里争取扶贫资金、项目,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他逐渐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到2020年,海嘎村300户1325名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在这部分内容中,专题片通过巧妙设置悬念冲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使该片呈现出更加细腻的叙事风格。

二、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

叙述视角又称为叙述聚焦,是叙述者在对事件内容展开观察、判断、认知的基础上,所选择的述说事件的特定角度。法国结构主义批判家热奈特,采用聚焦的方式,把叙述视角分为纯客观视角、限制视角和全知视角三种[4],称为三分法。全知视角又称为零视角,是通过叙述者大于人物的方式对事件内容进行诉说。全知视角的优势在于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精准,能够给受众带来真实、客观、公正印象。限制视角又称为内视角或内焦点叙事,是通过叙述者等于剧中人物的方式来对事件内容进行诉说。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具有较强的可信性和亲和力。客观视角又称为外视角或外交点叙事,是以叙事者小于剧中人物的方式来对事件内容进行叙述。优势在于只是客观的记录事件的表明现象并不深究背后的来龙去脉具有很强的客观演示性和戏剧性。

不同的叙事视角创造出不同的叙事体验,对专题片而言,叙事视角的转换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增强专题片的可观性。作为一部反应脱贫攻坚成就的专题片,《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采用了多种叙事视角,展现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时采用零视角,在讲述具体的脱贫工作时采用内视角,这种视角转换有利于观众把握整体主题,又能激发观影兴趣。

《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2集,采用全知视角,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创造了“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实现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到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省份,山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群众精神风貌实现历史性转变。《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3集,在讲述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时,同样采用全知视角,使观众更清晰准确认识到贵州交出的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深山峡谷变成“高速平原”,易地扶贫搬迁让192万人从深山住进城镇,农村产业革命唤醒了沉寂的土地资源,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重点解决了义務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电商扶贫让贵州风物走向了世界。

《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专题片还充分采用了内焦点叙事,片中有大量第一人称视角的自述,通过一个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视角,讲述其战贫斗穷的经历过程,极大增强了专题片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在心理感情上与之产生共鸣。如《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1集中,通过罗甸县大关村村民的讲述,再现了大关村民在乱石之中,经过12年的奋战开出了1038亩良田,创造大关村奇迹的历史。通过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的讲述,回顾了她坚持打通麻怀村的出山道路的缘由,“幸福,如果你不用双手去勤劳创造,你是得不到的”。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冲劲,邓迎香和村民们用锤子、钢钎,用了13年的时间,在山崖上的溶洞里打出了一条216米的隧道。《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第4集中,通过黎平县盖宝村驻村第一书记吴玉圣的自述,讲述了他到盖宝村后发现当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却不被外人所知,决定在盖宝村做视频直播,通过对侗族民族文化的抢救与展示,带动村民脱贫。最后,他用了两个月时间,组成了侗族“七仙女”歌班,一经推出迅速走红,随着人气的提升,“七仙女”开始在网上推荐当地的土特产,不仅传播了侗族文化,还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

三、嵌套使用的叙事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布局,也就是电视专题片为了更好的体现主题思想,对其具体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叙事理论中存在叙事结构,核心事件是对核心内容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一种垂直逻辑的叙事方法。卫星事件也可称为非核心事件,其作用是围绕着核心事件进行辅助叙述的描述,从而使其构成完整的整体,这样的构成称之为叙述结构[5]。

电视专题片是一种“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电视节目形态[6],其核心功能是引导观众接受其阐述的理念。因此叙事结构对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尤为重要。《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对各种素材进行巧妙组合,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主题进行诠释和表达,积极采用了多种叙事结构组合,让脱贫攻坚的价值意义变得更为鲜活。

中心串联式的叙事结构,是电视专题片常用的叙事结构之一,主要是通过设定中心线法来选定一条或者若干条贯穿全片的中心线,通过中心线把各部分零散的素材串联贯通,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表现并升华主旨。

通过分析《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内容发现,该专题片以脱贫攻坚为贯穿始终的中心线,4集内容通过4个不同的角度从不同侧面表现这一主题。《千秋愿景》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敢与天斗”“敢与地斗”的奋斗精神和脱贫轨迹。《梦想花开》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实现了千百年来摆脱贫困的梦想。《贵州答卷》聚焦贵州“四场硬仗”、农村产业革命等,全面展现了4000万贵州儿女交出的脱贫攻坚答卷。《续写华章》讲述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贵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通过这种结构布局,全方位展示了贵州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共同的主题,将分散的素材贯穿在一起,既从历史的纵向视野展现了贵州人民摆脱贫困的不懈努力,阐述了贵州人民追求小康的梦想,同时又讲述了贵州战胜贫困的路径方法,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实现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既关照了历史与现实,又展望了美好未来,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对主题内涵的解析也更加深刻。

板块并列式的叙事结构,主要是围绕明确的主题来进行板块的划分,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独立的线索和发展轨迹,虽然板块与板块之间看似并不存在某种必然的关联性,但依靠各版块并列的组织方式,仍然能够完整诠释主题的内在蕴意,这也是电视专题片创作中常见的叙事结构。

板块并列式的叙事结构能够清晰展现较为复杂的内容,在统一的主题下,能够将不同的内容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展现主题的方方面面。如《千秋愿景》分为4个独立板块,包括毕节市生机镇在绝壁上秀沟渠将旱地变良田,兴义市冷洞村用10个矿泉水瓶拯救金银花,威宁县石门乡泉发村党支部书记宋冰带领村民种植牵藤草乌,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带领村民修建麻怀隧道。《梦想花开》聚焦了威宁县迤那镇五星村探索精准识别“四看法”,六盘水市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驻村10年,江苏省善港村整村帮扶沿河县高峰村等独立板块。《贵州答卷》讲述了兴仁市流水寨、铜仁市旺家社区、息烽县立碑村的脱贫故事。《续写华章》通过陈润华等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七仙女”以侗族文化为载体带货致富,以及阿歪寨实施乡村治理的事例,展现了贵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不同地区、不同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状虽然是不同的,表面上看没有联系,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共同诠释着主题内容。

四、叙事元素分析

纪实类专题片与常规电视节目类似,也是借助画面元素和声音元素来展现信息,声画结合的方式可以提升节目真实性和可信度。视听语言的运用构成了影像叙事的内容,直接决定叙事效果的好坏,视听语言的关键内容有:画面的构图、镜头拍摄角度、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的关系。

情景再现本质是对过往事件的再现[7],是电视专题片一种常用的叙事元素。所谓情景再现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扮演或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表达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8]。为了更好的传递电视专题片的内在深蕴,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通过情景再现可以做到情与景交融,背景与事件融合,引发观众共鸣。

如在讲述农村道路建设重要意义时,专题片再现了家住兴仁市波阳镇杨柳井村流水寨组的韦欢妹上学的场景,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戴着头灯翻越大山去山崖另一边的杨柳井小学上学,不仅要走两三个小时而且十分危险,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情景再现得到直观展现。镜头语言服务于主题,运用不同的镜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镜头的远近、左右和上下变换使得画面纵深感和广阔感更强,画面内容更加立体;丰富的大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组合使用可以增强专题片的趣味性。《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采用了多镜头拍摄,呈现出更强的立体感和丰富性。如20世纪50年代,毕节市生机镇坐落于赤水河畔,却因大山阻挡成为老旱区,缺水少粮,当地群众生活艰辛。从1956年起,生机人开始在悬崖峭壁修沟渠引水。一锤一钎一双手,不甘贫困的生机人用两年时间打通了長达8千米的卫星大沟。不惧危险劈山引水,10条大沟给生机镇带来了彻底的改变,万亩土地成良田,穷乡僻壤变成了鱼米之乡。该片在阐释这段历史时,采用了多种镜头的组合,既有远景画面交代生机镇的地理位置,又有近景、特写等画面表现修渠的艰辛与不易。多镜头的拍摄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阐释了生机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电视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扶贫主题专题片拍摄周期普遍较长,拍摄素材琐碎,声音语言能将众多的镜头串联起来,增加画面信息,使结构、内容和主题趋于合理完整。《千年梦想 决胜今朝》专题片通过大量旁白解说,起到了交代背景、连接情节、升华主题的作用,如第四集中通过旁白解说,交代了安顺经开区阿歪寨从乱到治的探索,作为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布依村寨,阿歪寨却因为有黑恶势力成为问题村寨,后来通过探索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合作社、协会等群众共同参与的村级自治体系,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彻底该表。同时,本专题片有着大量亲口讲述,这些口述虽然会有一些口音,但这种声音更有感情,更接地气。如第4集中,赫章县双坪乡高明村村民的口述,“一天能挖六七十块钱,这个就主要需要耐心,不管多少嘛,你不来做这六七十块钱从哪里来。”这些充满人情味的口述让全片更加真实、具体,让影片内容更具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专题片创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5.

[2]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

[3]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11.

[4][法]热拉尔·热奈特.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9.

[5]西摩·查特曼,徐强.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高鑫.“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2(03):32-34.

[7]张文.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 J ].记者观察(中),2019(3).

[8]郑德梅.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 J ].电影评介,2010(6):22-23.

猜你喜欢
专题片贵州攻坚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贵州,有多美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