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参与式展示设计理念与实践
——以蚌埠市博物馆为例

2021-12-27 13:28刘众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蚌埠市展品博物馆

刘众一

蚌埠工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博物馆是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观众自愿接受教育和实现文化自信为目的的。随着我国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通过什么方法完成参与式理论与实践,探索什么样的展示设计方法能满足观众的真正需求并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将是博物馆在今后的展示设计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并且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美学、考古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但目前我国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经过实验证实:“各地、各行业都在投入巨资新建、扩建和改建博物馆,但是我国博物馆建设中存在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博物馆的建设质量,而且从长远来看,将严重影响我国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1]。本研究主要围绕运用高科技展示技术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参与式展示设计来加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博物馆参与式展示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范畴,在新时代环境下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角度看待事物,不能拘于一格。蚌埠市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传播地,如何利用参与式设计方法让观众和展品甚至博物馆之间产生关联性,是研究的重点。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观众对同一种展品会有不同的认知、感受和理解。一些观众会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展品的内涵,而有一些观众通过展品直观表达来欣赏理解。不管哪一种接受方式,作为观众其实都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参与到这些展品中,甚至可以在展品进行展示设计时就参与其中,那么展品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和价值就自然而然地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实物的展品延伸至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设计方法以及观众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信息整理,并鼓励其参与到博物馆展览策划和整个设计的全过程。通过深入研究,使蚌埠市博物馆传播、教育和说服观众的力度,伴随着整个参与式设计方法的过程产生更大的影响。

1 用参与式展示设计方法增加观众的参与兴趣

参与的意思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联系,在博物馆参与式展示设计中,包括了两个部分,就是展品与观众。一方面,作为文化传播和文明教育的蚌埠市博物馆,应该以对话的方式分享专业知识,然而纯文字或图片的展示牌没有让观众与展品进行有效互动。比起传统的文物保护和展览实践,参与式是可以让观众参与其中,并从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有效信息的,也可为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从事博物馆专业设计人员的稀缺,很少有专业团队能够带领观众参与其中。虽然有一些设计师为展品设计展览,但大多数都是为了宣传产品本身的设计,没有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以满足观众真正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了观众的参与度和热情都不高。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它的主体为展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展品宣传主题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

2 打造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和艺术感的设计方法

2.1 双墩文化展品的参与式设计方法

蚌埠市博物馆第一个展示空间是文明肇始的双墩文化,其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是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双墩文化是淮河流域最具特征、影响力最强的新石器早中期考古学文化,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有力证据。无论是实体博物馆还是虚拟博物馆,都要有一些能让观众和展品发生关联的方法,互动实物是博物馆跟观众对话的核心。大部分的互动实物所带来的体验都是短暂的,为了能让互动实物给观众带来持久的体验,就要做出更多的设计和调整。

馆内展示台和展示柜设计展出的蚌埠双墩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有陶器、蚌器、石器、骨角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为了增强观众与展品的互动,可以设计展品的解读工具或者平台,来强化展品中已经存在的互动实物的社交性,如更换传统文字说明展示方法或者把展品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把展品转化为观众参与的互动实物。这种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特定信息的设计方法,展品就是信息“传达”的发送者,它利用自身向接受者,也就是参与的观众传递信息,实现人与环境和人体内的有效信息传达。

设计方法是将纯文字说明的展示牌和带有照片资料的展示牌,结合使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观众只须扫描带有二维码的展示牌,即可在手机上获得相关双墩文化的详细知识,并且参与出土文物的弹幕评论和浏览相关展品信息。还可以使用微博参与话题讨论和微信搜索相关信息直接查看关于双墩文化镇馆之宝“小陶人”的所有资料,并且可以通过转发评论和朋友圈集赞的方式,扩大展品的信息传播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对展品产生兴趣。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于年轻的观众群来说,可以线上采用让他们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和传播展品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线下可以节省部分观赏空间,特别在人流量大的时候,因为拥挤会有部分观众无法驻足观看,这时可以快速扫描展示牌上的二维码,同样可以学习展品的知识,达到观展的效果。这种以传播和教育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可参与的设计方法传达特定的信息,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群的观展要求,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大化[2]。

2.2 涂山大禹文化展品的参与式设计方法

蚌埠市博物馆另一个展示空间是涂山南麓禹会村遗址,是一处以盟会和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遗址,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兼具南北考古学文化特色的器物。该遗址弥补了龙山文化的地域性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在淮河流域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展品设计中,可通过以下几种参与方式:一是让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对展览活动的感想;二是让观众亲自加入到展览活动中,成为策展团队的一员,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活动;三是让一些对博物馆展示内容感兴趣的观众,同活动策展人和设计师为整个活动的展示进行协作和互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观众提高创造、协作和创新等各方面的技能,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大大加强了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与了解,为强化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3]。

针对大禹文化展区的展品,传统的说明信息牌有便于保存和维护的优点,但就新时代的要求而言,会显得过于呆板,一些年轻的观众会对这些纯文字的说明没有足够的耐心驻足查看。除了可以使用上述增加二维码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增加附属空间的设计方法,如在展示区内设立一个视频采集空间,或者设置一个可以供观众驻足休憩的小展厅,让观众分享观展中跟自己相关的故事,可以设定不同的问题和主题,写在展厅中为大家准备好的留言簿上[4]。大多数观众都知道蚌埠市怀远县是一个以山为屏、以水为障、地势险要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知道涂山是古涂山氏国的所在地,是史载大禹治水、禹会诸侯于涂山、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许多美好传说的地方。每个人可以在这个附属空间录制一个小视频,谈谈自己对这些流传至今的传说的看法,也可以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观展感受,甚至还可以在留言簿上画出跟大禹文化相关的图画,馆内工作人员可以把这些画打印出来送给观众,或者作为一个展品用于文化展的展览。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式设计是注重参与体验和参与感受的,侧重点是功能性。这些设计可以鼓励观众编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改编和重新利用文化载体来创造新的产品并赋予其新的含义。

这些设计方法不仅可以使观众就观展的心得跟大家分享和交流,也可以和设计师之间产生交流,如果意见被采纳,那么此时的观众无形中也就成了设计者,与此同时,设计师也以多维角度审视自己的设计成果,提高专业水平。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此时的观众身份发生了转换,从单一的参观者变成可以参与其中的评论者甚至是设计者,提高了观众的热情度,比单纯让他们观展更加有趣,当然在这过程中,观众对于展品的文化认知和切身参与的感受会大大提高。

3 利用高科技展示技术提高观众参与度

蚌埠市博物馆在淮河流域古代文明、涂山大禹文化以及明代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是省内外较有影响的博物馆之一。馆内展示的每个展品都有自己不同的艺术特点,这就须要结合这些特点来进行展示设计,并充分发挥其艺术特色。展示设计是一种“配合演出”的设计,因此在设计时要先了解“被展示的展品或概念”后,找出要表达的主题,再将这“主题”以展示装置加以渲染、诠释完成的设计。同一件展品在不同的展示设计方案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只有当展示设计契合展品的文化艺术特征时,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并为观众所接受[5]。

3.1 使用VR设计方法增加临感体验

目前,蚌埠市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大多还是以传统说明牌为主,以及工作人员讲解、观众跟随的方法,这种被动单向的灌输式说明模式和静态的说明牌的存在有他自身的优势。但是在网络和电子科技的普及下,使用高科技设备作为说明载体,引入触摸屏投影或者VR影像技术等多元化辅助服务,不仅有利于观众详细了解展示的知识内容,促使观看与参与相结合,满足观众的自主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并实现观众参与互动双向的反馈。如特定年代情境展示空间(图1、图2),不妨采用当下较流行的VR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新技术(图3、图4)。把整个空间场景设计成图3的户型图,观众看起来一目了然,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年代直接扫码进入观看。图4中的临感技术,进一步增加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参与的过程中,让观众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自己进入了这一空间。这种在虚拟世界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增强了记忆点,最重要的是这些展示区域的历史背景及当地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6]。

图1 清末民初家居展示

图2 新中国时期家居展示

图3 VR户型图 图4 VR室内临感图

3.2 使用AR设计方法虚拟现实场景

高科技方法的参与可以拓展展示设计手段,使现代科技感设计理念融入博物馆展示中,这在蚌埠市博物馆的“夏之兴也以涂山”区域得以体现。在涂山大禹文化展区,采用了增强现实感的AR技术,图5—图7分别是场景的入口、中景和出口,AR技术的使用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整个场景的占地面积较大,较为逼真地实现了《左传·哀公七年》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年代场景。这个展示空间利用动与静的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幻灯、全息摄影、激光、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单像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使静态展品得到拓展,造成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展示环境。在入口与出口的行进中,让观众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来回穿梭,这种AR技术将原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进行的体验,通过科学技术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此设计方法的作用是能够让观众有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很容易让观众接受并且对这部分历史文化留下较深的记忆。

图5 涂山大禹文化展区AR场景入口

图6 涂山大禹文化展区AR场景中景

图7 涂山大禹文化展区AR场景出口

在应用了虚拟现实交互艺术后,还可以增设虚拟讲解员,设计一个与之相符的博物馆IP形象,以此为基础做出虚拟卡通人物,投射到博物馆中为观众进行智能讲解。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展示馆内展品,在观众进入馆内参观时,虚拟化的展品可以自由地、全方位地进行观看[7]。

3.3 以云技术为背景的设计方法

除了线下的交互式展示方法,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衔接也是尤为重要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的线上受众大大增多,博物馆也可以考虑紧随潮流,邀请观众在线上“云游”欣赏博物馆独有的特色文化。

线上与线下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于正在馆内参观的观众,从手机可以选择进入目前正在观看的展品界面,通过手机查看馆内展品弹出的相关投影介绍,使展品“活起来”;二是对于即将到馆内参观的观众,开放“云游”博物馆的活动,在官方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中浏览博物馆的相关内容,并在线上进行答题互动、知识闯关、全视角浏览展品、向全网征集有关博物馆相关内容的征稿等活动;三是在线上开放博物馆内的特色文创产品售卖,展示线下限定文创产品,对于答题和闯关的获胜者,可以免费获得本馆的特色文创产品,作为吸引观众来馆内进行实地参观的设计方法[8]。

综合上述的这些参与式方法,不仅把“视觉符号”的展品在有效传达信息的过程中让人记忆深刻,而且更加丰富了博物馆展示设计技巧,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认知我国历史及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博物馆对观众最直接的教育作用[9]。今后的研究还要继续思考用哪些方法可以让更多观众参与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让观众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最大的发扬和传承。

4 结 语

历经千年的博物馆展品,既是国家保存技术的展示,也是展品自身的述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高科技遇到古传统的展品碰撞出新的花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展示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除了会对展品感兴趣,也会了解高科技与展品的结合等展示设计手段,观众利用网络或是其他媒介手段参与到优秀文化的创造、分享和传播中,而不是单纯地做一名被动的文化消费者。用参与式的方法对蚌埠市博物馆展品的设计实践进行研究,观众不仅参与其中、学习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被更多观众接受,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些新的价值能够将博物馆的愿景引向相关的、多元的、动态的、引起共鸣的环境中,并提供各种参与的设计方法,对更多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蚌埠市展品博物馆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博物馆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