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超,汪启慧,陈佩树
巢湖学院 1.数学与统计学院;2.经济与法学学院,安徽合肥,238024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此后,该理论不断补充与完善,2017年党第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坚持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学术界对“两山”理论也陆续开展了深入研究。有对“两山”理论概念的阐释,“一山”喻指良好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二山”喻指经济发展形成物质财富的“金山银山”[1]。有对“两山”理论基本特征的归纳,“两山”理论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理念,还包含了五大价值维度,即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2]。有对“两山”理论科学内涵及思维能力的分析,“两山”理论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基础上,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并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追求[3]。有对“两山”理论实践的研究,包括江苏美丽乡村建设[4]、传统村落旅游业绿色发展模式探讨[5]、八步沙林场治沙经验分享与传承[6]、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7]等。有对“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进行的研究,付伟等[8]认为“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山”和“经济山”,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提出三种绿色发展模式,对云南省16个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两山”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大方向,一是关于“两山”理论的政策解读、内涵分析等,虽然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但基本上是针对国家这个宏观层面的,而且缺乏数据的支撑和实证分析;二是对“两山”理论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乡村建设、治沙经验、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等,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对“两山”理论进行实践研究的,缺乏以地区或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地区或城市关于“两山”理论的实践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的衡量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改进的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赋权法,对2011—2018年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分析合肥市不同年份“两山”理论践行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合肥市今后的“两山”理论践行提出建议。
当前关于“两山”理论的研究中,大多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尝试构建衡量“两山”理论践行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计算综合指数、一级指数和二级指数,以此分别从不同层次说明合肥市“两山”理论的践行水平。
在计算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时,权重的选取是能否合理测度“两山”理论践行水平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赋权方法有AHP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熵权法、CRITIC赋权法等[9]。文本选择CRITIC赋权法,考虑到指标间的相关性大小和指标的变异性大小进行合理赋权。再借鉴宋冬梅等[10]对CRITIC赋权法的研究,对公式进行改进。考虑到各指标所含的信息量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有关,而相关系数有正有负,对于绝对值相同的相关系数其所反映的指标间的相关程度是一样的,因此在信息量的计算公式中应该用|rik|代替rik,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公式应进行如式(1)的改进。
(1)
式中,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σi为指标i的标准差;rik为指标i和指标k的相关系数;m代表指标数量;i=1,2,…m;k=1,2,…,m。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对生态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阶段关系进行了宏观阐释。为衡量合肥市“两山”理论的践行情况,本文参考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构建衡量“两山”理论践行情况的指标体系,包含了反映“两山”理论中“一山”的经济建设(A1)和反映“二山”的生态与环境(A2)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的衡量指标及权重
本文以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水平为研究对象,在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数据的可得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原则。所用数据来源于2012—2019年《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和2018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少数网站上搜集不到的数据由安徽省统计局工作人员提供,部分数据是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为消除量纲的影响,以及考虑到将负向指标正向化,本文对各指标数据采用了最小极差标准化法处理。
首先根据式(1)计算24个基础指标的权重Wi;由于每个二级指标中均含有4个基础指标,将各二级指标所包含的4个基础指标权重相加得到各二级指标权重;每个一级指标均含有3个二级指标,将各一级指标所包含的3个二级指标权重相加得到一级指标权重(见表1)。
从权重的计算过程及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改进的CRITIC赋权法能够充分考虑到各指标的变异性大小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强弱情况。某指标的变异性越大,标准差σi越大,该指标的权重就会越大;某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越强,该指标的权重就会越小。在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的衡量指标体系中,衡量经济发展(B1)的各基础指标相关性较强,所以该指标的权重仅为0.1,低于二级指标的平均权重0.17;衡量生态与环境(A1)的基础指标一方面变异性较大,另一方面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小,所以该指标的权重为0.58,高于一级指标的平均权重0.5。
为全面地考查合肥市“两山”理论的践行情况,需要计算二级指数、一级指数和综合指数,为了便于不同级指数之间的比较,需要对各级指数的权重进行调整。
根据表1中的各权重可计算如表2中的分层权重,计算公式如式(2)—式(4)。
(2)
(3)
(4)
表2 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的衡量指标及调整后权重
在表1和表2中存在权重之和不完全等于1的情况,是保留小数的位数有限所致,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采用的是精确的权重,满足权重之和为1的要求。根据表2中的分层权重可对各基础指标数据加权求和得到各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数,对各二级指标数据加权求和得到各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数,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经济建设的一级和各二级指数
表4 生态与环境的一级和二级指数
将表3中关于经济建设(A1)的一级和各二级指数的变动情况在图中展示,如图1。由图1可以看出,在经济建设(A1)的各二级指数中,经济发展(B1)是稳步上升的;科技创新(B3)持续上升,但是不同年份的上升幅度略有不同,2016年大幅上升,其他年份的上升浮动基本一致;社会进步(B2)有升有降,2013年和2016年存在下降的现象。由经济发展(B1)、社会进步(B2)和科技创新(B3)合成的一级指数经济建设(A1)也基本是稳步上升的。
图1 经济建设的一级和各二级指数的变动图
同样地,将表4中关于生态与环境(A2)的一级和各二级指数的变动情况在图中展示,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在生态与环境(A2)的各二级指数中,生态建设(B4)发生大幅下降,其他年份是稳步上升的;环境污染(B5)在2011—2013年变化不大,2014—2018年呈现“M”型分布,2016和2018年情况恶化,2015和2017年情况好转;环境保护(B6)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2011—2013年情况不断恶化,2014—2016年情况好转,2017—2018年情况又发生恶化。
图2 生态与环境的一级和各二级指数变动图
根据表3中的经济建设(A1)一级指数和表4中生态与环境(A2)一级指数,以及表2中它们的权重,可以计算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水平的综合指数,计算结果见图3。
图3 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水平综合指数
由图3可以看出,2011—2018年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仅个别年份略有波动。其中,2013、2014、2015、2017年践行情况较好,2015年上升幅度最大;2016年相较于2015年变化很小;2012、2018年呈现小幅的下降趋势,2012年下降主要是由生态建设(B4)不足导致,2018年下降主要是由环境污染(B5)较为严重所致;2017年达到峰值。
本文首先构建了衡量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的指标体系,然后选择改进的CRITIC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得到了各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并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对合肥市“两山”理论践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整体而言,合肥市近年来“两山”理论践行情况呈现变好的趋势,个别年份综合指数有持平或略有下降的情况出现。
(2)从一级指数来看,衡量“两山”理论中“一山”的经济建设指数是持续上升的,说明近年来合肥市的经济建设状况一直在良好发展;衡量“两山”理论中“二山”的生态与环境指数处在“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之中,没有明显好转,说明合肥市的生态与环境需要引起关注。
(3)从二级指数来看,经济发展指数和科技创新指数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生态建设指数2012年之后也一直上升趋势,说明合肥市的经济、科技、生态三个方面的发展是良好的;社会进步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