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具体情境为依托的原创古诗词教学刍探
——记湛江市第二中学“古典诗词进校园”行动研究

2021-12-27 01:49董佳云
课外语文 2021年33期
关键词:格律诗仄仄格律

董佳云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普通高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便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形势下,传统诗词教学,注重识记,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本课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更加主张将情辞共生、师生同创这些活动纳入诗词课堂,在特定的情境中加强古典诗词文化教育,打造更有自主学习意识的诗词课堂,让青少年学生学会欣赏并尝试创作诗歌,让诗词创作关联我们的生活,以更好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依据学习的相关规律和高中阶段的教学结构,本文将古典格律诗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部曲:格律教学,用活源头之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放在当代的古典格律诗教学中尤为如此。长期以来,对古典诗词格律的掌握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更不用提将其纳入教学和考评中。然而,既然学习格律诗词,就离不开对古人格律规定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格律作为近体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长期诗歌发展过程中古人摸索出的一套有严格规定的传情达意的表现形式,其通过严格的字数、句数,以及押韵、对仗、平仄等手段创造出诗歌外在的韵律美,这是近体诗的内核,掌握了这个源头,就是掌握了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闻一多把近体诗的创作形象地称为“戴着镣铐跳舞”,并说:“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即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可以说,正因为格律的存在,才使得诗歌艺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使它成为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形式。鉴于此,我们一向回避的格律教学必须也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题中之义。

高中学生已有一点的诗歌积累,对“格律”一词也不陌生,因此,近体诗格律教学可直接从最核心的四个方面入手:字数和句数、押韵、对仗、平仄。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情辞典范的唐代格律诗为依据,来探寻格律运用的规律和技巧。教学中,建议采用杜甫的诗,因杜甫是非常注重“诗律细”的行家里手,也可以说是唐诗中“跳舞”跳得最为严谨出色的诗歌圣手。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从韵律入手,其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且押韵的位置固定,中间不换韵。诗中的韵脚“哀、回、来、台、怀”都是《平水韵》中的上平声“十灰”韵,没有缺韵、换韵、凑韵、叠韵或同义相押现象。《平水韵》是古人作诗的依据和参照,内容并不复杂,在此,可以把通行的《平水韵》印给学生,并把产生的相关背景和运用范围介绍给学生,以备后用。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诗歌在对仗方面也极其严谨,不仅颔联颈联对仗工巧,首联也符合对仗的要求,如句中“天高”与“风急”、“渚清”与“沙白”属于句中自对。这样严整的对仗,在杜诗中俯拾即是,可以简要列举让学生感受。至于平仄方面,此诗因首句用韵又是对句的缘故用了平声收尾,从整首诗歌的内部来看,也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句内平仄交替,二是句间“粘对”相承。平仄教学无疑是格律教学的难点,教学这一板块,可以通过对古人格律的讲究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最终和学生一起探寻出规律,以下略举我和学生制作的七律格式对照简表: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不论是品读鉴赏还是尝试创作都消除了畏惧心理,很快拉近了与格律诗的距离。从对诗歌句式、押韵、对仗、平仄的探究中,我们可以掌握格律在诗中的安排范式及其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所以,格律知识的加入是和以往鉴赏古诗词教学最大的区别,格律诗的教学绝不应仅仅停留在诗句内容的理解上,而应该教会学生感受诗词格律带来的音乐之美、节奏之美。只有开启了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才会更加明确诗歌遣词用语的缘起和表情达意的手段,才能由感性和表面上升到理性和规律的认知,进而领略古诗词超越时空常读常新的美,进而学会创作。

第二部曲:同创共生,立足具体情境

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是生成的,在学习优秀的古代诗作时,也要具有生成性的思维。要想让学生走进古人习以为常的格律常识,仅仅凭借单纯的理解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鼓励学生用这些知识去探索它的特质,发现它的魅力,并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有方向和针对性地进行大胆尝试。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格律之后,想直接进入创作阶段是难的,这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设置一些简单的诗词联句活动。因为尚在入门阶段,所以并不要求他们写出来的句子能完全合乎规范,只求句式规范、合乎韵律、用语基本对仗、语意衔接连贯即可。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兴趣,学会用诗性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这个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比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本诗妙不可言不可说破的诗境,让学生用“共潮生”“千万里”“无月明”“无纤尘”“孤月轮”等零散字词生成一个个句子,再由句子生成一个个对句,描绘一幅幅完整而诗意的画面。结果发现,给学生一个情境和任务,他们既锻炼了联句的能力,又通过和原文的对比甄别中锻炼了鉴赏的能力,一举多得。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句能力之后,再让他们集句成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歌初创的阶段。

其次,除了融合课本诗词进行教学,我们还引入了素材同享共生,师生同创的方式,创设情境,以教师自己的创作引领学生的创作,通过自己的感受引发学生的兴趣,自己的观察引导学生的发现。这个方式始终贯穿在我们“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每个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或碰上重要的校园盛事,我们都会组织同题共创,并及时在公众号推出,每一次公众号的诗歌同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极大增长了他们创作的信心。再比如,教学中,我们还会同创以促共生,围绕一个中心选材以成诗,如在教学李白诗歌,进行群文阅读时,为了让学生熟悉李白的生平经历,设置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将李白人生重要阶段的几件大事串成诗篇。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参与,每个小组创作了一首小诗,在此摘录其中一首:

梦李白(第二组)

长庚入梦始降生,吟诗佩剑出青莲。

历行天下纵意如,周求名山为寻仙。

千金散尽买一醉,斗酒成诗惊鬼神。

壶中天长草乐府,兴来走笔天上文。

金龟换酒号谪仙,步辇亲迎楚狂人。

私心常怀苍生志,凌烟相国意难平。

若得心事如常诉,何来一世扮疏狂。

豪气干云殊可哀,从此世间无李白。

以上虽不能为严格意义上的诗,但呈现了第二组全体组员知识与智慧的生成,虽然他们的对句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经此一番锻炼,学生不仅关注了李白的人生经历,熟悉李白的文化人格,还锻炼了他们创作诗歌时围绕中心选材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丰富了语言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初创阶段,只要求句式整齐、双数句押韵,细节暂时不做深入要求,所以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但对于提升学生兴趣有很积极的意义,有了诗词创作训练的这种体验,学生就会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锤炼运用,更加注重诗词的鉴赏体验。正如程千帆先生说:“研究诗最好能够写点诗。……如果写的那些诗论还有一二可取之处,是和我会做几句诗分不开的。”可见写诗对于了解诗、理解诗的作用。

第三部曲:评改反思,达到以评促用

有了上面的原创诗词作为依托,技巧的掌握与表现,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很有兴趣来对照相关规则进行修改完善的,可以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评改,以评促用。在不断评改反思中,进一步掌握格律诗的范式。

以上面第二组同学的作品为例,我们把评改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句式上改为八句以满足律诗的要求。其次,检查诗歌是否入韵。律诗要求一、二、四、六、八句每句句尾的字押韵,确定韵脚后可以带领学生熟悉平水韵,具体可参考古人写格律诗所依照广为流传的“平水韵”,其中共收录106韵。为了便于学生创作时可以随时查找资料,我们编选的校本教材中选编了创作古诗必备的《平水韵》和《佩文诗韵》,以及常见古入声字表。这样,学生在尝试写作诗歌时,就可以有据可依。第三步,在格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的相应位置必须两两相对,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相反。如杜甫的《登高》,全诗四联都进行了对仗,且对仗工稳,颇见功力。但其实这种四联皆对仗的诗是很少见的,多数的律诗只需遵循颔联和颈联对仗的规则就可以了。第四步是更高标准的平仄相对,粘对相承,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格律之妙,妙在既有原则又有变通,古人把这种宽严相济的特点概括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白了即是五言诗中每一句逢一、三字的位置上,七言诗中每一句逢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平仄可以不论,而五言二、四位置上,七言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须明确、严格,不可含糊。依据这些原则,学生分组合作,改后为:

其一

长庚入梦主经天,轻铗吟游出碧莲。

历阅五湖烟水上,周求名迹白云边。

千金散尽图酣醉,斗酒成诗市井眠。

一笑疏狂天下知,豪雄干世号飞仙。

其二

壶中岁阔意微醺,兴会走书天上文。

换酒金龟谈谪客,迎才步辇叹无群。

私怀已合苍生志,豪逸总堪万代勋。

若得心知如常诉,何来一世气干云?

改完之后,字数、句数、押韵及平仄上完全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在韵部上,学生依据平水韵,第一首押下平“一先”韵部,第二首押上平“十二文”韵部。对仗方面,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如第一首“历阅”对“周求”,“五湖”对“名迹”,“烟水上”对“白云边”;平仄上,完全做到上下相对,前后相承,又很好地扣合了李白的生平和经历,小组的智慧不可小觑。

学生在一起修改中学习进步,既熟悉了遣词用句,又学会诗艺诗趣,传承传统文化,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些互动让学生对格律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阶段中,为了便于学生校验平仄,我们还给他们提供了“律诗校验”这样的小程序,但只偶尔用之,因为过多依赖网络上的软件,会削弱教学的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格律规范严谨繁多,刚入门的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和羞愧心理。为了保护其自信心,我们在课题实施中对格律的标准从宽定义,适时进行一定的变通,以免钻了标准化的牛角尖,最终兴趣消亡。

猜你喜欢
格律诗仄仄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三个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