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姜蓉蓉
六月初的武安乡野,微风拂面,金黄的麦浪翻涌,不远处的洞上小学传来孩子们婉转悠扬、颇具节奏的经典吟诵、吟唱之音。康二城镇中心校校长李红贤介绍说:“别看我们是农村学校,但是我们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
位于武安市东部的康二城,是邯郸市西进武安市的第一镇。镇中心学校下辖完全小学8所,学幼一体园5所,寄宿小学1所,独立幼儿园2所。学校数量多、学情复杂、教学点分散、教育资源不充沛等问题,成为康二城镇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
为解决这个难题,从2016年起,康二城镇中心校群策群力,充分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即以“一校一品”工程为抓手,争取每个学校都能找到特色发展的着力点,塑造“小而美”的乡村学校群体。
为了给辖区的农村学校找准特色发展的切入点,康二城镇中心校鼓励学校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挖掘教育资源——特别是教师的特长、潜力,就地取材,灵活开发,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活力。
洞上小学的张秋梅老师热爱中华古典文化,熟读经典,平时生活中也较为爱好古风穿着打扮。由此,张秋梅老师穿针引线,以个人爱好为出发点,为学校学生量身定制了不同学段诵读任务、每学期诵读考核机制、日常“每周一诗”背诵、诵读手指操表演等内容。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选取有针对性的经典背诵内容。低年级学生背诵《弟子规》《百家姓》,中年级学生背诵《孝经》《大学》,高年级学生背诵《论语》。在每周一升旗时间,教师为学生们讲解近期正在诵读的经典,以期入脑入心。在她的引领下,学校的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
“非专业的专业老师,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师发展现状。”康二城镇中心小学的陈利超校长在采访中略带自豪地说道。为了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中的音乐、体育、美术这三门课程,康二城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素养,把“非专业”的老师放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岗位上,在授课中学习,在教学中强化技能。副校长郝艳琴自幼酷爱剪纸、雕刻、绘画艺术。一个偶然机会,她发现家中的包装纸箱质地坚硬,颜色与竹板相似,便突发奇想,尝试着做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竹简和一个造型精美的扇子模型。没成想,无意间利用废旧的瓦楞纸制作出的画作,顿时风靡全校,掀起了全校师生制作瓦楞纸艺术作品的风潮。利用手工制作课的时间,师生集思广益,设计出了很多花样和图案,利用废旧纸箱和轮胎制作了上千件各式各样的图画、牌匾、隔扇等艺术品,并放置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走近一看,部分纸箱板被揭开表层,特意露出里面的瓦楞纸,再经过刷漆、雕刻,不仅质感强烈,而且艺术味十足。变废为宝,既环保又节约经费,这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个个古朴典雅的牌匾,成了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大旺村学校开设了特色“石头画”课程,所用到的石头均是由师生们在北洺河边共同搜集、挑选出来的。在艺术课及第二课堂,教师利用这些采石,指导学生在石头上作画,先打磨,再上底色,最后创作。学生们创意无限,巧妙施色,巴掌大的石头上别有一番天地风景的精彩。
此外,清化小学的武术操,幼儿园的球操、生肖操,永和小学的棋道,康二城镇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等都在火热开展,学生们在运动中寻找乐趣、自信和满足,争做阳光小少年。
康二城镇辖区内的16所学校,校均学生数量在200人左右,各所学校占地面积较小。虽然地处农村地区,场地有限,但康二城镇的教师们没有“躺平”放弃,而是想方设法,充分借力各类资源,发扬师者热忱,结合自身所长,打出了康二城镇校园群“一校一特色”的亮丽名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从全局统揽到局部精雕细琢,都需要教师倾注巨大心力,付出超常时间。
大旺村学校以“争做阳光少年,成就七彩人生”为办学理念,所谓“七彩”,投射的是以爱国、孝顺、仁爱、担当、明礼、智慧、诚信为内涵的道德追求。设立“星级好少年”评价机制,不同的优秀行为对应不同星级,最优秀的学生被评为“五星好少年”,星级少年有梯度、成长有空间。每月末,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表现,推荐“星级好少年”名单,汇报其典型事迹,最后由学校统一进行专版公示、颁发奖状。通过争星的激励手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激发了孩子的潜质,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四至六年级共220名学生在校寄宿。尽管日常的教学任务已颇为繁重,学校教师依然坚持牺牲个人空闲时间,做好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年幼的孩子们不习惯寄宿生活,学校便安排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安抚工作。学校还设立宿舍管理员,负责学生在寝室的安全与卫生。此外,学校安排教师轮流值周,在学生室外活动区域设立值班点,保证每天有一名教师在操场、活动室看顾学生。
仿效古礼,洞上小学制订了细致的礼仪行为准则,作为学生在校、居家行为规范的补充。在校敬师长,学生见到师长后要主动鞠躬行礼,用敬语问候,教师要还礼。安排学生自主值周,检查礼仪执行、站队情况,每周评选出“红花班”。在家敬父母,诵读经典中的孝亲内容后,学校倡议学生居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体会父母的辛劳与不易。礼仪之风吹遍校园,尊师重傅爱父母深入人心。
招贤小学以书香校园为立校特色,2018年被评为“武安市首届书香校园”。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招贤小学发挥当地村委会的宣传、动员力量,联合村委会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家长留存所读之书的照片、读后感。这项活动从2016年开始举办,反响良好,部分家长因受到家校联动的正面影响,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为学生行为养成补齐农村家庭教育的短板。
南北洺河贯穿康二城镇全境,沿河风景秀丽怡人,但却给镇中心校的防溺水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我要保证在我这里,没有一个学生会出事。”康二城镇中心校李红贤校长坚定地说道。为此,从校长到老师时刻紧绷神经,在监控室派设专门人员,所有重点区域责任到人,实行网格化管理。他们把所有常识性的安全要点和规律化的安全知识,细化为学校的章程,内化为日常习惯的一部分,如:学生佩戴防溺水提示卡、每间教室的黑板报及时更新防溺水知识和相关新闻。他们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家校结合,注意在校园“风平浪静”之际,轻轻敲一记警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好安全细节管理,将事故止于未发、禁于未萌,这是他们的安全工作原则。
康二城镇中心校副校长张艮霞一谈起工作,眼睛里就闪动着光亮。张副校长主抓下属14所村小学和2所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奔走在分散于各个村落的小学之间是她工作的日常。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哪个也不能放松,调配师资力量,保证开全、开足课程,哪项也不能落下。工作压力大、日常走访学校多,但丝毫不影响张副校长的“满满元气”,年逾五十的她言谈之间不见一丝疲态。当被问及累不累时,她总是笑着说:“不累!职责所在!”
招贤小学位于康二城镇招贤村西北角,交通十分不便。记得有一年夏天下大雨,校长张宏义骑车往学校走,每天必过的桥被冲断了。为了不耽误学生一节课,他脱下鞋、卷起裤腿准备蹚过河。可是一下去水就淹到了腰,他吓得赶紧上岸,不禁后怕。看看离上课的时间越来越近,他赶紧折返另找一条小路,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的雨水和着泥,自行车都推不动了。他只好把鞋脱了赤脚赶路,等到了学校,老师们都笑了——这整个一个泥人来了。他打趣说:“这才体验了摸爬滚打的真正含义。”
为解决学生桌凳破旧问题,张宏义校长联系老同学,到城里的学校借桌凳。他和老师们将城里中学更换下来的旧桌凳拉回来,又一起重新修理、刷漆。当学生坐上新桌凳的时候,张校长和学校老师备感幸福。
面对洞上小学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李竹叶老师决心与时间赛跑,每天利用放学时间为孩子们补上欠缺的知识,放弃周末休息日为孩子们讲解数学重点、难点,适逢节假日,便与孩子们约定每天在微信群中打卡完成两次数学作业。个别学生基础太差,李老师甚至半夜还在给他讲解习题。爱生如子的她悄悄帮家庭困难的学生垫交学费;为了不让受伤需休息的学生休学留级,她每天中午、晚上去学生家中义务补课。如此辛勤付出,只是为了践行教师之责。
正是因为教师神圣职责所在,正是因为捧着一颗心来办教育,在需要教师充当多面手、一人带多课的现实之下,康二城镇的教师群体迎难而上,不怕吃苦,为教育事业坚守来时初心,为孩子的成长谨守责任心。
经过重点强化建设,康二城镇多所学校的特色逐渐显露,“小而美”的校园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优良态势,从名不见经传的教育小镇一跃成为武安市教育强镇。正如康二城镇中心校校长李红贤所说:“我们既然做了这一行,就是要认认真真办教育,对学生负责,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微风习习,紫山风光秀美尤甚;水波粼粼,洺河生态走廊生机勃发。在康二城这片广袤土地上,16所学校迎着绿水青山,伴着教育热忱,愈加步伐铿锵,奋进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