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华
(安徽天柱山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安徽潜山 246300)
香樟被确定为安徽省安庆市的市树,至今已有30 多年的历史。香樟不仅代表了安庆市的城市形象,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也是安庆市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态防护林建设、水源地涵养林和防护林建设和城镇乡村绿化美化。香樟对安庆市本地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在造林中只要抓好关键环节,应用适宜技术,就可以确保香障超强的生长势。
香樟是樟科樟属常绿阔叶乔木,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大别山区南坡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其他各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香樟树体高大,可达30 m,成年香樟可长到50 m 左右,直径可达3 m。香樟喜光不耐寒,抗旱和耐盐碱能力差;主根较为发达,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香樟对土壤要求不高,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砂质土壤均适宜其生长,在平原、丘陵等适宜环境下也能生长。但要注意,如果土壤环境长期处于水涝状态,易导致香樟烂根甚至死亡。在安庆市,香樟常作为经济林、生态林、防护林和行道树、绿化树首选树种,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和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较好效益。
优质健壮苗木是造林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香樟快速生长的关键。作为安庆市保障育苗树种,安庆市各地苗圃不断加大香樟苗木的培育,香樟大苗培育基地面积1 300 hm2以上,安庆市可供出圃的香樟苗木1 000 万株以上,完全能够保障造林绿化需求。
香樟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坡度在5°以下的砂质土壤地块,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pH 值为微酸性,忌选用低涝、碱性土壤的地块。育苗前1 年冬季土壤尚未上冻时翻耕,育苗当年春播前进行二次整地,并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1.5 t。整地后做高床,高40 cm、宽120 cm,中间留30 cm 步道[1]。
1)采种。按照《关于安庆市主要造林树种采种期的公告》要求,香樟采种期为每年的10—11 月,此时香樟果实成熟,颜色多为紫黑色,且表皮有不同程度的开裂。采种时选择35~40 年生健壮、无病虫害、主干通直的母树进行集中采种。采集的果实用清水浸泡2~3 d,搓去果皮、果肉,取出种子,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无物理损伤的种子放在通风、非阳光直射处晾晒至干燥后贮藏。
2)催芽。香樟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催芽,以增强种子的发芽势,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出芽率。播前把种子浸入0.5%高锰酸钾溶液中2 h 进行消毒杀菌,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入50 ℃水中,定时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水温降至30 ℃时换水以保持水温。重复3~4 次后,即可捞出待播。
香樟种子育苗推荐进行春播,即在春季苗床土壤完全解冻后播种。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沟深2~3 cm,宽5 cm,行距20 cm,每667 m2播种量为12~15 kg。将种子均匀撒施入播种沟后,覆盖黄心土。覆土后可覆盖地膜或稻草,以利于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待幼苗破土后,应立即撤掉地膜、稻草。待幼苗长出2~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株距6~7 cm 为宜,为苗木生长留够空间。
香樟幼苗不抗旱,应及时浇水。去除覆盖物后,要浇一次透水,使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此后,夏季降雨较少或无雨时期,应每天早、晚各浇1 次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同时,密切观察苗床土壤湿度,防止水分过多、土壤湿度过大易导致烂根。如遇降雨过多,要及时排除苗床积水,避免死苗。
香樟幼苗出土后不需马上追肥。待苗木进入旺长期,追施1~2 次碳胺、磷肥。若苗床土壤肥力不足,可适当增加1~2 次追肥。
香樟幼苗不耐强光,夏季高温时期应在苗床上搭建遮阴棚,选择透光率60%的遮阳网覆盖,既能削弱光照强度,又能控制水分蒸发。早、晚揭网透光,光照变强时覆盖。
秋季适当剪枝,主要剪除弱枝,并在伤口上涂抹石灰粉,防止病菌侵染。
当苗木高度达到50~60 cm、地径0.6 cm 以上时,可出圃移植。
香樟造林有小苗移植和大苗移植两种方式,要结合不同造林方式选择不同的移植方法和抚育管理方法。
香樟造林应选择海拔5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墒情良好的红壤、黄壤为宜。造林前1 年秋季全面清山,彻底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杂灌,捡除大石块等杂物。荒山造林可在取得林业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批准后炼山,炼山前设置好防火带,并安排足够的防火人员看守。清山后沿山体等高线带状整地,深翻30 cm 后挖栽植穴。小苗造林的栽植穴规格50 cm×50 cm×40 cm,品字形排列,株行距为1.1 m×1.2 m 或2 m×2 m,每穴施入钙镁磷肥250 g 作基肥。大苗造林的栽植穴规格为100 cm×100 cm×80 cm,株行距为2 m×3 m 或3 m×4 m。每穴施入氨基酸有机肥2 kg 作基肥[2]。
小苗造林宜在3 月上中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Ⅰ级小苗栽植。苗木出圃时严防损伤根系,并把根部蘸黄泥浆以保持根系湿润。栽植前截干,保留苗木高度20 cm 即可,并去除多余叶片,控制苗木水分流失。
定植前,在穴内施入一层腐熟农家肥,回填表土,深度以苗木基部与穴口平齐。把苗木根系舒展后放在穴中央,回填一层表土并轻提苗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轻轻踏实。继续回填一层心土,轻轻踏实后回填土壤至略高于穴面。栽后要浇1 次透水作为定根水,以满足苗木生长需要。
大苗造林宜在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中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匀称的大苗,苗木出圃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为地径的6 倍左右,厚度为地径的4 倍左右。起苗后剪断土球外露的根系,并用草绳捆扎土球。大苗造林要随起随栽。移栽前截干,一般保留2.5~3.5 m为宜,并剪掉老弱病枝,用1 000 mg·L-1的多菌灵溶液拌黄心土封住伤口,再用薄膜捆扎。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可同时修剪叶片,保留30%叶片即可。起出的香樟大苗可用浸透水的草绳缠绕树干至主干顶部,以减少水分蒸发。
栽植时,为防止栽植穴内积水,可在穴底铺上厚10 cm 的小石块,撒施适量腐熟农家肥,回填30 cm 厚的表土。用生根粉溶液喷洒根系2 次后,把苗木放在穴中央,分3 次回填表土和心土,做到“三填两踩”,回填后的土面要略高于穴面,以便浇水后土壤沉降至与穴面平齐。
栽后立即浇1 遍定根水,水要浇透以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浇水时要扶正苗木以免倾斜,待水完全沉降后再覆盖1 层土壤,确保苗木稳固。为保持土壤湿度,可在树盘上覆盖作物秸杆或杂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新栽香樟大苗易倾斜甚至倾倒,应在苗木四周用木棍设立支架进行保护。
造林当年进行1 次中耕除草,宜在秋季树木休眠时进行。此后每年进行2 次中耕除草,宜在6 月和9 月进行,同时进行深翻、扩穴,直至幼林郁闭。
香樟大苗造林时根系受损,吸收水分能力下降,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坚持浇透水,避免土壤板结、通透性下降。高温季节还要对缠绕树干的草绳喷水,保持树干湿润。如遇降雨过多,则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
造林后3 个月内不需追肥。待6 月可追肥1 次,以氮肥为主,把尿素、磷酸二氢钾配制成浓度1%的水溶液,距苗木基部50 cm 处开20 cm 深的沟,浇入肥料溶液后覆土。7 月、8 月可各施1 次肥水[3]。造林两年后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坚持适时适量原则,保证养分供应。
香樟多萌生枝,争夺主枝营养和光照。应在造林1年后抹芽,主要抹除过密的嫩芽,在不同角度保留3~5个健壮萌芽进行培养。待萌条大量发生时,要及时修剪,将树冠下受光较少、生长不良的萌条剪除,保持良好树形。
香樟主要病害有黄化病、溃疡病等。防治黄化病除选择微酸性土壤作为造林地外,还可通过叶面喷施0.3%硫酸亚铁溶液补充树体铁元素,并用3%尿素溶液注射树冠基部。同时,还要及时挖除病树周围土壤,换土后施入有机复合肥、腐殖酸颗粒复合肥等,营造适合香樟生长的土壤环境[4]。香樟溃疡病的防治,可削除发病树皮,并用70%的代森锰锌500 倍液喷洒树皮破损处,抑制溃疡病菌孢子以进行治疗。
香樟主要虫害有樟叶蜂、樟天牛、卷叶蛾和樟蚕等。防治时,要坚持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选择苏云杆菌原液进行生物防治,配合使用80%敌敌畏乳油、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等化学药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