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斌 张道荣 孙华卫 周芳菊 凌 冬 张鹏飞 汤清益 姜齐斌 唐 清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襄阳441057)
鄂北地区近年小麦倒伏现象频发, 部分年份倒伏面积大且倒伏程度严重,如2017 年襄阳小麦发生倒伏面积35 万亩, 其中严重倒伏5 万亩,2018 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10 余万亩。 小麦生长中后期,发生局部或大部分倒伏的植株, 小麦水分养分运输受阻,严重影响小麦灌浆成熟,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在灌浆前后发生的倒伏现象, 倒伏越早对产量影响越大,如抽穗期倒伏可减产30%~50%,灌浆期倒伏一般则减产20%左右, 但灌浆期小麦倒伏表现更普遍,倒伏发生面积更大,倒伏程度更重,直接影响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
鄂北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 一般根倒伏多发生在晚期,损失较小;茎倒伏则早期、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 灌浆前早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 灌浆后晚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 因此防止当地小麦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生产措施。
有些小麦品种高产但茎秆细长 (株高在85 cm以上),播种密度大(播种量12.5 kg/亩以上),在大风大雨情况下极易发生倒伏。
小麦播种过早,年前天气持续高温,小麦植株容易旺长,中后期倒伏概率高。
主要受大风、连续降雨土壤松软影响发生倒伏。小麦孕穗期(前期)和灌浆期(后期)株高已达到一定程度,穗部偏重,大风阴雨天气下容易发生倒伏,前期倒伏,因为小麦还未灌浆,此时容易影响小麦粒数和粒重,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较高;晚期倒伏,小麦已灌浆处于膨粒期,此时主要影响粒重,倒伏产量损失相对较小。
现在很多农户耕地时,大多是旋耕田块,这样土壤比较疏松, 相对翻耕田来说旋耕田对小麦根部镇压轻,发生倒伏几率高。
春季雨水多,田间病害发生重,特别是纹枯病等一些发生在茎基部或根部的病害, 造成茎基部脆弱甚至坏死,发生茎倒伏几率高。
同一品种地块“一炮轰”的施肥方式比氮肥后移的田块发生倒伏几率高。 氮肥后移且纯磷、 钾肥在6 kg/亩以上的麦田一般只是点倒伏;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5 kg/亩的田块小麦容易旺长,发生倒伏几率高。
小麦发生倒伏后,千万不要人工扶理和扎把,让小麦自然恢复生长, 但倒伏重的小麦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可喷施含磷钾的速效液肥,促进生长和灌浆,尽量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同时,由于倒伏的麦田抗逆性差且密封不透气,容易诱发病害,所以也要加强其防治工作。 当然,避免或减少小麦倒伏造成的损失,提前预防才是最关键的措施。
高产麦区以选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抗倒的品种为主, 如襄麦 25、 豫麦 18 号、 华麦 8 号、西农881 等。 各高产品种搭配比例协调, 做到布局合理,达到灾害年份少减产,风调雨顺年份更高产。
实施精量播种,建立丰产的合理群体结构。 如种植大穗型品种,每亩播量5~6 kg。 多穗型品种,如豫麦18,每亩播量6~7 kg,并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坚持精量匀播。 不同小麦品种形成其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对预防倒伏、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每亩用40%矮壮素75 mL 或30 g 原粉对水后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 也可用多效唑100~300 mg/kg喷洒在麦种上,晾干后播种。
机械耕耙二次, 耕作深度15 cm, 土壤平整、疏松。 一是以机械耕翻为主,提倡旋耕、浅耕、少免耕方式。 从经济和保墒的角度考虑,一般每隔2~3 年深翻耕1 次,破除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其他年份实行少耕免耕(旋耕或浅耕)。 麦田旋耕后必须进行耙压或镇压,以破碎坷垃,踏实耕层,避免跑墒,减轻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二是提倡使用机械开沟如厢沟、围沟、腰沟等,稻茬、旱地均不例外,做到沟渠配套,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排灌畅通,预防渍害发生。
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喷药,增加小麦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
科学运筹肥水。 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好冬水、 拔节水、 灌浆水, 一般不浇返青水和麦黄水。春季返青起身期以控为主, 控制肥水, 到小麦倒二叶露尖, 拔节后再浇水, 酌情追肥。 尽可能缩短基部节间长度, 第一节间长4.5~5.7 cm、 第二节间长7.6~8.5 cm 的较抗倒伏。 后期如需浇水, 一定根据天气预报, 掌握风雨前不浇、 有风雨停浇的原则,科学运筹肥水。
必要时在小麦起身期拔节前, 用15%多效唑粉剂,每亩用药量 50~60g,对水 40~50 kg,可有效地控制旺长,缩短基部节间。 也可在小麦返青起身期使用20%壮丰安乳剂小麦专用型,每亩用药量30~40 mL,对水 25~30 kg 均匀喷施。 可定向控制基部 1~3 节间伸长,但不影响穗下节间,使小麦秆强壁厚,有效抗倒,增产8%~13%。 此外也可于小麦分蘖后期、拔节前期喷洒千分之三矮壮素(CCC),每亩喷洒药液80~100 kg,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第一、二节节间变短,麦株矮化,茎秆变粗,根系发育粗壮,能有效地防止小麦倒伏,增产10%以上。 此外,缩节胺、力克麦喷得、天威叶面肥、地尔金等都有一定防止倒伏的效果。
小麦倒伏后, 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 g,浓度为0.8%~1.0%,或10%的草木灰水溶液,每亩喷洒50~60 kg, 叶面喷肥一般间隔1 周左右喷施1~2 次,要严格控制浓度,肥料溶解后随即施用,喷洒均匀。 叶面喷肥可促进生长和灌浆,尽量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倒伏后的麦田,容易发生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喷施液肥时可以混配杀菌剂一起喷施。 为避免倒伏的麦田在人工施药过程中折断小麦茎秆,可以选择无人植保机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