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劳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宝贵财富,是中国精神的思想凝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以辛勤劳动、吃苦耐劳闻名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由于伟大的劳动精神代代相传、与时俱进,才促使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源远流长的传统劳动精神与改革开放的现实相结合,亦即实现劳动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对接,深刻把握与理解劳动精神的丰富内涵,这对于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时代风尚,增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内生动力,早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劳动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也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于任何人来说,劳动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是身心健康之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高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热爱劳动和尊敬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②人民网:《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http:/ /cpc.people.com.cn/n/2015/0429/c64094-26921006.html。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自身,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988 页。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在古猿的进化中,主要是劳动逐渐创造了人。同时,劳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它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劳动,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以一定的方式交换其劳动,才能进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上,还要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结成政治、思想等其他社会关系,并由此构成了人类社会。
人类的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理活动、劳动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生理活动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活动,如吃饭、睡觉等,同时也是人类从事劳动活动的生理基础;劳动活动是人类为获得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活动;闲暇与社会活动是人们不以追求收入为目的,而以享受、完善自我或服务社会为目的而从事的活动。劳动活动同闲暇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的。劳动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从事闲暇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②米定斯基著,杨慕之译:《马卡连柯的生平和教育学说》,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第108 页。因此,无论是人类自身的产生,还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这一人类特有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关于财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有人称之为物质财富,有人称之为自然财富,有人称之为人为财富。经济学上的财富范畴不同于日常用语中广义的财富概念,它是特定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是财富的社会形式。它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运动的中心,是任何经济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
明确地将经济学上的财富称为社会财富的是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来源问题。马克思辩证地将社会财富理解为一个统一体的二重性物。既然财富是一定生产关系下的劳动产品,那么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社会财富来源于劳动,但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方面来说,财富来源于不同生产领域的各种特殊形态的具体劳动;从社会财富的价值方面来说,财富则来源于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财富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财富本质上是经济运动的成果,是人类劳动的产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对人有用的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是劳动让田野处处瓜果飘香。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很早就从劳动带来的喜悦中,认识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样一些朴实的道理,并在充分肯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极力谴责那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把他们说成是国之盗、民之虫,人人喊打的“硕鼠”。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中,中华民族不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推动了社会和自身进步,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正因为有了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中华民族才开垦了疆土,开发了资源,美化了山河,才使自然的山水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祖国的山河,成为热爱的对象;正因为有了劳动人民创造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进步的社会制度,祖国山河才获得了人文精神的充实和涵养,祖国才成为一个富有实际内容、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并使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了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生命力,创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为人类历史留下了诸如“四大发明”、万里长城、都江堰、兵马俑等许多骄傲和辉煌。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美德,就不可能书写出中华民族令世人瞩目的历史篇章,也不可能为今天的炎黄子孙留下这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华儿女的勤劳、朴实不仅造就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成就了今天辉煌的中国。
李大钊先生指出,劳动是幸福快乐的源头,是拯救一切痛苦的良药。他说:“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①《李大钊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01 页。先哲们以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为乐,体现了人生的至高追求和至高境界,给了我们有益启示。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习近平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②新华网:《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4/30/c_1110494875.htm。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从“社会的”(social)这个词演变而来的。英文的“社会的”(social),在拉丁文中具有“交际的”“社交的”含义。思想先驱者用“社会主义”(socialism)这个词来概括未来社会的特征,说明社会主义要比过去任何一个社会更加注重人与人的和谐。这个和谐的合理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必须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劳动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范畴,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虽然不同的劳动形式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劳动,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具体内容和推动力量。尤其在现代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劳动分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是离不开各方面的劳动。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尊重和保护。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①人民网:《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http:/ /cpc.people.com.cn/n/2015/0429/c64094-26921006.html。要尊重普通工农业群众的劳动,因为他们是社会劳动的主力军,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是基础劳动;要尊重科技工作、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和创新劳动,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效管理会提高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日益成为推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尊重第三产业的劳动,因为这种新形式的劳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上,却往往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例如,有的时候,有些人就片面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认为脑力劳动是对体力劳动的剥削,只有体力劳动才能创造商品价值,脑力劳动不创造商品价值。而有的时候,有些人又反过来片面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脑力劳动才是高尚的。其实,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理解。实际上,马克思早就指出,创造商品价值的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都是人类劳动。人类最初的劳动都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只是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二者才相对分开,有的人专门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专门从事体力劳动。但从某一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来看,二者又必须紧密结合。例如,盖一栋高楼,就既有脑力的支出,又有体力的耗费。如果只有脑力劳动者提供图纸,那只是纸上的房屋;如果只有体力劳动者添砖加瓦,高层建筑也盖不起来,即使勉强盖起来,也是会倾覆的。
既然不论任何形式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那么为什么它们之间的报酬还有所不同呢? 在这里,必须把有贡献和贡献的大小区别开来。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有贡献的,但复杂劳动往往是简单劳动的多量倍加,能够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取得更多的报酬。这种更多的报酬,既包括创造更多价值的报酬,也包括贡献较大的报酬。按贡献大小取得不同报酬,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例如企业管理者的年薪制报酬,专家、教授、工程师的报酬,当然会比普通工人的报酬高,这是由于他们的贡献较大。但无论企业管理者、专家、教授、工程师还是普通工人,他们的劳动性质都是一样的,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而绝不能以报酬的多少作为衡量某项劳动尊卑贵贱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四个尊重”的重要政策方针,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前提,进一步突出了“四个尊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是基础和根本,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必须懂得尊重劳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的稳定,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尊重劳动集中体现在劳动成果的分配上。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是财富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没有劳动的投入,任何生产要素都不能发挥作用。而目前劳动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就业队伍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劳动收入占GDP 的比重却在下降。
因此,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及其劳动积极性。要在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努力在方针政策、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制度等方面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地位,使广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价值,使全社会形成人人热爱劳动、人人辛勤劳动的良好风气,这不仅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社会的和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首先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因为劳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形式组织起来的社会集团或群体的行为,这些集团和群体内的劳动的性质和道德意义如何,是由这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历史上,在不同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关系,对劳动的态度、认识与评价,存在着极大差异。鄙视劳动是私有制社会道德的典型特征,而尊重劳动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
劳动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改变着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且形成了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它是人们道德生活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对劳动抱什么态度,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即劳动具有鲜明的道德意义。但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不同阶级由于所代表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而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的道德意义的看法或观点也就大相径庭。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劳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者破天荒地第一次不是为剥削者劳动,而是为社会同时为自己劳动;劳动产品不再成为剥削者剥削和压迫劳动者的工具,而是用来扩大再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劳动再也不会被认为是痛苦的事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光荣豪迈的事业;劳动不仅成为公民的义务,而且是一种权利,等等。劳动者的地位和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这种变化,使得劳动者从被迫地为剥削者劳动转变为自觉地为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要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在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管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因此,“劳动光荣”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共同的道德标准。评价一个人的荣誉和地位的尺度,也不再取决于他对财产的占有状况、传统门第的高低或职业上的差别,而是看他是否诚实地为社会主义而劳动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的大小。谁的劳动多,质量好,贡献大,谁就能得到最高的荣誉,就会受到社会的尊敬。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独有的民族DNA,靠着勤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靠着勤劳,创造了中国发展速度的神话。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辛勤劳动”“一勤天下无难事”。“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①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4 月30 日第2 版。辛勤劳动已成为我国独特的劳动本色,也是要大力弘扬的劳动精神。
习近平指出:“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②人民网:《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http:/ /cpc.people.com.cn/n/2015/0429/c64094-26921006.html。当然,在社会实践中,有少数劳动者,只讲索取,不讲付出,只想一夜暴富,梦想中千万彩票,不想流一滴汗,出一分力;少数青年就职者,奉行所谓“职场秘诀”,把活儿干的越少越好、报酬越高越好定位为成功之道;少数干部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腐败理念,为官一任,自己贪腐,苦了人民。我们弘扬“劳动精神”,就是要认同辛勤劳动、践行辛勤劳动,就是要反对懒惰、反对敷衍塞责、反对怨天尤人、反对贪污腐败。
好逸恶劳的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少奉献、多索取,甚至不奉献、只索取的懒汉懦夫思想,是与社会主义道德格格不入的剥削阶级思想。这些年,生活发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劳动的认识和评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一些人开始崇尚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喜欢轻松劳动而厌恶繁重劳动,追求高回报劳动而拒绝低收入劳动。还有一些人在评价人生价值的时候,把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任什么职务、有什么待遇、拿多少报酬,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虽然他们也承认劳动光荣,劳动重要,但却在内心把劳动分成了三六九等,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付出超小、收获越大”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劳动。其实,作为一名劳动者,无论你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给社会创造财富,使个人价值得以实现,也让劳动中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充实和快乐。
当然,对那些困难群众,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①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4 月30 日第2 版。同时,要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摒弃好逸恶劳的思想,自觉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拥护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的劳动道德,要求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把辛勤劳动看作自己应尽的神圣职责。用主人翁的态度,用革命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劳动。这种积极主动的劳动精神,表现了一种忘我的献身精神,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对劳动认识的根本改变,成为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评价的重要价值尺度。在劳动动机上,不应当仅把劳动当作个人的谋生手段,更应当把劳动看作是对国家、对集体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社会利益的满足而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度的自觉性,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和聪明才智,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和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要正确对待劳动报酬,反对金钱至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坑害群众、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毛泽东认为,热爱社会主义劳动,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高度赞扬白求恩那种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有着劳动分工,存在不同的劳动形式差别,但是,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也不论是工业劳动还是农业劳动,都是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邓小平就此指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89 页。这些思想对于清除剥削阶级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对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改变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结构落后的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有极大的刺激性,它首先具有物质刺激性,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被看作是获得个人幸福的手段;它还具有道德刺激性,劳动的着眼点在于追求社会利益与个人的社会意义,也就是人们高层次的道德需要和精神需求。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为此,要积极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创造合适的劳动岗位,保证合理的劳动时间,提供应有的环境设备,促使劳动者以主人翁的道德责任感,以诚实的劳动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应充分认识自己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并自觉自愿地进行积极劳动。
习近平指出,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广大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都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提倡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