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百年进程

2021-12-27 08:52张荣臣
理论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伟大工程学说执政党

张荣臣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北京 100091)

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一项历史性课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这项课题能否进行科学的解答事关重大,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为什么要建党,建立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这是工人阶级政党在理论上必须阐明的根本性问题,不在理论上进行阐明就无法指导丰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在研究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科学的回答,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都作出了科学的论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行为,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工程”,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对党的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对党的建设的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进入新时代,伴随着新的实践和新的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境界。

一、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政党: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影响深远的大事变,但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深远大事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这种大事变在历史发展中是唯一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影响极其重大,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得饱受灾难的中华民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与此同时,还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但共产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多数,给党的建设造成极大困难。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确立的目标,也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特点。这个纲领作为党的最高纲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明确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确定革命任务,否则开展革命斗争就势必方向不明,只能照搬现成的模板,而事实上,党的第一个纲领对此没有给予解决,对中国的国情和性质也没有具体的分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各种问题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党的建设问题。然而,在当时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在城市实行白色恐怖,农村根据地又被敌人长期分割,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非常落后,小生产却十分广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又必须把党建设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在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实现了世界政治史上的创举,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成功地指导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问题,这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首见于毛泽东在1939年撰写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正是依靠这个伟大工程,使得中国共产党建设具体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实现了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得以在这个结合的引导下实现了目标,取得了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的特征,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思考执政党的特点,这种根本性变化是由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所决定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党采取的是直接领导、一元化领导的方式,基本上沿用了执政以前作为革命党的领导方式,即通过政治动员、阶级动员、群众运动实施领导,依靠政策,通过开会、发文件推动工作的方式。提出并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在改革开放之后根据实践作出的科学决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严峻考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任务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免使党员和干部队伍受到侵蚀,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某些消极因素长期存在,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都存在着,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党不管党、治党不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和宏大艰巨的历史任务,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有鉴于此,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举措。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写进报告是党的十五大,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为继续推进这个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写进报告是党的十六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在报告中得到阐释。经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对理论进行科学的总结,成功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开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二、从思想建党到理论强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新

早在1941年,刘少奇就指出:“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够的,是比较幼稚的。”(1)《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存在的一大弱点,就是这样一个弱点导致了过去的屡次失败。这种失败不是工作上的失败,是由指导上的幼稚与错误而引起,是指导上的失败。刘少奇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这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最初20年的革命实践中,尽管我们有着极其丰富的斗争经验,但我们党的主观努力不够,与客观需求还有差距,缺乏理论的弱点仍旧未能克服,需要我们党继续努力,才能适应革命实践的需要。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支部建在连上”,这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打造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经验。他还以极大的努力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经过长征尤其是到陕北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大革命失败和根据地失去的教训,力求从理论渊源上和思想指导上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1940年3月24日,为了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把每年的5月5日即马克思诞辰日作为“学习节”。延安整风时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发布了一系列指示,中央还编辑出版了文件集和马列著作集。1941年初,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在党内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党的历史文件得到普及,全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从概念上说,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是有区分的。党的学说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党的建设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领导作用的实践过程。由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展过程,相伴随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但这也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上的努力。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篇讲话中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有着完整的建党学说,这个学说是在红军时期就很明确的,在延安时期建立了起来,有着科学的内涵和丰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与这个学说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在这个学说的指导下,才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全党得到了这个学说的教育,才使这个党更加坚强有力。邓小平同志接着说,建国以后,党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以后又有新的发展。邓小平这里其实也提出一个我们在执政以后怎样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问题,也就是执政党建设思想。“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是关于共产党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理论,是关于共产党如何在执政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挥和增强领导作用的理论。执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品质是其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本质因素。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之后,代替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才会实现,阶级、国家和政党会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消失。虽然后来他们将共产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对未来社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设想,但他们尚未系统阐述关于政党的学说,没有对政党的未来进行描述。列宁对执政党建设也没有来得及作详细的阐述,尽管他对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有过一些论述,但基本是围绕着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而展开的。列宁的执政党建设实践并没有解决党的地位变化带来的问题,如党的内部机制和活动方式上,执政党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的构筑上,如何执政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为后来苏共党内民主严重缺损、组织结构上缺乏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组织制度上个人集权埋下了隐患。这些都说明工人阶级政党从执政以来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按照列宁的建党思想和原则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自一开始面临的建党环境就具有着特殊性。在斗争中,在建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完全不同于西欧各国和苏联的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开展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才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的地位发生变化,在新的实践中,我们党一直在探索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改革开放的实际,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遵循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适应党的领导方式的变革,提出了制度建党的全新思路和目标模式。争取社会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执政者才能巩固其执政地位,这是古今各国各类执政党和执政者的执政经验。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前提。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为实现人民的利益而掌权,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执政。对共产党员来说,为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自觉地去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执政之前残酷的斗争环境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掌有一定的权力,处于一定的领导岗位上。这样一来,党员继续为人民服务有更好的条件,党可以更方便地继续代表人民利益。但同时,也给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以权谋私等留下了空间。这里的关键是营造一种执政的监督机制,使共产党人不仅仅是从党性要求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应该有一种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只能以权力为人民服务,而不会以权谋私。

所有党的特定工作部门担负的党的工作,都可称之为党的建设。但我们平常研究意义上所说的党的建设,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进行的领导国家、社会和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实践创新,必须正视执政给我们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性的问题,加强对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从现实问题入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这方面也要吸取苏共的教训。原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时期,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有着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有些理论研究成果今天看来也是很有深度的。比如1980年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集体编写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建设》一书,论述了党的发展和活动的普遍规律、各国执政党建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党的监督、党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领导的机制、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精神生活的领导等等。关于党的建设规律,书中写道:“执政的共产党的发展,不仅依靠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普遍规律,而且还依靠自身的、党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政治机体所具有的规律。”(3)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建设》,姚培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然而,理论上的论述只是党的建设“应然”的方面,在党的建设实际操作的“实然”方面,苏共的理论和实际却是脱节的。连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都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民主的话讲了不少,还大轰大嗡地通过了新的宪法。与此同时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斗争:一些人关进监狱,一些人送进疯人院,还有一些人逐出国境。”(4)[俄]米·谢·戈尔巴乔夫:《真相与自白》,述弢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勇于追求真理、善于总结经验,只有具有这样的品质的党才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党。在建党百年历史中,特别是在70多年执政实践中,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符合实际的论断,不断提高自己,积累了成功经验,使执政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实现的。在当代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环境中,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以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邓小平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条件,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借鉴,系统地创立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得以开创,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得以形成。世纪之交,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新的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党的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江泽民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得到科学的回答,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一些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得以产生和发挥作用,科学发展观得以贯彻。

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一路走过来,并带动了党的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创新。“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4页。发挥理论强党的作用,加强对党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新时代必须开展的工作,因为今天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复杂。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怎样管好党、治好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在新时代必须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推进事业的发展,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采取符合实际的行动。这个总目标是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群众才能更加拥护我们党。执政党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表现,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既处理好党同国家政权、国家法律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又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乃是执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是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而要发挥好这种统摄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但要处理好党同国家政权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更要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在执政党运用国家制度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49页。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这是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党的建设自身规律提出的,使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路径遵循。更重要的是,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反映在制度体系上,就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7)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9、9、10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8)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9、9、10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9)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9、9、10页。。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既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一个都不能少”(10)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9、9、10页。。让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11)《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48页。,邓小平早在1956年就作出了这样的论断。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革命是中心任务,党的建设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建设一个执政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强烈的担当意识和问题导向,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建设表现出的鲜明特征。当下,把党建设好是人民的期待,是事业开拓和形势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把党的建设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去谋划,放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考虑,这是习近平同志的伟大创举。为解决好党自身建设碰到的现实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历来是党始终坚持的一大优良传统,是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延伸。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其他三个“全面”的必要条件,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使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有了基本遵循,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关键点和侧重点得以明确。

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来进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出发,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最终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奠定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前提。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才能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这就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间的关系。

“全面”是从严治党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基础在全面,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推进各个方面,党的建设整体成效就会受到制约。“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眼全局,统筹部署党的各方面的建设,使这些方面的建设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12)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学习时报》2009年9月28日。把全面作为基础,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绝不允许存在法外之地,否则就不是全面。还要面向全体党员和党的组织,做到管全党、治全党。

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对腐败分子严肃查处,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之“从严”。“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3)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9日。真管真严才能管出良好效果,管党治党必须以“严”字为关键。

“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要体现出“严”、体现出“全面”,就离不开“治”。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这就要求要深化党的建设的制度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优化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管党治党理念和方式作出重大创新,对如何治党作了科学论断,这些论断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在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从实际出发,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原则,更是党的十八大后思考党的建设的基点。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

我们知道,议会中的不同利益派别是现代政党的起源,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议会体制内的政党的党群关系的连接方式就是选票。直至今天,以各种形式去联系群众,争夺选票,以达到在选举中获胜,是西方国家各政党的普遍做法。但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特殊利益集团,自己一切理论和行动的制高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在近百年的历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成功领导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党逐渐克服了刚成立时理论修养不够的缺点。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重大关头都在做的头等大事。党的领导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是党在理论上的提高,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推动,离不开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新时代要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前进,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在党的建设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否则就难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难以有效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回应。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迎来艰难的考验,当时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的危机。但中国没有重蹈苏联、东欧的覆辙。在社会主义的力量在世界上大为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快速发展。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党的建设随着改革的实践不断加强,保持了党创立以来的优势,制定了正确的路线,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分析苏联党的建设的失误,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放弃了党创建以来形成的优势,失掉了长期坚守的赖以生存的根基,而对于执政党的特点又考虑不够,事先没有任何的防范措施,也没有有效的应对机制,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最终丧失了政权。不可否认,革命和执政并不是一对矛盾,革命党的性质也不会因执政而改变。但由于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肩负的任务不同,党的建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夺取政权后必须把重点放在领导社会发展和建设上。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管是领导革命、夺取政权,还是执政,党的性质是不变的。党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执政党的特点,这是党在执政之后的地位决定的,因为执政意味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在理论研究中要避免片面学理化倾向,因为党的建设是实践的科学。在理论研究空间的拓展上,同世界其他执政或未执政的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是十分努力的。面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执政中遇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都勇于面对、着力解决,深入研究。不仅如此,还进行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和实践的“结合”与“转化”上下功夫,体现出前瞻性,做到了让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回答和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明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实紧迫性。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推动了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关于党的领导地位、关于党的思想建设、关于组织建设等都提出许多新的论断,如提出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强调思想建党要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20字”好干部标准,干部选拔上强调立体看人、精准识人,党的作风建设强调抓常抓细抓长,反腐倡廉建设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建设强调靠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等,从这些实际出发实现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

(四)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善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风气明显好转,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问题也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结果。但是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仍未排除,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依然存在,损害党的纯洁性、弱化党的先进性的行为时而出现。小管涌可能会沦为大塌方,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问题,所以必须严加防范、及时整治。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繁重的发展任务和伟大的光明前景都对中国共产党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党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进行革命性锻造,才能增强本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取得的重要经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注意处理好的关系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他强调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解决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砥砺前行,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后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再次强调,“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1页。,“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1页。。

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党肩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为了完成这些具体任务,必须科学制定纲领、路线,党的建设同这些纲领、路线,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应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伟大工程学说执政党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分析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