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的战斗无神论者同盟

2021-12-27 23:05郭义凡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

郭义凡

摘要:战斗无神论者同盟是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苏联宣传无神论思想非常重要的组织,其主要通过发布报纸杂志等刊物、举办讲座、展览、创办博物馆等方式对反宗教政策进行宣传,它在苏联的反宗教政策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建立和发展、鼎盛、衰落,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的社会发展,也为后期苏联无神论的传播及宗教政策改革提供了新经验,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评析其历史的功与过。

关键词: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反宗教宣传、无神论

战斗无神论者同盟是20世纪上半叶苏联宣传无神论思想的重要组织,于1925年正式成立,1947年宣告解散,其主要经历建立发展、鼎盛、衰落三个阶段,这是一个全苏联的人民自愿参加的反宗教宣传组织,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定期召开各地区的无神论者代表大会、出版发行关于反宗教和无神论相关的报纸和杂志、选拔和培训专职的宣传和讲座人员、组织群众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来进行宣传,无神论宣传的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战斗无神论者同盟作为一个专业的宣传组织,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一、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背景

俄国的宗教思想根深蒂固,绝大多数农民都虔诚地信仰东正教,20世纪初的俄国教会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更是异常尖锐,国内局势动荡不安,革命相继而起,随着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苏联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俄国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布尔什维克政府认为教会的存在阻碍了社会进步,政府急需成立一个组织机构与宗教进行斗争,这时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应运而生。

1.农民的村社意识是俄国无神论思想的起源。“农民中优秀分子都是共产主义者,至少在宗教意义上如此。”类似无神论的思想在俄国的农民之中似宗教教义一般传播了长达三个世纪,回顾历史,这种类似共产主义特征的的思想与俄国村社有着密切的联系,俄国村社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历史产物,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带有本土特质的农民共耕组织,村社的存在使俄国人民有了村社意识,体现在村社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则,外部实行集体主义,所有农民共耕、公有,村社意识使农民开始有了反对沙皇政权的压迫,想要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苏联人民形成科学的无神论的世界观奠定了基础。

2.东正教深受世俗社会与本土文化的影响。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已近千年,东正教会成为苏联最大的自主教会,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政权紧密相连,沙皇时期东正教成为皇权的有力支撑,1764年实行的教会土地国有化政策更是将近200万的教会农民转为了国家农民。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渗透,宗教教义早已融入到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甚至是民族精神等方方面面之中。與此同时,宗教也受着本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俄国农村的传统思想,宗教信仰与俄罗斯人民灵魂深处的信仰互为交融,影响着俄罗斯的发展。

3.革命变革期,对东正教会以沉重打击。宗教仗着有特权阶级而在人民之中大肆敛财的行径使人民苦不堪言,从而成为了众矢之的。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俄国的动荡期,变革与革命战争频发,先后经历的三次革命对东正教会沉重打击,1905年的革命打击了专制统治,推崇宗教信仰自由;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临时政府,这时教会与临时政府合作形成互惠互利关系;十月革命的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东正教会的倚靠消失,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正教的地位,此时东正教拒不承认苏维埃政府,而以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将其与俄国文化的“落后性”联系起来,认为它阻碍了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计划,加上《政教分离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东正教的法律地位,禁止外国教会以宗教命令干涉苏联宗教事务,此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将教会的存在看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这时国家急需成立一个组织机构来治理教会。

二、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兴衰

1.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建立与发展

关于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相关活动可以追溯到1923年,1926年的报纸《红色矿工》中写道:“1923-1924年我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关于无神论者组织建立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如此乏味,以至于我们的成员已经散落在各处。”为了全面指导反宗教工作,各地相继成立反宗教小组。并且规定“小组成员必须是无神论者”。该反宗教组织在1926年10月份的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关于“无神论者小组”的决议,会议中强调:无神论者要进行反宗教宣传;研究宗教教义;小组每个成员的直接职责包括:成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与无神论的支持者,参加所有反宗教活动。在“无神论者同盟”出现之前,出现了许多公共组织和圈子。1924年,“无神论者”、“无神论者”圈子、“无神论者同盟”小组和《无神论者》报相继成立。1925年《无神论者》报和其他报社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俄代表大会,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第一次的反宗教大会,同时这也为无神论者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年党中央将该组织正式命名为“无神论者同盟”,并批准了无神论者同盟的章程:“1.苏联无神论者同盟是反对各种形式宗教斗争的支持者的自愿同盟。2.无神论者同盟正在积极争取工人从宗教荼毒中彻底解放出来,揭示其社会根源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反动作用。3.同盟的任务是使同盟成员意识到以这种形式进行反宗教宣传的必要性,不妨碍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及其与农民同盟的基本任务。”1926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期《反宗教》杂志,成为反宗教运动的理论和方法中心。

无神论者同盟在1925-1929年这一时期发展非常活跃,截至1926年,整个苏联约有2500个无神论小组,大约8万至10万名成员。到1928年,会员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达到约25万人。就成员人数而言,无神论者同盟在苏联的自愿性的公共组织中排名第三。1927-1928年粮食采购危机期间,人民将教会与反革命联系起来的形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党的最高领导层在反宗教宣传方面的路线也开始发生变化。

2.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兴盛

随着政教关系的转变,无神论者同盟的活动也受到影响。1929 年下半年至1930 年代初期成为了苏联无神论运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最显着的变化发生在1929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联无神论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们一致同意将该组织更名为“战斗无神论者同盟”,从而强调同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源于对宗教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在执政党的指导下,这个组织团结了全国各地的无神论者团体,成为苏联反宗教政策的最重要工具。

从组织结构上看:这一时期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该组织于1925年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行使行政权力,工人组成的主席团负责起草“无神论者同盟”的章程,同时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科教部、民族事务部。1929 年4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了《关于宗教团体的决议》,该决议规定:“宗教团体除满足信徒的宗教需要外,无权从事任何其他活动。”同年5月,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废除了关于宗教宣传自由的规定。在所有工人俱乐部和教育之家建立反宗教团体,有系统地举办讲座,无党派工会成员如:医生、工程师、教授、教师等担任讲师,《无神论者》报和《反宗教者》杂志等补充工会图书馆。随着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国家领导层的全力支持,无神论的宣传也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一时期的反宗教宣传成效显著,深入人心。

从数量上看:战斗的无神论者同盟的地方组织1926年只有2421个,而到了1932年己有6.5万个,增加27倍。无神论者人数也急剧增加,根据1937年苏联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十五岁以上的人中有42.9%的人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以北高加索地区为例,1930年的短短六个月内,从5万名成员增加到10万名成员,无神论者数量增加了两倍。1932年的其中一篇报道称高加索地区无神论者有28万人;另一篇报道称1932年5月北高加索地区有35万名无神论者,占苏联人口的6.17%。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统计极其准确的的数据,但从数量来看,从1926年到1932年仅北高加索地区的无神论者在数量上就增加了 5-6 倍。

1935 年,叶梅利扬·雅罗斯拉夫采夫( Емельян Ярославцев)在总结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存在的十年时说:“党的反宗教宣传决定取得了巨大成功。苏联无神论者的人数开始以数百万计次增长,现在至少有 1/2 的人口与宗教决裂。”

3.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衰落

尽管反宗教运动相关的活动广泛开展,但 1934 年至 1936 年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已出现所特有的衰退特征。虽然后期出现过短暂的复兴,但是卫国战争的爆发迫使该国领导人重新考虑其对宗教态度的看法,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衰落早已成为必然。 1941 年 7 月《无神论者》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后正式停刊,而其他与之相关的刊物也相继消失。1943 年,国家领导人斯大林呼吁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和解,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活动与国家政策发生冲突并逐渐失去其所在的意义。“战斗无神论者同盟”虽然于1947年宣告正式解散,但实际上随着卫国战争的爆发,它的活动早已经终止了。

战斗无神论者同盟衰落的主要原因分析:

1.成员质量不同:内部成员文化水平低,对反宗教的宣传不够重视,导致对人民进行的无神论、反宗教的宣传过于片面;同时这些行动也仅仅针对东正教,而不反对其他宗派主义;加上工会广大成员极度缺乏参与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积极性,导致该同盟逐渐衰落。

3.物质基础薄弱: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会员费和出版收入以及一些文化和教育机构,然而在当时明令禁止内部人员经营生意和筹款等活动;此外,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组织无法如常召开大会和会议,无力支撑出版物的发行,出刊发行率低等无法进行有力的宣传,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最终解散。

4.领导人态度的转变:随着卫国战争的爆发,国家领导人对宗教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斯大林认为国家是完全可以掌控宗教的,东正教是可以被国家政治联盟不断吸纳的,于是他开始呼吁与俄罗斯东正教会和解,不再对宗教进行全力镇压,这就导致无神论者同盟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

卫国战争胜利后的十年内,国家关于无神论者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1954年,苏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无神论宣传中的重大缺点及其改进措施》的决议,将原来的以反宗教宣传为重点转变为以无神论宣传和教育为重点。到来1964年,“知识协会”接替已经解散了的“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工作(“知识协会”全称为“全同盟政治和科学知识传播协会”),该协会同时创办了名为《科学与宗教》的杂志,借此用来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与教育。

三、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功过

“战斗无神论者同盟”成立于1929年,一方面,其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关于无神论和反对宗教的“左倾”行为的宣传运动。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它的使命,比如积极组织开展消除宗教影响、传播无神论思想的各种活动与宣传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讲座,除此之外,同盟还号召和发动会员捐款,用于建造飞机、大炮、坦克和潜水艇等。由于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不懈努力,无论是在青年、农民、红军还是少数民族中,无神论宣传的结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宗教感兴趣的人比登记在册的人要多,全国至少有一半人是不理会过去的宗教禁忌和风俗习惯的。”

另一方面,随着宣传局势的愈演愈烈,该组织也做出了一些激进的反宗教活动。不计其数的教堂遭到破坏,许多文物丢失,宗教艺术品被损毁,无数的教会人士遭到关押甚至受到迫害,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战斗无神论者同盟对苏联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激进的行为,由于该同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通过回顾与反思该同盟存在的利弊,评析其历史功过,才能为后期苏联无神论的传播及宗教政策改革提供新经验。所以,我们对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全盘否定或肯定,而是应该运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对待。

参考文献

[1]Roge Pethybridge,The Social Prelude to Stalinism,NewYork:St.Martin’s Press,1974,pp.268-269.Кал

[2]В. Динамика роста и социального состава СВБ // Воинствующее безбожие в СССР за 15 лет. 1917-1932. 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нтирелигиоз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1932.

[3]Олещук Н. 10 лет Союзу воинствующих безбожников. ОГИЗ, 1936.

[4][俄]赫克著.俄国革命前后的宗教[M].高骅,杨缤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韩雪.苏联战斗无神论者同盟的兴衰与反思[J].世界宗教文化,2019(03):8-14.

[6]龚学增.前苏联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的历史功过[A].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研究(第1辑·2011)[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