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2020年初以来,习总书记始终把老百姓“米袋子”牵挂在心,多次就粮食生产、保供稳价等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2020年7月22日习总书记赴吉林考察,再一次把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本文通过对“粮食安全”意义的深入研究,引出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而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并指出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现状分析;策略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解决好十四亿人们的吃饭问题以及对兄弟贫困国家和地区实施援助,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治国安邦、维护世界和平的头等大事。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曾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果断地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的战略思想,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克服当前重重困难,狠抓农业生产,并积极利用农村撂荒田撂荒地,恢复农业生产,这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保证国内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从1973年“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这个词被提出以来,随时代的变化发展,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完善和扩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只有当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足够、安全而又富含营养的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食物,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个概念大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须生产出足量的粮食;二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粮食供应;三是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得到健康而又安全的粮食。
纵观世界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在不断拓展,从简单笼统到不断丰富明晰,从最初的数量的安全到后来增加了品质的安全,到现在发展到粮食生产的生态安全,这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于粮食这种维系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的认识逐步全面、逐渐深化的过程。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我国人民始终重视粮食问题,对粮食重要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深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以及经济社会方面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曾一度滑坡,经80年代改革开放、重振农业。终于在1994年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当时的历史、自然、社会、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国际环境,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粮食安全”概念:“能够提供给所有需要粮食的人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生态安全的粮食”。
从2003年到2015年,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水平不断增长,我国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并敦促地方狠抓农业生态,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三年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增加了对占粮食总产量75%的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各项政策支持和资金技术的扶持,这对于这些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的增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且是战略高度的问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和平稳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指导下,在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种粮人艰苦而不懈地努力下,我国的粮食供应得到了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连续保持了17年,而且最近连续6年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居1.3万亿斤以上,即使在人口基数巨大的情况下,人均粮食的占有量依然474公斤,超过了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人均每年400公斤以上。
目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4281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给人民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以稳定供给有着重大意义。也为政府一心一意安民心、稳市场、保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民意基础。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眼下的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们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树立全民的粮食风险意识,节约使用粮食,提倡光盘行动,同时狠抓粮食生产,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因此,狠抓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的生态安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粮食安全首先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它关乎我国的国家主权、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等等大局。同时。对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安全问题。目前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从我国国内现状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三低一高”,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的情况下,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大型机械化农业设备的使用严重受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大量占用,大量农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也导致撂荒面积逐年上升,肥沃的耕地流失严重,加上农业人工成本高、农业科技人才储备数量低和特定作物对外依存度过高。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解决粮食的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三、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解决温饱问题,“饥饿”问题似乎远离了我们。而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重要的一年,也是全国范围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似乎我们再也不会饥饿,我们再也不会“粮食不安全”。
然而,从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地区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保护主义的抬头时刻影响着世界粮食供应的安全。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值得重视,可以说,粮食安全问题是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底线。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粮食需要量那是非常巨大,但是我国人们依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我国粮食自主生产量占粮食供应量的90%以上。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拼搏,我国就从一个“吃不饱”的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吃得饱”、“吃得好”的国家。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所有这些都对农业生产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导致粮食安全再度被敲响警钟:
(一)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耕地面积减少。
首先,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耕地被城镇和工业企业占用,随着交通的发展,道路也挤占农田,伴随农民生活改善,家家户户修起了小洋楼,同时为保护生态而采取的退耕还林,也使得农村可耕地面积变得越来越少。而第二三产业的强大吸引力,大量的农业人员进城务工,逐年增加的撂荒地导致可耕地严重流失。因此,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粮食价格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
粮食生产成本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的现实使得农业生产规模化低,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从而难以减低单位农产品人工价格和亩产成本,导致粮食价格有增无减。
当然,农业生产的原料成本大大提高,人力、物力投入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民日益下降的农产品收入也严重挫伤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最终加剧了农村优秀壮动力的流失。
(三)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人才储备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农业作为庞大的第一产业,基本是靠天吃饭。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较,我国对于农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小农户经营也导致耕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小农户基本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中农业人才和从业人员储备数量低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掣肘因素。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生活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加之我国农村基本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其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更缺少城市发达的社会保障支持,因而难以留住或者吸引年轻人从事务农,导致目前农业劳动力人口日益萎缩。农业真正的现代化需要优质人才储备,但农业大学及与农业相关的职业技术学院很难吸引到优质生源,农大的毕业生也很多留在城市宁愿干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也不会把农村作为自己的实现理想的地方,因而农业发展缺少科技人才储备而无发展后劲。
四、特殊时期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策略
未来外部世界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国将来的粮食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目前诸多对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因子依然存在,就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一时难以确立,城镇化用地不断挤占粮食生产用地,部分地方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生态环境中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加剧,农村老龄化问题和大城市的吸引导致劳动力的减少以及农业人才贮备少,这一系列不利因素都将是未来粮食安全的隐患。2020年底召开的全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这对于如何配置粮食生产的各种资源,以及更为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粮食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实现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业经营方式。
首先,保护耕地面积。坚持最严苛的耕地保护制度,解决好目前农业生产中耕地和种子这两大制约“瓶颈”,各级政府应该严格层层把关,严禁工业大肆挤占良田行为。其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高质量的农业,除了抓好耕地保护、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效能以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建设糧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建设,集约化经营,探索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产区,因地制宜,提高粮食产能。再次,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积极支持科技下乡,大力培养优秀的农民科技带头人,增加农业科技人才储备,确保优良种子自主创新,不受制于人,从而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保障未来粮食安全。
(二)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粮农的从农积极性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粮有没有收益,因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调动粮农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粮食主产区与生态补偿政策一致的原则,对基层粮食主产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奖励和补偿力度,这样可以调动基层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比如,增加政府财政支农拨款;组织民间资源定点手拉手欠发达地区农村;抓好粮食收购这个关键环节,在方式上更为灵活,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健全粮食生产与粮食采购的保护性措施,执行有利于提高农民收益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价格政策,提倡优质优价。
(三)建立完备的、自给自足的粮食储备系统
纵观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目前粮食短缺、价格飙升的国际粮食市场注定不能满足我国居民和工业发展的粮食来源,我们必须建立完备的、自给自足的粮食储备系统,维持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平衡的良性内循环,保证国内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为此,改革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势在必行,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合理确定稻谷、小麦等主粮的最低收购价,提高市场化粮食收购比例,同时提高中央和各地方粮食储备效率,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制机制,构筑一道国家粮食安全屏障。
五、结语
在袁隆平等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保障,目前,我国粮食供应充足、连年有余。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局势,世界未来的走向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积极发展高品质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随着互联网广泛深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未来农业也不断会有新的业态出现,比如采取“互联网+”业态,以其新型的合作机制,把发散式模式把产加销有机融合。这样,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李宁,辛毅. 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长期性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2018
[2]杨道兵.关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19
[3]汪文忠. 全球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和安全问题探讨[J]. 粮食问题研究. 2018
[4]寇明.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础[EB/OL]. 中国政府网2021-04-08 www.gov.cn
[5]孙晓明.如何建好粮食安全产业带[J]. 中国财经报2021
作者简介:胡美伦,(1965-),男,籍贯,四川仪陇,经济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