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闽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出,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环境、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生无异于成为知识接受的机器。为打破尴尬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加入生活元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就能自主地加入学习行列。比如,学习《描述路线图》的知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需要改变教学思路。老师首先问学生怎样去上学,有学生说步行,有学生说要乘车。让学生回忆上学的路线,描绘所见的场景,同学们都陷入了回忆,在脑子里大致勾画了路线。这时,同学们对路线图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加深印象,老师创造了一种情景。小明要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有几种出行方式让他选择?每一条交通路线是怎样的?展示背景时,要展示一幅图。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在思维碰撞中,弥补认知缺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目前的教学内容仅限于教科书,不能更好的扩展学生的视野。为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必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把教材的生活材料和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学习《生活中的负数》时,说明如何发掘素材。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会在大屏幕上展示几幅关于某市一周的天气数据的图片。在有雾的天气时,背景将变成灰色。在下雨的时候,照片里会有雨滴。如果是晴天,照片的上方将悬挂一轮太阳,并以蓝色为底色。改变颜色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管什么天气,下面都会标明温度,它们中有零下温度存在。老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是负数,并在哪里找到负数。因为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会有所不同,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想法,即数学就在身边。
三、捕捉生活细节,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老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并把它们带入课堂。这样的内容会使学生有亲切感,进而想要探究其中的奥秘。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机会,学生便会沉溺于数学的海洋之中。比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知识的时候,老师就要接触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开始时,老师在黑板上设置了两个问题。问1:老师家里有一只方体鱼缸,边长5厘米。清空鱼缸,再注入100dm3水,鱼缸能不能装满?第二题:某家具厂购进一百根方木,整角摆放。同规格方木方,截面积24dm2,长度30 dm。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空间?这时学生一见到问题就好奇了,主动进行计算。不久,学生们举手示意。一位同学说:“老师,您家的鱼缸体积是125dm3,比注水大,所以鱼缸不满,此时水深4 dm。另一个学生说:“一个方木的体积是720dm3,一百根方木就需要720m3。“鱼缸”和“方木”都是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东西,用它作为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四、设置生活习题提高学习效率
要有效地运用知识,学生就必须充分理解知识。强化理解的最佳方法是练习题,教师要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巩固已学知识,感受数学魅力。比如,“圆柱与圆锥”課程中的知识不易掌握,是一大教学难点。教师要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习题,以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正确认识,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习题1:地方放置一个油桶,内含半桶汽油,倒入其中的4/5,剩余12升汽油(1升等于0.3立方米)。已知油桶底面积为10dm2,求油桶的高度。习题2:有一个圆柱形杯子,经过测量,杯底半径为3dm,杯高5dm。已知1m3水重1kg,问此杯能容纳150kg的水吗?杯子和立柱是学生日常所见的物品,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油桶,因此教师利用这些物体来设计数学习题,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们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信息,再联系已学到的知识,逐步完成解答。有些学生在完成习题后,会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符合相关特征的事物,然后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学栋.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科幻画报,2019(12).
[2]叶新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