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析

2021-12-26 23:00张百杰
关键词:治安防控体系

张百杰,张 戈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新时代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快建设和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我国深化平安中国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一、以法治化引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纳入法治化轨道,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贯彻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预防、控制、减少违法犯罪和保障国家安定有序的系统工程,只有用规范的制度进行引领和约束,才能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一)体系建设法治化

以立法形式明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各社会成员在防控体系建设中应承担的法定职责,形成职责分明、相互独立、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分工体系,为其在防控体系实际操作中提供依据。

首先,明确政府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负总责,占主导地位,其主要任务是基础建设、社团培养、管理监督,同时对产生治安问题的原因,比如征地拆迁问题等进行制度性安排和治理;其次,明确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力军,赋予公安机关打击防范工作协调权、处罚权;最后,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组织体制,成立由党委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公安、劳动、民政、司法、计生等部门力量共同做好治安防控工作。

(二)依法依规办事办案

承担治安防控工作的各级主体要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遵从法律、信仰法律,杜绝主观随意性和任意性,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依法办事。

(三)健全治安防控工作监督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监督体系和制度,更好地监管、督促,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正常运行和正确实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承担治安防控工作的各主体在防控体系工作建设中应当做到政务公开;建立规范的监督制度,健全行政决策和具体执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有效杜绝当前部分地区、部门之间存在的随意执法、警令不畅、法令不通等问题。

二、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扁平化

当前,社会的动态化趋势日益增强,人员流动性增大,现代化交通及通信工具应用越来越普遍,案件的突发性、暴力性特点不断凸显。离开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指挥高效的指挥调度,治安防控工作就难以有效运行。因此,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以县区指挥中心为枢纽,以巡特警、刑警、社区警、交警等力量协调配合的指挥反应调度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将各单位、各层次、各体系穿连起来,打造一个纵短横宽的扁平化指挥体系,形成一呼百应、点线面联动的处警格局,缩短警情滞留和警情运作时间(1)参见“对公安机关扁平化勤务指挥系统的探究”,载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8502243516749.html.。

(二)警务工作前置化

警务工作前置是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警务工作前置的意义在于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通过创新调解机制的关键环节,建立“行政村建调解点,警务室建调解站,派出所建调解室,县区公安局建设调解中心”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同时,联合构建各司法部门立体调解网络,最大限度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出县。

三、提高治安防控工作的系统化、专业化水平

(一)治安防控专群化

社会治安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自觉置于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推动工作落实;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确立社会治安防控的定位和规范,并运用政府的权威和影响力促进大众的认同。

1.强化“三个意识”

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氛围,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强人财物的保障;强化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治安防范。

2.加强机构建设

进一步加强镇(乡)、街道、开发区及社区(村)两级综合治理机构建设,为基层单位配齐配强专门工作人员,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通过建章立规和强化执行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防止出现形式化和虚设化倾向。

3.树立正确防控理念

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政策为导向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投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营造“防控体系大家建,社会安全共同担”的现代社会防控理念,切实提高基层自防、互防能力。

4.建设专业防控队伍

当前,我国社会治安综合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保安服务队伍已经成为守护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活平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重要辅助力量。为进一步强化保安力量建设,可以依托省市级警察协会或保安协会对保安队伍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管理,有效发挥保安队伍的职能,增强防控成效。

(二)治安防范专业化

专业化建设是公安机关有效应对复杂社会治安形势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公安机关防控核心战斗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打造专业化防控队伍

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任务繁重、高度敏感,对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较高。推进防控体系专业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防控队伍的专业化素质,着力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队伍不稳、骨干缺乏的严峻问题,大力加强用人机制建设力度,强化防控队伍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防控技能培训,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打造一支经验丰富、决策指挥能力强的专业防控队伍,满足新形势下防控工作的现实需要。

2.依托专业化工作手段

应对违法犯罪手段的专业化,治安防控手段也要实现专业化。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运作并贯穿于各项防控工作,形成有效的工作抓手,实现防控战斗力的倍增。首先,要加强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实有人口、实有单位、社会化信息等资源共享功能,形成有效支撑防控专业化的平台。其次,加强信息化应用。以信息化手段优化关联人口、场所、企业等资源,对社会面防控等基础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化,解决好具体防控工作内容和有效管理手段问题。最后,加强信息研判评估。围绕源头信息开展工作状态研究,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管理效能;突出对基础性信息数量、质量的后台研判、管理、监督和修正,真正让信息化手段成为各级各层指挥防控作战、考评防控业绩、布置防控工作的第一抓手。实现通过信息化平台显示工作实绩,并用来部署、检查、指导工作。

3.打造专业化的运作机制

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牵头作用,理顺联动机制,大力推行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巩固情报信息预警研判等工作机制基础上,优势互补,打造合成作战格局。在警务实战指挥机制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适时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处置能力;搭建动态情报信息研判及警务指挥一体化平台,健全指挥体系。在实战勤务运行机制上,科学合理地调配各警种警力,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有机结合;在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上,科学设定考核指标,统筹考核项目,避免多头、重复考核。

四、建立健全立体化、网格化治安防范体系

建立立体化的治安防范体系,既要从社会面做好控制工作,又要做好对人口集中、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全面布控。既要考虑到点、线、面的结合,又要从天、地、空角度立体设防。

(一)加强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街面巡逻防控体系,采用划分区域、统一编号、网格布警的方式,在大街小巷编织一张全天候巡逻网络,扩大路面布警的覆盖面,提高见警率。

1.加强卡点建设

以“实用、实战、实效”为原则,选择有利位置设置治安卡点及堵截点,做到固定卡、移动卡、明暗卡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卡点堵截防线。

2.建立多警巡逻机制

以交警、巡警和派出所警力为主体,科学分工、错时交叉、网格巡逻,构筑街面24小时的无缝巡防网络;强化盘查规范管理工作,推广应用移动警务查询比对设备,促进路面盘查比对工作实现“从室内转向路面、从人工查询转向自动比对”的转变;强化路面巡逻盘查,营造出严防、严控的高压态势,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有效震慑。强化盘查信息的实战应用,对已有的盘查登记人员信息进行常态化分析研判;同时,根据实战需要,按照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人员车辆照片及其他关联信息精确研判人员的轨迹。

(二)加强城乡社区村庄防控网建设

城乡社区治安防控本质上强调预防为主,具体操作上以及时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超前采取措施,实现综合防治。第一,加强社区警务室、综治办、社区矫正及城管分队等组织网络建设,夯实平安维稳根基。第二,统筹规划社区停车场、治安卡口、交通要道视频监控建设,实现治安防范、市容管理联网联管,减少重复建设。第三,加强企事业单位的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打造“技防社区”,提高治安防范水平。第四,做好实有人口管理、情报收集、防范指导、消防检查、矛盾排查调处等基础工作。第五,做好群众工作。按照“警务围绕民意转、警力跟着百姓走”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回应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设立社区“一站式”服务点,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贴心的“零距离”服务;进一步丰富警民沟通的方式,规范沟通流程,完善解决问题、答复问题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大走访”开门评警、警民恳谈等活动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单位和行业场所防控网建设

加强单位治安防控建设,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内部自防为主导、以外部防范为补充,建立互联互防、整体联动的格局。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

按照“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把单位治安防控建设纳入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统一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格局;规范和加强对单位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明确各级指导、监督的范围及相关职责。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单位治安防控工作制度,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巡逻、检查、考核等措施,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切实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3.加强治安保卫队伍建设

根据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依据治安保卫人员的职业标准、职称职级评定、晋职晋级标准,逐步推动治安保卫队伍建设向职业化、市场化、正规化发展。

4.强化公安机关指导监督

公安机关要充分履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赋予的职责任务,深入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对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保卫机构和保卫队伍建设进行督促指导;对单位保卫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进行督促指导;对科技防范设施安装和运作进行督促指导;对治安隐患专项整治进行督促指导,全力维护单位的安全稳定。

5.做好复杂场所和特种行业治安防控

建立与工商、文化等行政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场所自律;根据行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硬件设施、经营规模、违法违规记录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对行业场所进行治安状况综合评定,并采用动态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四)加强技术视频监控网建设

第一,科学选址,在城市主要交通路口、重点场所、市场周边增设公共摄像头,加强治安环境管控;第二,通过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发动工厂、学校、企业等社会资源,在门口、路口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使摄像头既能加强单位内部安保,又能兼顾周边地带的公共安全监控;第三,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完善管理制度,配置专门人员,把设备操作、图像监控、警情处置、安全维护等各环节的工作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为视频监控网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五)加强区域警务协作网建设

首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协作各方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情报信息的互联互通。其次,建立健全防控一体化机制,建立完善道路防控机制,通过设立固定卡点、安装监控设备等方式,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织密治安防控协作网,实现治安管理的同步。再次,健全警务交流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演练,强化协作单位间的磨合衔接,增强民警协作意识,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各地公安机关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社会治安情势,总结治安防控协作情况,探讨、交流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治安防控协作及警务合作的有效运行。最后,健全防控协作保障机制。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和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争取警力、财力、物力保障。

(六)加强虚拟社会防控网建设

1.健全网络信息法制建设

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针对“虚拟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专门立法,统一执法依据,建立一套完整的“虚拟社会”法律法规体系,使虚拟社会管理有法可依。

2.强化职能部门协作配合

把“虚拟社会”防控纳入社会治安管理的总体框架,与社会治安管理的其他工作同等看待,统一谋划、部署和管理。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内部联动机制,明确社区民警负责加强对本辖区内重点涉网单位的管理,网监部门负责收集、分析和研判网上情报信息,刑侦、经侦、治安、派出所等单位负责对涉网违法犯罪开展查处打击;同时,建立健全外部协作机制,积极加强与各地公安机关、政府网络监管部门的沟通配合,开展区域协作,对跨区域实施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联合打击。

3.强化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对公安民警的信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通过公开招考、引进特殊人才等途径,逐步吸收高素质的网络专业人才充实到公安队伍,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

4.严格落实网吧管控

严格执行网吧上网人员实名登记制度,积极配合文化、工商等部门,坚决取缔“黑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

5.提高网民的法治意识

加强宣传,倡导网络文明,培养网民的法律意识,建立起网民在“虚拟社会”中的法律意识感和生活责任感,使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

五、提升防控手段的科技化水平

(一)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

通过强化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状况,实现信息预警、信息导警、信息导防,掌握打击犯罪的主动权。一方面,注重基础信息的搜集工作,发挥社区民警人、案、物、住等基础信息的源头采集作用,用准确、实时的基础信息支撑、服务治安防范工作;另一方面,把物联网等新型科技用于防控工作,在卡口、重点路段、主要街面、小区设置高清探头等电子设施,实现精确防控。

(二)以区域控防提高管控能力

通过实行区域化管理,进一步缩小区域的最小单元,以“块”为单位,避免“运动式”公安工作。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管”,就是要“管好事、管好人、管好门”。“管事”属于被动管理和事后管理,因此更重要的是“管人”和“管门”。

对重点人“管人”,是关键中的关键。尤其是对“隐性重点人”的管控,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点。比如,多数群体性事件缘于个人的极端行为的扩散发酵,因此对群体性事件背后的“隐性重点人”的管理就是防控工作重点。对重点部位“管门”,是重点中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对学校、网吧等重点部位的管控。

(三)推进社区警务勤务化

开展社区巡逻,对有作案动机的不法分子形成震慑,打消其作案心理;参与社区社会治安管理防范服务,提高社区民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防范的责任感;参与制定社区犯罪预防计划;调处家庭危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治安防控体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Me & Miss Bee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