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12-26 21:00王春红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层面预警机制

王春红

(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随着《高校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和高校“三定”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高校为了防范风险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和管控措施,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成效初显。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学校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会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根据教学科研活动的发展逐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这就要求高校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创新内部控制工作方法,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近几年,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单位层面中运行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内部控制部门缺乏独立性,形同虚设,降低内控效率,导致高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给高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不健全。单位经济活动缺乏相互制衡机制、议事决策机制不健全,或者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使内部控制成为表面文章,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性和严肃性。财务信息编报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财务信息的依据、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等方面,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导致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传递到内外部信息需求者那里,这将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二)业务层面中信息化支撑不足

虽然大部分高校的预算信息化系统、政府采购信息化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等已经相对完善,但是这些单个的业务层面信息系统与高校内部的教务管理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系统和 OA 办公管理系统无法完全融合,并且与财政部门的财政系统、税务部门的税务系统等无法对接,无法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高校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这两个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无法对批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信息传递渠道传统落后,业务层面信息化建设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将降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运行,难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和归口管理,不能组成一个有机整体,难以统筹各信息系统间业务,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高校领导班子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领导班子和财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性,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监督作用。部分高校在预算、支出、贷款、对外投资等活动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具体表现为:在预算活动中,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违背了“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的要求,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没有严格按照流程得到批准,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缺乏对风险的预警预测,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偏慢。在支出业务中,不按照预算批复进行资金使用申请,违规使用资金或者挪用项目资金,违背了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的原则,可能引发单位资金管理风险。在贷款活动中,单位负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游离于单位账务之外,形成账外负债,可能导致低估单位负债率,形成高校财务风险。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未按规定进行集体决策或者未充分履行审批流程和可行性论证,缺乏可执行性,进行过度投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影响高校活动的正常运转。

二、高校内部控制强化对策

(一)建立健全单位层面运行机制

科学设计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监督作用;加强财会、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或者岗位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内部控制的制约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巩固单位内部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完善内部控制的工作机制。既要服从本单位“三定”规定的要求,结合单位自身经济活动的特点,以现有工作为基础,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工作的合理预期形成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落实内控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分工到具体的个人,强化内控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内控监督作用。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好人员入口关,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其次,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在编报财务信息时,建立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严格按照要求编制和上报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二)加强业务层面信息化建设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把业务层面信息通过跨业务融合监理密切联系,破除“信息孤岛”。加强信息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加强业务层面信息化共享,促进内部控制体系与时俱进,由单一的业务层面信息化模式向共享模式转化;积极推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应用,推动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向“典型化、信息化、科学化”迈进。高校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对各业务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在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领域,尽快实施信息化,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也应综合考虑业务层面信息化系统的特点,增加内部控制系统的兼容性,推动内部控制流程和高校信息化融合发展,减少或消除人工干预,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强化领导班子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团队意识以及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的成功保障;通过邀请财务领域专家举办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专题讲座,提高财务人员职业敏感性,树立风险意识,从而满足内部控制工作需求,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加强对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视。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高校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预警、评估、预测等工作,是我们在内部控制活动中经常忽略的,在预算、支出、贷款、对外投资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对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视,促进内部控制工作与风险预警工作融合,识别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在风险预警制度建立过程中,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固有风险的同时,重点分析剩余风险,将风险预警工作落实到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是实现高校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抓手。系统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促进高校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学校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内部控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尚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需要在实际运行中根据政策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做出调整和改进,促进学校的廉政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切实保障高校在当前市场中有序发展,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可以合理保证高校的经济财务活动稳定运行,增强高校防范风险能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环境基础,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层面预警机制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