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机械及工程类科技期刊中常见易混淆字词用法辨析

2021-12-26 08:01周新华肖必宏
流体机械 2021年6期
关键词:蒸气语素科技期刊

戴 明,周新华,肖必宏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 230031)

0 引言

目前流体机械及工程类科技期刊论文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有关科技类字词用法就特别强调其正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以及科技期刊的论文作者,了解常见科技类字词正确用法还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当遇到难以区分的字词时,必须仔细辨别选择,应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认识,以便积累深厚的语言、文化修养,充分发挥写作能力以及编辑能力[1]。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技期刊论文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专业术语的使用,写作要求准确规范,否则不能够准确表达内容,还可能引起歧义,影响学术内容的准确传播。这些专业词语使用是否规范是衡量作者写作水平和学术期刊编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应高度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作为编辑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2]。现已有研究者在不同学科期刊中对易混淆及不规范字词进行了辨析,笔者在编校实践过程中,归纳整理了常见容易混淆的字词用法辨析。

1 常见易混淆字词

1.1 泄漏和泄露

“泄漏”和“泄露”音相同(xiè lòu)且义相近,相同语素是“泄”,即“泄出”是两组词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漏”和“露”,则同中有异。共同点:“泄漏”和“泄露”所泄的对象都可以是机密和消息。不同点:“泄漏”只能用于液体和气体因有漏洞而排泄出去。

通过中国知网统计到近5年的工程科技类科技期刊的论文中,其中“管道泄漏”和“管道泄露”分别出现485次和33次、“泄漏事故”和“泄露事故”分别出现324次和41次、“泄漏率”和“泄露率”分别出现309次和11次。查询后发现“泄漏”和“泄露”虽然读音相同且义相近,但这两个词经常容易被混淆使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泄漏”[动]指(水、光线等)流出或透出。如煤气管道泄漏。同泄露,走漏[3]。“泄露”[动]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如泄露机密。也作泄漏。另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版中,“泄漏”强调的是(液体、气体)漏出。如储油库泄漏原油、核泄漏。“泄露”指机密透露[4],强调的是一种行为,由于故意或过失将原先隐秘状态的信息被曝光。在流体机械及工程类论文中,一般多指气体或液体等从储存空间里泄出,应该用“泄漏”。

例如:在论文原稿“硬密封球阀的泄露有两个途径:阀座和球体受压变形使密封面相剥离出现宏观贯穿开口,即宏观泄露。密封面密封比压不足导致的毛细血管渗漏,即微观泄露”中,密封是阀门的重要指标,主要失效形式就是介质(如气体、液体)外泄,那么这里的“泄露”均应改为“泄漏”。“数字化可解决压缩空气泄露问题”里是指空气气体泄出,这里“泄露”使用不当,应改为“泄漏”。

1.2 成型和成形

“成型”和“成形”音相同(chéng xíng)且义相近,相同语素是“成”,即“成就”是两组词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型”、“形”,则同中有异。共同点:所描述的物体或者图形,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定组合形式的外表。不同点:“成形”强调的是自然生长,“成型”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指工件、产品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通过中国知网统计到近5年以来的工程科技类科技期刊的论文中,其中“成型工艺”和“成形工艺”分别出现874次和869次、“成型技术”和“成形技术”分别出现323次和233次。查询后发现虽然“成型”和“成形”读音相同且义相近,但使用时有着本质区别,不可相互替代,应根据不同场合仔细辨析后使用。

“形”强调的是物体外部的整体形状和样子,如图形等。“型”强调的是同类物体共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是外部形状,也可以是某种属性。《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版中,“成型”[动]指部件、产品经过加工、达到要求的形状。如冷滚成型、爆炸成型[5]。

“成形”是指成为某种形体,“成型”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金属本身的塑性而使其成形并具有一定的形状及一定的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成形重在形状,成型重在说工艺。一般当描述金属的铸造过程(液态变固态)时,应当用“成型”更合适;反之,当描述塑料加工过程时用“成形”更合适[6]。

例如:在1996年1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手册》(机械零部件设计卷)中就是“成形工艺”、“成形件”。另外,“铝合金浇铸成形”指的是不对铝合金液体凝固方向作特定要求,“铝合金浇铸成型”指将铝合金浇铸成某一尺寸、形状有特殊要求的。

在论文“船用高强钢薄板焊接成形研究”中的高强钢板是金属件进行焊接加工工艺,因此,这里的“焊接成形”应改为“焊接成型”。

1.3 振动和震动

“振动”和“震动”是因音相同(zhèn dòng)且义相近,相同语素是“动”,即“运动”是两组词成为同义词的基础。均为力学名词,不同语素是“振”和“震”,则同中有异。

通过中国知网统计到近5年以来的工程科技类科技期刊的论文中,其中“振动频率”和“震动频率”分别出现924次和7次,“振动速度”和“震动速度”分别出现612次和15次。发现“振动”和“震动”也有混用情况出现。

“振动”应用很广泛,指机械系统中运动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振荡现象。从物理学的定义,多用于往复运动等,多指物体围绕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重复运动。物体的一部分或整体受力的作用产生形变,形变部分具有恢复其原来状态的力(恢复力,或称具有形变势能)。如振动、共振、谐振、振幅等。“震动”从物理学的定义,一般多指地震等,多指物体受到外力影响而后无规律的颤动或者使颤动,通常是指体积较为庞大的物体发生的短时间的偶尔一次或几次间断式的震动,如,地震大地震动、房屋震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振动”[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的运动,也叫振荡。“震动”[动]指颤动,使颤动[3]。因此在论文中应该根据不同环境不同语境进行辨析以免混淆使用。

例如:在论文“地震振动与爆破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区别与联系”中的“地震震动”应改为“地震振动”。

1.4 蒸气和蒸汽

“蒸气”和“蒸汽”音相同(zhēng qì)且义相近,相同语素是“蒸”,即“蒸发”是两组词成为同义词的基础。不同语素是“汽”和“气”,则同中有异。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蒸气”[名]指液体或固体(如水、汞、苯、碘)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如水蒸气。“蒸汽”[名]指水蒸气。如蒸汽发动机与自然状态下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与非自然状态下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3]。《应用汉语词典》2000版中,“蒸气”[名]指液体或者某些固体因蒸发或升华而变成的气态物质。如水蒸气、水银蒸气、碘蒸气、苯蒸气。“蒸汽”[名]指水蒸气的通称。如蒸汽机、蒸汽锤(锻造机器的一种),蒸汽供暖等[5]。

例如:论文“丙烷/异丁烷混合工质在小型蒸气压缩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中丙烷饱和蒸气由于是由液体因蒸发或升华变成的气态物质,就应该使用“蒸气”。“高温水蒸汽作用后长焰煤细观结构的显微CT研究”中的“水蒸汽”应是由水蒸发而变成的气体,应改为“水蒸气”。

1.5 成分和成份

“成分”和“成份”读音相同(chéng fèn),在论文中现均推荐使用“成分”作为规范字形。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规范中专指出淘汰的异形字。以工具书选定的异形词为标准,根据统一的规范写法,则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7-8]。其中将“成分”作为规范字形,“成份”作为淘汰字形。在《应用汉语词典》2000版中“成分”[名]指(个、种)组成事物的各种物质,如成分是钙、氧和氯。也作成份[5]。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份”指整体里的一部分,如股份。或用在“省、县、年、月”后面表示划分的单位,如省份、年份。“分”指成分,如水分、盐分、养分[3]。

例如:论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地质矿物元素成份分析中的应用”、“一种发泡保温材料的成份剖析”中的“成份”均应规范写为“成分”。

1.6 黏度和粘度

由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咬文嚼字》编委会发布的《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给出了264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2004年1月起试用。其中将“黏度”作为规范字形,“粘度”作为淘汰字形。根据用字规范,“黏”多作形容词,指像胶水一样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应统一用“黏度”[2]。“粘”字有两读,一读 nián,一读zhān。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样,二者基本有了分工:“黏”读nián,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黏”[形]指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粘”读zhān,指使物体附着在另一个物体上,作动词用[9]。据此,在黏稠和粘稠、黏土和粘土、黏液和粘液等异形词中,宜用“黏”。“黏度”[名]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越难流动的物质黏度越大,如胶水、凡士林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黏合”[动]黏性的东西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在一起,如黏合剂。而“粘”[动]指黏的东西附着在物体上或者相互连接,如粘信封,粘连,粘贴。

例如:论文“粘性物料包装生产线的优化技改”中的“粘性”应规范写为“黏性”。

“高粘度原油对井下旋流器分离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中的“高粘度”应规范写为“高黏度”。

2 结语

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论文和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经过整理和编辑加工,一旦在学报等科技期刊正式发表,仅从语言文字的使用而言,就已成为了后继作者的范文,具有了示范性作用[10]。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只要认真、细心工作,勤查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性工具书,就能降低错字的概率。对于科技名词的正确辨别使用,也是编辑出版人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基本功,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在编辑校对中严格规范字词的使用,须仔细辨别判断相关专业术语的正确用法,这关系到科技信息的严谨性,准确性和有效传播。

猜你喜欢
蒸气语素科技期刊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乙醇蒸气放空管设置室内引发爆炸
水落油锅里溅水花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