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25 12:01单志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单志涛

摘 要: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能只关注专业技能的讲解与演示,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实例来创新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且新课改也指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如此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的程度得到了强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分辨是非的判断标准,还需让学生擁有正确的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新鲜事物,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在信息时代,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技能,还需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由此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慢慢融入到信息社会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采用联系生活法施教,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很多教师越来越关注教学方式的创新,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而新课改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需优化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基础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够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信息及其特征”时,教师可融入一些生活案例,带领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的“信息”,有些学生想到校园中的铃声,提醒师生准备上课或者下课;运动会的枪声,告诉运动员即刻出发;还有些学生认为网络中的学习资料、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等,都属于生活中的信息。通过师生互动来总结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而在教学《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的知识时,教师就可联系实际生活,创设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以解决个人家庭组建局域网为目标,按照宽带计入方式、联网设备的选择以及无线网络配置等问题的需求,让学生借助必要的知识与工具进行合作探究,一同解决连接网线以及配置路由器等问题。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够对IP地址、路由器功能等知识进行巩固。

加强计算思维日常训练。对于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来说,计算思维非常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思维模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例如,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经常会用到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情境或者进行合作探究,如此便可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增强自身的计算思维。在教学视频制作时,教师可借助一些辅助视频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魅力。而借助合作探究法则能够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与视频制作相关的问题在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路,最终得出答案。在学习《IP地址及其管理》时,往往需要考虑“数制”的问题,“二进制”“十进制”以及“十六进制”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不同的表示、处理形式以及使用需求等,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记住,且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十进制”。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在各“数制”间实现灵活转换?经过小组讨论,有些学生提出可借助Windows自带的科学型计算器来进行转化,但其他学生指出,借助此种形式进行转换真的可行吗?随后经过思考分析得出,不同的数值在遇到最大“个位数”时,就需要“进一”。此时可检验一下科学性计算器转化结果的正确率,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验算的逆过程就可进行“数制转换”。在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提问与建模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同时将计算思维的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想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并灵活运用,教师就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无论是在解题或者具体实践中,都能够使学生保持一定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表格信息加工》时,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学会运用表格信息,同时熟练使用表格信息加工技术。以Excel软件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可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案例来展开教学。

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其内容为水果超市一天的营业情况,随后安排师生进行计算比赛,统计一天内各种水果的销售情况,明确哪种水果销量最好,哪种水果需要及时补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都非常认真,在30分钟内就陆续得出了结果。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提前备好的成果表,引导学生对比一下两者的区别。在此过程中,学生统计的结果与教师的表格存在一定的差异。随后教师可将用Excel做的统计表,与成果表进行对比,结果一致。此时学生就提出问题,为何我们统计出的结果不正确,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教师是怎么做到的?此时教师就可借助Excel表对案例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关知识,如插入公式等,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在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时,能够在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等方面承担一定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守用网的需求,做到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保护自身利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致使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如有些学生在浏览微博时,随便发表一些具有偏见的言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还有些学生认为,网络世界都是虚拟的,过分宣扬一些自认为有争议的内容,其实是在扮演“键盘侠”的角色。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如在教学《信息安全》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借助微信为学生推送一些用网时的注意事项与使用条款等,帮助学生认识到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还需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如此便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义峰.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多姿多彩的艺术字》教学案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5).

[2]黄丽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循环结构的综合应用》一课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7).

[3]詹建兵.合理运用项目学习策略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移动应用设计”选修模块教学实例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Z4).

[4]赵婕瑜.创客教育:“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的着力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Z3).

                                                                                                                                                                                           ■ 編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