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核心症状家庭康复干预效果研究

2021-12-25 10:04:26赵俊强张欣欣周福军
护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康复家庭

赵俊强,张欣欣,卢 一,周福军

1.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学院,河南 453003;2.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指神经发育障碍,起病于幼儿期,社会沟通障碍、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是其主要表现,也是ASD 的核心症状,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智力障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中国ASD 发病率为0.7%~1.0%,男孩发病率约为女孩的5 倍[2]。ASD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没有根治性方法。目前,我国ASD 患儿主要依靠特殊机构或临床康复训练,由于特殊机构和临床康复训练的方式、标准不同,加之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训练效果参差不齐[3]。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式[4]。家庭认知康复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模式,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教导患儿,增强患儿理解、交往等能力,并可根据患儿个体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干预[5]。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特点[6⁃7],逼真的动画场景能激发患儿的兴趣,较传统教学更加经济、安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便于拓展多个儿童合作游戏等[8⁃9]。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家庭康复干预对ASD 患儿核心症状的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114 例ASD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7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5 岁的患儿;②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10]中ASD诊断标准者;③入院时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67 分或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30 分者;④依据《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3 版)》(PEP⁃3)评分为60~90 分,即发育程度为中度的患儿[11];⑤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者;⑥可配合完成此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或头部有伤口、绷带的患儿;②有晕车和眩晕病史者;③听力异常者;④肢体残疾者;⑤伴有活动性恶心、呕吐者;⑥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⑦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⑧同时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等。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家庭康复护理。①情景教育: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家长向患儿讲解社会人际交往规则,解释并教导遵循相关规则;经常带患儿出门散步,跟朋友、亲友交流,让患儿感受家庭和亲情的温暖;②饮食与运动:家长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制定健康食谱,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为患儿制定锻炼计划,不宜运动过量,以免引起患儿排斥;③娱乐兴趣:根据患儿的兴趣安排日常小游戏,如打篮球、玩沙盘等,通过与家长及同龄小伙伴的互动增进感情;④行为干预:日常生活过程中对患儿进行穿衣、洗漱等训练,家长可在训练前进行示范指导,训练期间给予鼓励,完成后给予奖励,以提高患儿配合度;⑤语言交流:鼓励患儿与家长进行沟通,就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提高交流频率,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与鼓励。

1.2.2 研究组 在家庭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患儿康复过程进行干预。患儿戴头盔,手持手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游戏情景进行康复干预,通过游戏中虚拟的动画人物吸引儿童注意力,与患儿进行交互,促进言语表达。虚拟现实游戏康复训练内容涵盖以下9 个方面: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情感表达训练、社交互动训练、语言理解训练、模仿训练、小肌肉训练、大肌肉训练及行为特征训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特征训练)。每周干预2 次,每次20 min。两组患儿均干预6 个月后评估。

1.3 效果评价 ①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估干预前后患儿主要症状改善情况,ATEC 包括语言/沟通(28 分)、社会交往(40 分)、感觉/认知(36 分)、健康行为(75 分)4 个维度,总分179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儿症状越严重。②采用ABC 评估干预前后患儿孤独症行为症状改善情况,ABC 包括感觉(30分)、交往(34分)、躯体运动(38 分)、语言(31 分)及生活自理(25 分)5 个因子,总分158 分,分值>67 分即可诊断为孤独症,且分值越高,提示患儿孤独症行为症状越严重。③采用PEP⁃3评估干预前后患儿知觉、手眼协调、认知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情感表达、认知表达、模仿(视觉/动作)、感觉反应及语言表达10 项能力发育水平,总分166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儿能力发育水平越好。④采用CARS 评估患儿干预前后的行为及总体印象,包括人际关系、模仿(动作和词)、躯体运用能力、情感反应等15 个项目,总分60分,>30分即可诊断孤独症,且分值越高,提示患儿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进行χ²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TEC 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TEC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TEC 评分比较(±s)单位:分

①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②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健康行为59.98±4.30 46.66±3.84①②60.03±4.85 52.29±3.77①例数57对照组57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语言/沟通18.48±2.22 10.44±1.94①②18.73±2.46 13.30±2.38①社会交往28.59±3.20 17.77±2.94①②29.10±3.82 22.28±3.07①感觉/认知26.55±2.94 19.94±2.85①②26.73±2.57 22.02±2.74①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BC 评分比较(±s)单位:分

①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②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例数57对照组生活自理18.88±2.43 10.20±2.03①②19.02±2.57 14.57±2.30①57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感觉24.44±3.40 14.77±2.73①②24.30±2.79 17.98±2.03①交往26.78±2.94 16.93±2.20①②26.57±2.48 20.97±2.75①躯体运动30.02±2.94 20.33±2.95①②30.74±2.73 23.79±2.75①语言25.44±2.20 18.46±2.48①②25.75±2.49 21.20±2.46①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PEP⁃3 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PEP⁃3评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57 57干预前75.69±9.73 76.10±10.02-0.222 0.825干预后102.06±12.48 90.50±10.27 5.400<0.001 t 值-12.581-7.577 P<0.001<0.001

2.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 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RS 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57 57干预前45.50±3.48 46.32±4.39-1.105 0.271干预后34.30±2.39 39.99±3.25-10.649<0.001 t 值20.030 8.749 P<0.001<0.001

3 讨论

ASD 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指出,ASD 的发生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12],但截至目前ASD 尚无根治方法,尽早实施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3⁃14]。以往多采用集体干预,但由于每个ASD 患儿的症状和接受程度不同,集体干预效果差,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或症状较重的患儿,集体干预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15]。家庭认知康复护理是基于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多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教导患儿,在生活中创造机会,锻炼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理解交流的技巧和方式,相较于集体干预,家庭认知康复护理可针对自闭症患儿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6],但家庭康复护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升ASD 患儿家庭康复效果,有学者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及数字化多媒体系统等康复手段应用于ASD 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认为该方法可改善ASD 患儿临床康复现状,减少患儿父母的家庭压力[17⁃18]。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互动性和想象性等特点,与自闭症、语言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患儿交流能力障碍、互动能力障碍、想象能力障碍的主要能力缺失吻合,患儿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建立日常交流,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且不会造成负面影响[19⁃20]。本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从认知训练、语言训练、情感表达训练、社交互动训练、语言理解训练、模仿训练、小肌肉训练、大肌肉训练及行为特征训练9 个方面对ASD 患儿进行家庭康复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儿ATEC 各项评分(语言/沟通、社会交往、感觉/认知、健康行为)及CA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家庭康复干预手段可明显改善ASD 患儿语言沟通障碍及社会交往等主要症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儿PEP⁃3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家庭康复可明显增强ASD 患儿认知理解、情感表达、模仿(视觉/动作)能力等的发育水平。有研究表明,ASD 患儿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低质量的亲子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家庭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变患儿社交能力、孤独的性格[21]。Forbes等[22]针对ASD 患儿的“孤岛”特征,建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ASD 患儿情感认知辅助治疗平台,将虚拟游戏引入ASD 患儿情感认知康复训练中,结果显示,经过持续1 年的康复干预,患儿语言、情感、认知等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可能是因为: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互动性和想象性等特点,与自闭症、语言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孩子的主要能力缺失正好吻合,患儿能与虚拟环境发生互动。虚拟游戏可与患儿建立日常交流,模拟真实的社会情境,评估患儿在现实社会中感到的困难,而且不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19⁃20]。在改善行为障碍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能促进患儿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寻求新挑战,提高他们对环境及社会的适应力。同时研究表明,患儿沉浸在虚拟环境中,提升了活动的主动性,增强了自信心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23⁃24]。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儿ABC 各项(感觉、交往、躯体运动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传统的家庭康复护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实施的家庭康复干预手段可明显改善ASD 患儿孤独症行为症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医院并没有普及,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尤其在内容设计方面与临床治疗契合度不高,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干预对ASD 患儿的康复干预效果仍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

4 小结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干预手段可明显改善ASD 患儿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及刻板行为等主要核心症状,增强患儿认知理解、情感表达、视觉和动作模仿能力等的发育水平。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康复家庭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恋练有词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5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0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7
寻找最美家庭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寻找最美家庭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