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2021-12-25 10:04:24陈连庆郝习君陈长香
护理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条目效能

周 慧,陈连庆,郝习君,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063210

退休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重大变动,原有社会身份的剥离和交际关系的重组容易让退休个体产生被抛弃感和失落感,从而影响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统计,1/3 的老年人不适应退休后变化[1]。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正向情感体验,而消极生活事件对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通过自我价值感介导[2],但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青少年群体,对老年群体的研究较少。自我效能是个体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和自信程度。班杜拉认为,相较于自我价值感的“我有没有用”,自我效能更偏向于“我能不能做”[3]。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自我价值感具有直接相关性,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有助于个体积极地自我接纳[4]。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作用途径,为帮助年轻退休老年人早期适应社会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 年8 月—2021 年1 月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直属的2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居住的年轻退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按照年轻老年人(60~74 岁);②退休,根据国家规定,视男60 岁、女干部55 岁、女工人50 岁为退休人员,包括因劳动力丧失提前退休者和退休后返聘者,且退休单位所在地为城市;③有一定视听功能、无语言表述障碍。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难以配合者;②拒绝参与调查者。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退休老年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金、退休前职业。②社会适应量表:选用任彦媛[5]改编的量表,包括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能力适应及社会行为变革适应4 个维度,共24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最低分24 分,最高分120 分,得分越高说明老年人社会适应越好。③自我效能量表,选用王才康等[6]修订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量表(The 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共10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完全不正确”至“完全正确”正向4 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越强。④自我价值感量表,采用宋伊[7]编制的老年人自我价值感量表,包括影响力价值、规则价值、生理价值、心理价值以及人际价值5 个维度,共25 个条目。各条目按照“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赋值1~5 分,满分125 分,得分越高说明老年人自我价值感越强。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对一面谈式问卷调查法,由调查对象自行作答,特殊情况调查员可进行必要指导,问卷无记名并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700 份,剔除规律性填写或卷面不完整11 份,回收有效问卷689 份,有效回收率为98.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 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均采用分层回归法分析,运用AMOS 23.0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400 人,女289 人;年龄60~74(67.21±4.47)岁;小学及以下175 人,初中235 人,高中146 人,专科及以上133 人;退休前职业为管理者78 人,专业技术人员184 人,办事人员198 人,工人200 人,个体商户29 人;退休金<3 000 元134 人,3 000~5 000 元340 人,>5 000~8 000 元179 人,>8 000 元36 人。

2.2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及社会适应得分(见表1)

表1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得分情况(n=689,±s)单位:分

表1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得分情况(n=689,±s)单位:分

项目GSES 总分条目1条目2条目3条目4条目5条目6条目7条目8条目9条目10自我价值感总分人际价值影响力价值生理价值规则价值心理价值社会适应总分人际关系适应角色转换适应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行为变革适应条目数10最小值12最大值36 1111111111 1111111111 4444444444 25 65644 40 10 5774 24 6666 41 10 11 10 6 120 29 25 30 20 20 114 30 27 30 30得分23.36±5.37 2.52±0.68 2.07±0.92 1.54±0.67 2.24±0.66 2.05±0.72 2.62±0.62 2.63±0.73 2.70±0.79 2.96±0.71 2.04±0.69 77.38±13.69 21.66±3.14 10.35±3.52 20.42±4.37 13.81±2.50 11.14±2.50 84.27±12.03 19.56±3.77 18.87±3.03 28.91±2.55 16.93±5.54

2.3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间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自我效能与自我价值感、社会适应的相关性(r 值)

2.4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 参考温忠麟等[8]提出的分层回归法分析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见表3。第1 步:以社会适应作为因变量,自我价值感为自变量,自我价值感影响退休老人社会适应程度(回归系数=0.728,P<0.001);第2 步:以自我效能作为因变量,自我价值感为自变量,自我价值感影响退休老人自我效能(回归系数=0.299,P<0.001);第3 步:以社会适应作为因变量,同时纳入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为自变量,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对社会适应的影响降低,自我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547,0.607,P<0.001)。使用AMOS偏差矫正Bootstrap程序建立并检验中介效应,经修正后,相关拟合度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χ²/df=4.694(<5);拟合优度指数(GFI)=0.906,规范拟合指数(NFI)=0.928,相对拟合指数(RFI)=0.915,规范拟合指数(IFI)=0.943,比较拟合指数(CFI)=0.943,均>0.90;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73(<0.08)],且估计值的95%CI 不包含0,表明模型拟合理想。在有效样本中随机抽取5 000 次,得到总效应值为0.928,自我价值感对社会适应直接效应值为0.743,自我效能的间接效应为0.185,占总效应的19.9%。结果见表4、图1。

表3 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分层回归分析检验中介效应(n=689)

表4 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效应路径分析

图1 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

2.5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调节效应 采用方杰等[9]建议的调节效应分析步骤,进行分层回归,结果见表5。第1 步: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后,生成“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作为交互作用项;第2 步:以社会适应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第1 层控制一般因素(年龄、婚姻、文化程度、退休金和职业),第2 层纳入变量自我效能总分和自我价值感总分,第3 层引入“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回归系数=0.254,P<0.001)和自我价值感(回归系数=0.611,P<0.001)均能影响退休老人的社会适应。“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回归系数=-0.147,P<0.001),说明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存在调节效应。

表5 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的调节效应分析(n=689)

3 讨论

优势视角理论认为,关注个人内在力量,立足优势和潜能的发挥利用,有助于调动主观能动性摆脱困境,最终实现其目标。成功的老化需要个体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10]。因此,从优势视角出发,关注退休老年人所具备的内部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感有重要意义。

3.1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自我价值感及自我效能的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得分为(84.27±12.03)分,低于任彦媛[5]研究结果,提示年轻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较差。可能原因:①退休意味着生活重心转移和社会角色变更,对老年人心理调适影响深远,容易出现消极情绪[11],甚至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②老年人退休后的应激反应常表现为抬高自我认知、固执己见、难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相融合。③退休后社会参与度减少可增加社会隔离[12]。相较于参加老年大学或社会组织的退休老人,社区闲散退休老年人生活圈狭小,人际关系网络薄弱,适应性差。本研究中,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价值感得分为(77.38±13.69)分,低于王伟平等[13]研究结果。原因可能是:①所用评估工具不同,导致结果有差异;②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同,退休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比普通社区老年人更低。退休老年人脱离社会主体后,精神无处寄托,容易产生心理断层。有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年龄段的退休老人自我价值认知有差异,呈现“低⁃高⁃低”趋势[14]。年轻退休老年人因刚退休不久,熟悉的生活节奏、人际交往等突然改变,自我价值感陡降,兼之自我调节未完成,自我评价更加消极。本研究还发现,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仅处于中等水平,虽与多项研究结果[15⁃16]相类似,但仍可见退休老年人适应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其完成退休过渡的信心有待提高。年轻老年人往往对年龄变化比较敏感,对衰老的接受度低[17],影响对自身能力的主观判断;退休后角色适应不良,进一步扩大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产生自我怀疑,因此自我效能不高。

3.2 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 自我价值感对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与相关研究[18]结果一致。退休老年人既往扮演的社会角色往往不可或缺,甚至有一定建树,退休后难免在重要性、能力、品德、权力等方面遭受挑战,从而陷入适应困境。他人肯定虽需参考,但老年人的自我认知更加重要;积极认识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发挥余热,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增强感知自我价值,有益于社会融入。另外,结果还显示,自我价值感还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社会适应,与Awick 等[4]的研究结果类似。自我价值感影响个体的知、情、意、行,而自我效能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动力因素,影响主观判断。因此,退休后,自我价值感高的老年人能激活自身具有保护作用的心理资源,出于对自身的肯定,有信心处理、应对周边环境的改变,并且对退休有着较乐观的认识,更容易接受现实。

3.3 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发挥调节效应 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即自我效能能够缓冲自我价值感对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高的退休老年人,其社会适应性受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小;处于低水平自我效能时,自我价值感对社会适应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拥有较高自我效能时,“退休但不退出社会”的坚定信念弱化了既往角色丧失和社会网络重建带来的冲击,重新调节自我期望值,以至于减弱心理落差的负性影响。退休大多作为消极事件发生,而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意味着心理防御的保护性降低,生理机能退化无疑加重了老年危机,自我评价低下更是对自身潜力的否定,强化放大了退休的消极影响,自然难以适应社会。

4 小结

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差,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与社会适应间起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鼓励退休老年人提升自我效能,积极认识自我价值,促进社会适应,对老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条目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4
On Commuting Graph of Group Ring Zn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