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2021-12-25 18:50武玲玲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协同文明区域

武玲玲

(襄汾县委党校 山西 临汾 041500)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下的重要战略方针。在区域经济建设中,既要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也应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努力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与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来看,传统的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发展新形态下遇到瓶颈,尤其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思想下,传统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而且区域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生态文明建设则为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与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与关键,资源的过度开发影响环境与经济,但资源的有效开发则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进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的需求,因此正确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在经济、资源与环境、生态间构建一个平衡点,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基于二者协同而创新经济发展形势,创新生态经济模式,使二者有机耦合,有利于保持良性经济循环的稳定状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一)观念与思路不清晰,基础设施落后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以县域为例,多数县级单位在深入学习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区域内工业企业治理发起“冲锋”,积极推进“超低排放”工程。但从长远来看,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点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思路,均不算清晰。

从区域管理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缺乏足够全面的理论梳理和深入剖析,对于如何从全局层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路不够系统全面,相对比较零散。尤其是在区域性的实践层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对上级支持的依赖性较强,自主性与主动性不高。此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但对于县级区域而言,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也给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挑战。

(二)可持续性投入不足,缺少协调机制

“有想法、没能力”是目前县域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现状表现,对于县级财政而言,其财政收入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扭转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显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对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进而影响地区财政收入。同时财政收入的收缩,必然会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进而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实践来看,县域区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中,只能是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限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投入的可持续性上表现出“乏力”现象。投入乏力、信贷支持乏力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使当地政府在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也使传统产业与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压力,进而影响“绿色转型”的进度。此外,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体制有所欠缺,区域性差异、城乡差异较大,财政与行政不对等问题突出,这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现代化发展程度低

在过去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区域经济对资源依赖较大,许多企业是建立在能源消耗的基础上经营发展的,对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比如对于一些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是要素的追加,属于粗放式增长,而非结构性改善。

依托丰富的地区资源,区域经济获得快速增长,但这种依靠资源拉动经济的模式,效益较差,而且浪费较为严重,对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空气污染等。因此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外,相对沿海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化发展程度较低,这给新旧动能转换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较大的挑战,进而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发展程度较低也使得区域间带动能力弱,尤其是产业结构改善不佳的情况下,很难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较强的辐射、聚集、带动作用,从而导致内生动力欠缺。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策

(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学习与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转变传统经济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观念,开辟以生态文明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比如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例,要从全县层面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产业结构、用能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扭转生态环境趋势。大力推进全县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努力在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上蹚出一条新路。

另一方面,从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依托优势资源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亮点。针对资源依赖型企业,要制定超低排放标准,要及时处理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对传统资源型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强化对能源矿产利用比重较大的企业的监管,积极探索新能源发展之路。当地政府应充分挖掘当地优势生态资源,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区域环境改善工程等,改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生态资源,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要结合当地优势生态资源,大力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拓展农业生产范围,积极推动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甚至是创新“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以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工业布局为基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合理规划生态工业布局,注重产业发展中的高质量与合理性标准。同时,要抓住当地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的精准定位,以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注重科技投入,不求大而全,而求“精而特”。

对于传统能源型、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全力压缩产能,推动上档升级,并在优势资源与产业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要加速发展生态服务业、信息产业等,要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的融资手段,创新金融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此外还需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方面拉动内需来发展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来发展区域经济,在借鉴“碳中和”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奖惩制度,从而为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下,一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等。在信息时代,加大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做保障,从而通过快速调整发展方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二是要扩大区域开放,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设置相应的生态准入标准,大力吸收外界先进成果与发展经验,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持。三是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科技创新与转化,建设多样人才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持。

结束语:

总之,经济发展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寻找均衡的结合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

猜你喜欢
协同文明区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请文明演绎
分割区域
漫说文明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不文明说“不”
区域发展篇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