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陶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工程建设的大力发展,装配式预制梁施工项目也将越来越多。预制梁场的总体规划与预制梁生产是施工项目的关键,其梁场的规划优劣直接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及施工效率。因此,随着对预制梁场规划及预制梁生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预制梁场规划及预制梁生产的施工技术研究也需逐渐深入。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线路全长26.718km,其中地下段长9.963km,高架段及过渡段长16.76km。全线预制梁共计337片,其中30m预制梁234片,25m预制梁81片,27m预制梁1片,28m预制梁19片,26.256m预制梁1片,26.56m预制梁1片。
全线设预制梁场1座位于新津县花源镇串头村108国道旁,占地170亩,靠近10号线二期花源站,花源站处于高架线路中部,有利于预制梁架设。
预制梁场由钢筋加工区、钢筋绑扎区、制梁区、存梁区、混凝土搅拌区、办公生活区、试验室、锅炉房以及其他生产辅助区等功能区组成[1]。
生产完成的预制箱梁通过梁场内提梁机提至液压多轴平板车,平板车穿过108国道及大件路运将梁体运至上梁点,通过2台275吨跨线龙门吊将梁体提至线上运梁车运到架设点架梁,1#架桥机由上梁点向新津方向架设187片,2#架桥机向双流方向架设150片。
梁场制梁区设8个制梁台座,考虑变跨时内模调整、天气、机械检修、模板分阶段到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箱梁模板循环时间约为5天,每个制梁台座生产能力6片/月,总设计生产能力为48片/月,制梁工期约7个月,满足工期要求。
梁场存梁区设存梁台座91个,双层存放的最大存梁能力182片,根据工筹计划,每台架桥机按2片/天架梁速度,制梁区投产至预制梁架设时间差为3个月,架梁开始时梁场制梁已完成144片,考虑其他不利因素,总存梁数满足要求;存梁区并设6m宽轮胎式提梁机行走道路,道路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在提梁机换道区采用30cm厚C20混凝土路面并加设钢筋网片。
钢筋加工区内设钢筋存放区、钢筋下料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存放区。区内采用全封闭钢筋加工棚,棚内地坪采用20cm厚C20混凝土硬化。
混凝土搅拌区占地20亩,站区内设2台120m³/h强制式搅拌机,具体分布有拌和区、砂石料存放区、地磅、机械停放区。
办公生活区分梁场办公区和劳务作业队住宿区,均采用双层彩钢结构,建筑面积应满足办公生产需求。
锅炉房采用天然气锅炉,蒸汽管道采用无缝钢管,蒸汽管道外侧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减少蒸汽管道蒸汽损失。
梁场生产生活用水均采用市政自来水,生产生活用电根据需求配置变压器及应急发电机。
在仓储区和施工便道设置雨水口,接入地下雨水管网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生产区设置明沟排水汇集雨水,横向沿轨道布置明沟向集水井汇集,接地下雨水管网排出;办公区生活区设置雨水口,接入地下雨水管网排入市政排水管道[2]。
钢筋在钢筋加工棚集中加工,并在不同的定制模架内整体绑扎底腹板钢筋与顶板钢筋,并用龙门吊多点抬吊整体入模,先吊底腹板钢筋骨架,再安装内模、端模,然后吊顶板钢筋骨架。顶板钢筋吊装就位后在制梁台座模板上进行调整加固,经检查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底模采用固定钢底模,分扇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侧模组合钢支架,纵向采用螺栓连接,板缝间焊接后打磨平整,侧模与底模通过拉杆和螺栓连接固定,侧模高度通过支架下的千斤顶和丝杆调节;内模采用整体式液压内模,内模在内模台座上拼装,纵向主梁采用螺栓和剪力销连接,采用液压千斤顶进行收放,每孔预制梁生产完成后均须对模板进行复核调试,减小模板沉降及变形对梁体线性影响。
底侧模均涂刷上水性脱模剂后,底腹板钢筋吊装入模,内模在内模板修整区涂刷脱模剂后整体吊装,并利用液压系统将腋角模板张开至设计尺寸。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顺序:拆除端模→卸掉紧固件→拆掉内模撑杆→液压收起侧向模板→下降顶模板→卷扬机拉出内模→修整内模→进入下一循环。
混凝土采用搅拌输送车运输并以布料机布料,以插入式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成型。
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和喷淋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案,先采用蒸汽养护,待梁体出模后,再采用喷淋养护,直至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停止养护。
蒸养结束后对梁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进行预应力初张拉,张拉完成后梁体出模,即进入喷淋养护,箱梁顶面覆盖毡布采用洒水养护,其余部位采用喷淋进行养护,洒水次数以混凝土面充分湿润为度。
梁体达到设计强度结束喷淋养护,并按照设计要求对梁体进行终张拉并及时压浆,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架梁。
梁场采用纵列式布置,场内选用轮胎式提梁机进行起移梁并能在原地90度转向,通过提梁换道区转向可将箱梁移到场内的任意一个存梁台座,能同时实现移梁和装车作业,梁体搬运操作灵活,存取梁效率高[3]。
通过梁场的规划建设及预制梁生产,梁场总体规划实现流水作业,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同时促进了轨道交通预制梁生产技术的发展,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意见,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区间装配式桥梁施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