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莹
(广州市花木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75)
植物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唯一有生命的载体。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元素,为山、建筑、水体等其他的园林构成要素赋予了生机和活力,是园林景观中举足轻重的存在[1]。植物为园林景观带来了四季交替的变换,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间赋予景观的魅力。近年来,由于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和容易出彩等原因,植物景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
不同于建筑、山石的设计,由于场地、植物主体等不确定性强,图纸的指导性较低,植物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深度介入现场施工,同时也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二次设计的能力。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模式逐渐占领市场,为了提高项目开展的速度,大部分项目的植物配置前期只根据项目概算进行对应制图,设计人员多半只是抽象地在图纸上描绘,对于细节和层次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处理和把控,与现场几乎是脱节的。后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依靠设计施工密切配合,进行深化设计,才能实现理想的造景效果。因此,植物设计交底时应该重点传递的是项目在植物配置部分的造价、业主对植物景观的整体要求、植物设计的理念、重要节点的设置、主体、大型和特殊造景的植物选材的具体需求、可接受的区间及植物造景的主要手法等,让施工单位对希望达到的植物景观有框架性、把控性的认识。另外,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设计交底的情况,结合项目场地实际情况和苗木市场行情等给予反馈。对于设计不合理、不到位的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及时提出号苗、施工和养护的难点,尽量在设计构想和实际施工中取得最大的平衡。
地形的处理能为人们带来空间变化的直观感受,直接影响着造景的舒适感和真实感。平坦开阔的空间能给人亲切、轻松的感觉,起伏波折的地形能带来紧凑和刺激的感觉,具有更强的冲击力等[3]。植物设计的本意是满足人们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亲近自然的愿望。因此,任何的地形改造都应当最大限度地遵循自然,在原有的地貌基础上,结合景观需求和建筑基础等进行适当调整,配合植物的高低错落、疏密起伏,呈现生命的魅力。不同于建筑的地形改造,植物设计的图纸精度一般无法准确体现植物种植的微地形处理,往往只能反映总体的高低走向。因此,在地形塑造时,需要施工单位在解读图纸的基础上,运用植物配置、种植的施工经验,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化。
地形的塑造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植物配置作为最后进场的专业,设计施工双方应结合实际,根据建筑结构、水电专业施工后的现场变化,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对原有的施工图纸进行合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图纸标高,利用机械对高低点进行粗略的定位,构建整体框架边线。自然流畅的地形是确定植物造景最终呈现的天际线的关键。2)在已构建的框架边线基础上,根据拟定植物选材的高低、疏密及造景形式等调整地形起伏的坡度、宽度等,完善地形的走向,微地形的处理基本完成。3)在植物种植前,根据设想的完成面,对地形进行二次找坡,让其表面更为流畅。例如,规则式的绿篱地块,中间应比四周略高,而自然式花境地块地形要求高,变化多,应当根据花材的高度找缓坡,打造高低起伏自然的馒头状小山坡。这些细微的地形处理图纸一般无法体现,需要施工方凭借施工经验进行处理。
土壤是植物生存的基础,适当的土壤硬度、排水透水性、酸碱度等各项指标影响着植物的生长[4]。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期养护等方面的需求,对是否需要换填土提出合理性建议。对于重要节点,或是移植后对土壤有特殊要求的大中型乔灌木,要严格进行换填土的处理。
号苗对植物配置效果至关重要。作为植物造景的核心,乔木是整体景观的骨架,乔木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景观最终呈现的效果。一般而言,乔木主要从高度、冠幅、胸径、分支点和枝条饱满度5 个方面进行选材,观花乔木还需要考虑花芽率等指标。高度、冠幅和胸径这3 个指标基本能反映乔木的整体形态。分支点、枝条饱满度和花芽率主要反映乔木能达到的即时效果。对于异型树、精品示范区、重要节点的景观树和项目内大量使用的树种则需要业主、设计单位现场共同商酌确定。无论是乔木或者灌木,为保证成活率和后期恢复的效果,均以选择容器苗或者假植苗为好。
号苗时,一般由施工方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多方确认。但是,对于大型乔木或者特殊植物,设计应当在交底时提供选型参考,以便施工方能根据参考的选型对苗木进行初步删选。另外,施工方在选苗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造价,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下,界定植物选择的有效区间。号苗时依据选材的区间,结合植物生长的趋势,综合考虑可以达到的即时效果,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苗木,不要盲目追求大冠幅、大体量的植物。对于重要节点和示范区等地块,在遵循设计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即时效果,尽量使用精品苗。另外,外地运输或长距离运输对乔木的横向枝会有较大的损伤。因此,在号苗时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成本、植物损耗、到场效果和恢复时长等因素,在满足景观效果和控制造价二者间取得最高性价比。
样板段能直观地反馈设计和施工融合的效果,为各方呈现植物造景的平均水平,调整和指导后续施工的方向。为了避免大幅度的修改,在时间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样板段尽量进行多方确认。近年来,花境成为植物造景的新宠。花境用材繁多、对地形要求高,图纸无法指导施工、需要施工方具备二次设计的能力等特性,样板段是保证花境整体效果的重要手段。样板段一般选取项目的重要节点、代表性区域和重复性多的地段。样板段的植物一般选取规格区间的中上段、效果适中的苗木,不宜选择过大体量、效果过于凸显的苗木,这样才能达到建设样板段的目的。
乔木在种植前必须进行合理恰当的整形修剪,减少移植后水分和养分的散失。一般乔木只修剪病死枝、断枝等不影响景观效果的枝条。选苗定苗时施工方必须和供苗方确认修剪后苗木的冠幅和枝条饱满度,落叶乔木必须保留30%以上的叶片,常绿乔木需要保留90%以上的叶片,保证修剪后不偏冠,避免出现过度修剪,影响即时效果的情况。
不同类型的乔木对于树穴的深度、底肥等要求均不相同,施工方在开挖时应根据植物特性进行处理[5]。例如,黄金香柳种植时需保留种植袋,尽量避免根系损伤,树穴需要适当加深,积聚适量水分等。植物到达现场时,必须保证土球完好。春季是植物移植最好的时间,一般苗木进场以阴雨天为好,尽量避开正午温度高、阳光曝晒的时间,减少水分的散失。对于雨水较多的城市,或者在雨季种植乔木,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排水,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例如,在土球外围开挖深度超过土球30 cm 的排水沟,或预埋排水管,及时疏导积水,保持土球内部排水通畅。植物种植时要注意观赏面的调整,部分观景树或异型树必须结合观赏点、建筑或构筑物的造型进行倾斜调整。行道树或规则式种植的植物要严格定距种植,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移植会对植物造成一定损伤,移植后是重要的恢复期。植物配置的即时效果依靠的是前期的设计和施工种植技术。但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最终达到造景目的依靠的是精细持久地养护。养护工作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园林绿化项目的社会效益。只有当植物茁壮生长,枝繁叶茂,枯荣交替,才能真正呈现出园林造景的魅力,才能让景观具有生命的气息。而这并不是短短的施工周期能达到的。直至今日,园林养护依然不被重视,缺乏标准规范的养护管理技术和制度,养护方式落后、不科学和不到位,导致很多项目虎头蛇尾,最终不仅没有达到植物造景亲近自然的愿望,反而频繁换苗,破坏项目的整体造景,违背了植物造景的初衷。
传统的人工养护并不能达到科学有效的养护效果,科技化、机械化及标准化的养护技术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水平的重要保证,将是未来园林绿化养护的大方向,也将成为施工方的有效竞争力之一。利用绿篱修剪机、自动喷淋灌溉系统、自动喷药车和割草机等自动化设备,可以有效节省养护的人工和时间成本,效率高,养护到位,应该大力推广。园林养护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施工方的自觉性,需要业主、设计及监理等多方提高对绿化养护的重视程度。在项目立项、设计和预算方面提高园林养护的要求,合理增加养护的费用,后期加强对养护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规范有效的养护管理制度等,才能真正地为园林植物造景保驾护航。
植物配置是园林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植物造景是弱化人工感,让园林景观趋于自然的重要手段,是人们走向自然、融入自然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园林、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提高,植物配置作为城市建设与生态自然连接的枢纽,今后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意味着植物配置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无论是设计、施工和养护技术都必将朝着生态、自然及科学的方向不断改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