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滔 焦建锋 董中辉 李 萍
(1.舒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吉林舒兰132600;2.舒兰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吉林舒兰132600)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钻心虫,是舒兰市水稻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一般可使水稻减产5%~8%。 二化螟以幼虫钻蛀稻秆为害,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造成不同的为害症状。 为害叶鞘造成“枯鞘”,分蘖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乳熟期造成“虫伤株”,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舒兰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 万hm2,为了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积极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水稻二化螟, 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并有效控制二化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
水稻二化螟在舒兰市1 年发生1 代, 属于完全变态,以老熟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二化螟在舒兰市每年6 月上旬开始化蛹,6 月中旬为化蛹盛期,6 月下旬开始羽化,7 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 月下旬产卵,7 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 7 月上旬初孵幼虫集中为害叶鞘,二龄以后开始蛀茎为害直至9 月末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具有群集为害及转株为害习性。
选育种植抗耐水稻二化螟的品种, 适量施用氮肥,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通过消灭二化螟越冬场所,如割净池埂边的稗草、芦苇等杂草,在二化螟化蛹前将稻草、 稻茬粉碎还田。 田埂种植波斯菊、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在越冬代幼虫化蛹期进行翻耕灭蛹,灌深水7~10 d,从而降低虫源基数。
2.2.1 作用机理 二化螟雌性成虫释放性信息素,雄虫可通过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找到雌虫, 交配产卵,繁育后代。 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仿生产品,模拟雌成虫释放性信息素,通过配套飞蛾诱捕器捕获前来交配的雄蛾, 从而减少交配和产卵,减少对水稻的危害。
2.2.2 使用技术 在每年6 月中旬越冬代蛾始见期之前,将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和配套飞蛾诱捕器悬挂于田间,拔节之前诱捕器底端距水面50 cm,拔节之后,诱捕器以底端距水稻叶面上方10 cm 至下方10 cm之间为宜。 此项技术需集中连片使用,平均15 套/hm2,以“外密内疏”的原则悬挂,外围和上风口多,中间和下风口少,靠近有稻草垛的村社旁边可增加设置。
2.3.1 作用机理 赤眼蜂成虫将卵产于寄主卵内,幼虫通过取食卵黄,引起寄主死亡。 赤眼蜂成虫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 混合赤眼蜂为松毛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 柞蚕卵用来繁育松毛虫赤眼蜂,每卵粒含有赤眼蜂80~100 头,米蛾卵用来繁育稻螟赤眼蜂,每卵含有稻螟赤眼蜂1~2 头。
2.3.2 放蜂时间 6 月中旬在田间设置二化螟性诱剂,根据性诱剂监测二化螟羽化高峰期,立即释放混合赤眼蜂防治二化螟。
2.3.3 放蜂器具 根据水稻栽培的特殊环境, 应用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开发设计的适合水田应用的放蜂器,此放蜂器底部为承重半球,上部带出蜂孔半球,抛入水田后,放蜂器自动漂浮于水面,蜂孔朝上。
2.3.4 放蜂方法 在二化螟羽化高峰期于田间抛投放蜂器,每公顷平均45 个放蜂器,放蜂量为15 万头赤眼蜂(其中松毛虫赤眼蜂12 万头、稻螟赤眼蜂3 万头)。 每隔 5~7 d 放蜂 1 次,共放蜂 3 次。
2.4.1 工作原理 佳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采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的诱集作用的光源和波长、波段引诱害虫,集光、波诱虫方式于一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前提,通过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用于诱杀害虫成虫。
2.4.2 安装时间 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安装完毕,舒兰市大约在6 月中旬安装使用。
2.4.3 使用方法 杀虫灯成棋盘式排列, 每台间隔100~150 m,每台可控制 2.0~2.5 hm2。
做好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期、 发生量和发生程度的调查和预测,通过调查结果来指导用药。
在秧苗移栽前2~3 d, 通过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减少田间防治二化螟用药。 当分蘖期枯鞘丛率达8%或枯鞘株率达到3%时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并根据农作物种植区域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植保无人机等高效精准施药机具, 尽量减少人背机器进田施药, 以提高农药利用率,保证用药安全。
在使用性信息素时应该注意其高度敏感性,安装前需要洗手,以免造成污染。 信息素诱芯长期保存在-20℃冰箱内, 保质期2 年。 飞蛾诱捕器可长期使用,在秋天将飞蛾诱捕器回收,可使用3~5 年。
在释放赤眼蜂期间避免施用对赤眼蜂有毒性风险的农药。避免在大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释放。运输时尽量使用冷藏车,或采用其他措施进行低温运输。储存温度为7~10℃、湿度50%~60%的条件下最长不超过7 d。
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时, 太阳能板正面应保持清洁,以提高光、电转换率。 定期清理高压电网,以免黏、挂虫体及污垢过多,影响诱捕效果。 保持诱集光源,撞击屏表面清洁,提高对昆虫的引诱效果。 闲置期间及时将电源收回并妥善储存。
科研机构要加快研发和试验新的绿色防控技术,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改进和优化新型植保机械,配合安全便捷的施药方式,多措并举,为生产绿色优质大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壮大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整体实力。 强化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 同时积极发挥村两委、 农业科技带头人和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振兴,培育一批基层技术“新农人”,并多向生产一线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取经”,取长补短,提升融合联动能力。
在宣传方式上,不但要采用传统的培训班、田间课堂等形式,也要融合新的多媒体推介,如QQ 群、微信群、公众号、直播、微视频等手段,大范围宣传介绍绿色防控技术要点,用实例展示绿色防控效果,让农民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 让农民既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受益者,又是防控成效的推广者。
以往防治水稻二化螟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并存在施药时期不合理、施用方法不当、随意加大农药用量、 增加施药频次, 不但投入了大量劳动力和成本,还不能有效的控制二化螟为害,同时还对土壤、水等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粮食质量,加大黑土地保护,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方法,有效控制二化螟对水稻的为害,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