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珠
(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人民政府,辽宁 北票 122123)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功能。为了有效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环境中具备的积极作用,除了要主动推进林业工程的开展外,还要结合营林造林地区的实际状况,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处理,才能促使森林林木健康成长,保证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林业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保护、管理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还要强化领导力度、健全组织机构、构建高效团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阵线的构筑。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下,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推广、落实,营造绿色发展及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新格局。在新时期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要做好森林保护工作,而病虫害防治就是重要手段之一,它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森林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而且受外来物种的严重影响,国内森林病虫害染病面积增速较快,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积极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显示,森林病虫害种类较多,在防治期间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明显的持续性、长期性特征,而且各地区独有的单一种类病虫害,也容易给当地林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其原因主要是“森林病虫害传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且繁殖能力强大,在防治中采用控制虫源及病源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要有残余病虫害,在其繁殖数代后便能重新造成较大的破坏力。”深入分析发现,传统的营造林工程规划缺乏科学性,造林面积虽大,但以单一物种为主,所以增强了病虫害的破坏力,而且单一树种人工林未能实现生物多样性,无法对病虫害天敌进行有效保护。另外,花费大量精力来抵御松材线虫、蜀柏毒蛾等病虫害的侵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但是一个林业站点,几个人的团队要负责几十万亩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巨大,在面对森林病虫害高发、频发、大面积流行的严峻形势下,迫切需要强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体系方法。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过程中,做好预测预报基础性工作,有助于提高主动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各级单位应坚持统筹协调部署领导,积极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网络体系,通过利用该体系,全方位监管森林病虫害状况,基于短期及长期两个方面对病虫害状况实施预报,完成预测预报工作目标;二是,积极引进、使用科学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在预测预报工作中科学运用相关技术设备,改善监测预报水平,并结合本地区真实状况,有目的性的对基础资料予以完善,并积极构建数据库,为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是,要合理设计植树造林方案,从点到面实施植树造林计划。详细来说,即事先完成种植网络规划后,开展批量种植活动,在确定区域时刻使用横纵坐标法确定种植区,通常选择横纵坐标交叉点位置处种植树苗,打造初代网络,接着将大量树苗栽种到交叉点林木所围成的范围内。
二是,做好人工抚育管理工作;实际操作中,要对苗木各阶段成长状况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记录,及时研究种植区内部苗木成长状况,保证各阶段生长的苗木处于最优状态。各地植树造林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如根据划定的种植区域分区,开展施肥、修剪等抚育管理工作。
三是,按时对林地进行巡查,若发现营造林期间林木感染病虫害,要及时清除病虫害,在检查、确认病虫害被彻底消灭后,才能继续开展造林活动。
四是,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物种多样性,进一步保护病虫害天敌,提高森林病虫害预防能力。需要注意一点,造林时要优选健康、未感染病虫害的树苗使用,完成种植时要及时封山育林,避免人为破坏,才能加速森林的更新、恢复、生长速度。
防治森林病虫害时要坚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其实践防治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二是,加强现有树木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三是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及时救治发生病虫害的树木。若森林树木已经感染病虫害,在处理时应有针对性的选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根据森林实际感染病虫害的状况,选用防治举措。另外,要做好预防工作,如运用人工方式修剪虫瘿、树木伐根萌芽等举措进行处理,以此预防森林病虫害。
若森林突发大面积病虫害感染危机,则需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法进行直接处理,因为只有化学农药防治法才能迅速、有效的灭杀病虫害,防止病虫害感染范围持续扩张。在实践操作中,应通过调查确定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然后根据环境、树木生长、气候情况等,优选农药类型、确定使用剂量。如发生至控制病虫害阶段是十分宝贵的防治时间,所以要合理选用药物,快速杀灭病虫害。但是,大量的、长久的使用同种药物,会使森林树木受到药害影响,而且病虫害也会产生抗药性,这不利于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
一是,运用人工捕杀法。在森林害虫聚集地区,可采取人工捕杀方式处理。对染虫害树木处理时,可选择熏蒸或焚烧等强效形式处理,完成清理后,要及时补充新树苗,如优选抗逆性好的树种栽植,从而助力林业营林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用诱杀法。首先是光照诱杀,即根据森林害虫生理特征与光照敏感度,选择相对宽敞的地区安装颜色适宜的诱虫等,然后根据害虫作息规律,确定开灯时间,完成诱杀;其次是食物诱杀,即选择害虫喜爱的食物,然后将药剂混入食物,对害虫进行诱杀;最后是饵木诱杀,由于部分害虫倾向选择采伐好的树木进行产卵,所以,在害虫繁殖期,可采伐一些树木吸引害虫产卵,然后集中焚烧,实现灭杀目的。
三是,阻隔法。即防治森林病虫害时,通过安置各种障碍将害虫传播路径阻断,实现除虫目标。首先是毒环法,结合害虫生理习性,在树干下段涂抹胶环或毒环,待害虫经过时粘住害虫,进而毒杀;其次是障碍法,针对不具备飞行能力,但要在树干上产卵的害虫,可在树干中段缠绕一层塑料或其他障碍物,以避免成虫到树干上产卵。
四是,生物防治技术。即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该方式具有环保性好、无毒等优点,同时,在人畜及植物方面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治效果,能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反复使用、彻底消灭病虫害。所以,积极的在自然状态下培育病虫害天敌,才能将长久控制、预防病虫害的目标变成现实。该方式不会使病虫害出现抗性,且采取的生物防治资源具备多样性特征,容易获取,有甚者还可就地取材,有助于防治成本的降低。另外,还可在病虫害防治中选择寄生性、捕食类昆虫。首先,应做好可以引诱害虫天敌有关适宜环境的建设,如把纯种林变为混交林,为害虫天敌创造适宜的繁殖、生存条件;其次,选择病虫害繁殖期引入其天敌,弥补自然环境中害虫天敌数量不足等问题。如果本地区缺乏害虫天敌,可采用引进方式进行弥补。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期间,要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问题防治的特殊性、紧迫性。所以,在运用具体的防治技术期间,要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的对防治技术加以创新,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总而言之,森林病虫害问题往往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峻影响,所以坚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森林病虫害现象的预测预报、预防治理、管控灭杀,才能降低病虫害对森林林木繁衍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才有助于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