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寒艳
(玉溪市江川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玉溪 652600)
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三资”)管理一直是农村关注的焦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避免农村集体“三资”的流失和浪费、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及监管流程已逐步完善,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三资”管理措施,阐述“三资”管理的意义,提出相关意见,希望对村务管理有所帮助。
部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不清等因素,造成了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流失。另外,发包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承包价,损害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收益。“三资”管理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控制监管,有力保障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三资”管理前,应进行个人资产与集体资产的清查工作,并录入档案,保证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杜绝村霸及不公平占地情况的出现,保证每位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提升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不再担忧资产分配问题及个人资产安全问题,引导农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中[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乡村地区所有的“三资”开支及明细都会通过网络实时传回省、市主管部门,便于后台人员进行监督审查,同时对“三资”进行透明化管理可消除农民对“三资”问题的困惑,提升总体管理效力。由于“三资”管理问题需多部门综合商议,因此实行投票制决定最终管理方案可有效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而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切实提升相关负责人员廉洁服务的自主性意识。作为反腐肃纪工作的要点,国家对乡村地区的审查工作从未停止,通过记录、倒查等有效方式将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全面导出并层层上报,极大缩小了“三资”管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增加了资金调配的科学性。
农民是国家政策最直接的享受者,实行“三资”管理模式可让群众了解“三资”分配制度,丰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三资”管理模式为保证农村人口合法权益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让拥有农村户口的未成年和中老年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与城市医疗平等的待遇,为提高农村人口人均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正是合法履行村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群策群议,通过投票的方式最终敲定“三资”资金的用途,解决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农村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衡量国家整体富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的发展需要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针对农村地区制定专项捐款政策,定时定量发放农业农村补助,保证农村发展的活力。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秉承发展资源共享的理念,城市具有的公园、公路等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也需要有,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做法。集体管理“三资”资金可将更多有效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城市与城市的主要连接点,在运输效率日益提升的今天,对农村道路的拓宽,不但可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运输效率,也可带动与交通运输相配套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通过更加宽敞的公路走出去,而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经济产值,助推农村经济增长。
民主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执行并不突出,即使相关部门成立了村级会计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代理服务机构,但村落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农村集体对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重视,很多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相对低下,对财务管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大多情况下,村长会绕过管理部门直接接管“三资”管理工作,“三资”的管理权和财政权仅由村长控制[2]。村务公开虽然会定期进行,但只是表面、形式化地公开,一些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资产问题通常被忽视,一生勤劳肯干的朴实农民几乎不了解村庄“三资”的进展情况。
“三资”管理手段不先进,由于思想的老旧和管理模式的传统性,很多管理人员仍手工处理问题,如财产登记、财务会计、资产保全等。在计算和管理过程中,会计出错或财务信息数据遗漏时有发生。影响农村“三资”管理质量的因素还包括部分农村地区的财务人员频繁更换,人员更换严重影响管理质量。
农村产权归属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内有很多村庄存在职权不清晰、“踢皮球”等情况。在“三资”管理工作中,采用模糊记账和纸面记账的模式,不便于账本的统计和追踪,也没有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控制,许多农村集体资产没有及时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造成集体资产流失[3]。
“三资”管理需要一个成熟和公正的监督体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且缺乏系统性的监督。很多外部监察管理人员在村内调查中只能得到浅表性的数据,同时缺乏日常监督和“回马枪”式监督。另外,由于缺乏对农村经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许多村民没有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村民的监督流于形式,助长了农村干部的腐败。
农村地区乡镇(街道)专门成立了村级会计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的财务账目、资金、资产及资源,都依法委托乡镇(街道)代理服务机构代管,各乡镇(街道)代理服务机构依据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村组提供会计核算及相关管理服务。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各乡镇(街道)代理服务机构财务人员每次做账结束后,都把财务收支、合同信息等按规定录入监管平台,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监管平台检查村组的经济活动及“三资”管理情况[4]。
1)乡镇(街道)代理服务机构对集体“三资”台账漏记、内容不全、登记错误等问题进行解决,确保“三资”台账信息全面、真实、准确;2)及时更新“三资”监管平台信息库资料,保证信息最新;3)每季度(或每月)末,代理服务机构及时编制村组财务公开表,督促相关人员按时在村组财务公开专栏张贴,接受群众的监督;4)通过意见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向群众公布;5)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县区管理部门加强对各乡镇(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督查,要求各乡镇(街道)必须保证所代管的村集体资金安全,要做到“日清月结”,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要存放到“国有银行”,慎重使用网上银行[5]。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资”问题,首先应进行调研工作。县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订各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制度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县区“三资”的管理,鼓励村民自行登录监管网站进行主动举报及证据提供,相关监管人员也应定时登录监管平台,每季度对各乡镇(街道)代理服务机构的服务及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乡镇(街道)并进行整改,监督情况及时上报市级管理部门。规范干部的培训教育制度,提升干部整体素质,提高对干部集中培训的频率,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意识,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单位的合作,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要义,提高制度科学可行性。规范选拔任用制度,综合筛选文化水平高、思想先进、工作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内主要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日后管理工作提供保障。规范科学目标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村庄人均收益水平和财政指标情况为村干部设定不同的任务目标,鼓励村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分化目标任务,执行过程需实行分级考核,根据完成目标情况实施赏罚制度。对农村资产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配套进行总体资源管理。民主决策制度的完善同样十分重要,使监督“三资”管理的义务推广至群众,对违反“三资”管理制度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
政府在进行“三资”拨款前应派专人进行实地核查,运用卫星对拆迁面积进行全面估算,避免相关人员与开发商携手骗取财政资金,在乡村购买项目进程中,运用数字发票对每一笔资金进行系统监控,同时在食堂等地设置与国家管理监督相连的举报信箱与视频设备,鼓励更多公职人员对“三资”超标情况进行举报,一经核实,实行最严苛的问责制度,确保公职人员思想和意识的纯洁性,明确其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方向。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管理规范化有待加强。农村基层“三资”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支持及乡镇村民的共同努力。农村基层“三资”管理是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对集体农业经济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基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相关人员要着力解决“三资”发展中存在及潜在的问题,了解群众所需,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促进农村农业和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