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合”新教学形态下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1-12-25 08:54赵慧敏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融合教材

赵慧敏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16)

疫情过后,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将更加紧密,传统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融合将更加多元,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双融合”正在形成新的教学形态。教学资源融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具体是指实体教室、图书馆,纸质教材等传统的教学资源与数字教学资源互相融合;而教学模式融合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的交互融合。“双融合”新教学形态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疫情对传统教学形态的改变和冲击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学校用网络搭起了课堂,开始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线上教学。传统的教学形态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教学环境的不断富媒体化、教学资源更加多元化、教学方式越来越智能化等特征。

(一)教学环境富媒体化

随着线上教学的进一步实施和扩大,教学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传统的教室环境,一张黑板、一个能播放PPT的多媒体教室,这些显然不能满足新教学形态的要求。随之而来并普遍应用的是具有动画、声音、视频、交互性信息传播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富媒体即Rich Media的英文直译,本身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互联网媒体形式,而是指具有动画、声音、视频或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法,它包含流媒体、声音、Flash、以及Java、Javascript、DHTML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之一或者几种的组合,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服务、各种教学平台。疫情期间,通过腾讯课堂、钉钉直播、超星课堂等教学平台将学生和教师聚到了网络的两端。富媒体丰富的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使学生和教师虽然远隔千里,但仍然能感受到知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富媒体本身并不是信息,但富媒体可以加强信息,当信息更准确的定向时,客户就会拥有更好的结果,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推导算法、公式原理等通过flash动画、视频、三维展示、仿真技术等形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方便、更形象生动的了解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资源多元化

双融合新教学形态下,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资源是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一切可被利用的素材。可包括各类教材、影视资料、图片图表、课件PPT、实际案例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讲,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等。新形态课堂教学材料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源和电子材料,电子材料有视频、音频、文本、生物等模态数据;教学环境有传统的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教学后援系统除原有教学系统的人、财、物之外,网络教学平台所有的技术支持者、工作人员等都将成为新教学资源强有力的后援力量。

(三)教学方式智能化

“双融合”新教学形态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互动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数字化资源网络和各种教学平台,带来了更多智能化的教、学方式,人机交互、智能感知、情感计算、智能视窗等多种信息交互、知识传授的方式将更高频次出现在新课堂里。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授导式等教授方式将成为常态,新教学形态为各门学科构筑了一个“知识空间”,这个空间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维的,时间、空间将不再是决定学生能否开展学习的重要因素,传统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将随之更改,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适应式学习、同伴式学习将更加受学生主体欢迎。

二、新教学形态对课堂的要求

随着新教学形态的逐渐形成,无论是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及学生,都承担了不同层面的角色和新的工作任务。

(一)做好物质资源建设层基础

学校主要承担了新课堂建设层面的工作任务,负责全校新形态课堂的顶层设计构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学校领导层面对新形态课堂的理念更新,适应新形态课堂实现的物理环境搭建,如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建设、课程平台的购置与开发、新型教学设备仪器的购入等等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任务。

(二)厘清数据资源传输层任务

各职能部门如学院的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相关部门,是重要的枢纽部门,承担各种教学平台的引入和搭建,不同功能的设置与实现,全校师生在新课堂教与学能力方面的系统培训与提升,是新教学形态下课堂从构建理念、建设再到顺利应用的重要传输层。

(三)掌握终端资源应用层方法

教师、学生作为新教学形态下新型课堂的直接应用层,需要快速掌握并适应新课堂的教与学的多种交互方法。对于学生层面来说,熟练应用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及学习模式,首要需改变学习的观念,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特别是面对多样且更加智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采用小组式、同伴式等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必备途径,泛在式、个性化等学习模式将成为常态。对于教师来说,新课堂带来新教育理念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面对不断更新迭代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三、新教学形态下“三教”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

2020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政策导向,都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要把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作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今年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充分融合,促使“双融合”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其具有“富媒体化、多元化、智能化”等有别于传统教学形态的多样属性,必然对“三教改革”又赋予了新的元素,对课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三教改革”应尽快考虑探索在此新教学形态背景下的改革和措施。综上,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现实需求,都使得这一教学改革任务刻不容缓。

四、新教学形态下“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必须要以新教学形态的特征及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解决主体教师“谁来教”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整体设计、统筹规划,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2]。

(一)发挥教师关键引领作用

1.思想引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今天的教师仅仅抱有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不够,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三尺讲台是乏力的。面对职业院校的学生,面对日益迅速发展的现代教育形势,面对新形态的多元化、智能化课堂,首先从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来看,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者,需要关注国家的利益,首先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教师的改革首先要从理念变革开始,要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引路人”,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同时教师更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洞见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内在潜力和需求,首先从思想层面要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正确认识信息时代带给教育生态的机遇和挑战。

2.行动实践

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实施离不开双师教师的实践指导。因此行动方面,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

3.能力提升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支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二)完善多形态教材体系

教材通过教师“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随着新教学形态的形成,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可以打破学科界限、知识本位的框架,增加与实际生产实践的关联,要注意新工艺、新技术在教材内容中的及时融入和更新,强化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和操作,特别是考虑因为技术的发展,带给教育者和学习者多元的教与学方式,更多考虑学习者、施教者的实际要求,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可以不拘泥于某一学科,尝试多学科融合的内容体系。

二是完善教材形态。传统的纸质版教材不可或缺,但可通过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不短丰富新教学形态下教材的类型,特别是电子教材、立体教材、VR教材等多种形式的混合,逐渐形成基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配套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统筹推进的一体化、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传统教材﹢多形态教材”的多资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

三是开发多元化的教材载体。新形态教学模式下,为满足教与学的泛在式、混合式、定制式、分散式等等新形式的要求,教材更新及时性、使用的便捷性、知识传递的形象化、深入化等,都更加符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教材的载体需要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承载,这些都是新教材更加方便呈现的载体。

(三)掌握多元教法能力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教无定法,特别是在新教学形态的冲击和改变下,“教法”将更加多样化[3]。

首先教法的改革,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因此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是教法改革最好的突破口。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实践环节的改革,引导教师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方法,特别是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是教法改革的重要工具。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现代教育技术,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专业新工艺、新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进虚拟工厂、虚拟操作台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尤其是教会学生掌握多种学习平台的应用,不断适应新教学形态下的多种学习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五、结语

“三教”改革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息息相关,是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如今新的教学形态,促使这一改革要务更加迫切和具体。“双融合”新教学形态,重在“融”,难在“合”,只有传统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资源有机兼容、整合,取长补短、凸显优势,才能真正达到合二为一,共同发力,而新的教学模式需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根,才能平稳健康向前发展;而“三教”改革如职业教育的“三驾马车”,需紧随教育新形态的不断发展,及时改革,调整步伐,才能驱使职业不断向前,同时三教改革又如“职教春天”里的“及时雨”,浇灌着一颗颗充满期待的“种子”,催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融合教材
教材精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融合》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新媒体时代汉语教学资源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