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网球制胜因素的训练学诠释*

2021-12-25 10:28谢罗希王三保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接发球落点发球

谢罗希, 王三保,2

(1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2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基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竞技网球的运动训练理论、从服务中国网球运动训练、备战世界大赛、推进中国竞技网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探索中外竞技网球之间的差异、为取得网球竞技更大突破的角度而言,依训练学的角度,对其制胜因素进行科学、深度、全面、系统的理论诠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竞技网球制胜因素框架构建分析

依田麦久的项群训练理论网球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体能是基础、技术是核心、心理是保障、战术是灵魂、智能是内趋[1]。竞赛中运动员双方借助其准确的发球技术,或者接发球技术迫使对方失误累积得分分胜负。击球出界、落网、或球弹地一次以上均为单元竞赛失败,因而将球准确无误的击到规则规定区域是竞技网球制胜的首要主导因素,运动员一切决策与技能操作都是为“准”服务,从而获取制胜机遇。单场竞赛中运动员必须在约为100平米的场地上进行约为2-4小时的竞赛,要连续完成短时间的约为130余次的多样的起动、冲刺、急停等非周期性特殊技能动作。在高度激烈的竞赛中运动员单个击球技术动作时间短,单分完成均时大都在10秒以内,运动员即刻心率最高可达200次/分[2],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储备丰富的动作技能、具有极快的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反应速度。因而“快”也就成为竞技网球制胜的核心因素。在竞争白热化的现代网球大赛中,不同的对手、地点、场次、比赛局、时间段等竞赛信息瞬息万变,纷繁复杂,导致竞赛局势的不可控几率增大,使得现代竞技网球的“变”成为其主要的时代特征。竞技网球的“变”还体现在其必须以打法不断变化为取胜基础,是技术稳定与打法多变的共同衍生体,是现代竞技网球竞赛制胜的关键因素。从多变的运动场景中通过运动员自身恒定的技术、超强的体能、过硬的心理、高超的智慧、恰当的策略赢取每一分,从而使竞赛有利于自身的方向推移甚至于游刃有余的掌控于手掌中,是现代世界竞技网球高水平选手制胜的必备本领,因而“控”也就成为竞技网球制胜的内源动力因素。

从现行的网球世界大赛来看优秀运动员的竞赛准确性愈来愈高、竞技速度愈来愈快、打法愈来愈丰富、赛控能力愈来愈强。经大量理论梳理、总结与跟队调研与赛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将竞技网球制胜因素提炼归纳为“准”、“快”、“变”、“控”四个立体维度。其中“准”主要体现在击球落点、稳定性,判断三维度上;“快”主要体现在击球技术动作、身体移动、判断时限、整体竞赛节奏四维度上;“变”主要体现在技能打法、、战术思路三维度上“控”主要体现在体能、心理、节奏三个方面(见下图1)。

图1 竞技网球制胜因素结构

2 竞技网球制胜因素的训练学诠释

2.1 “准”

“准”就成为竞技网球制胜的首要主导因素,是网球竞赛的终极目的,其他一切制胜因素皆为“准”的引致因素与基础因素。

2.1.1 击球准确、落点界内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世界网球大赛中,任何落点失败的击球对其制胜会起到毁灭性的的打击,无论是发球也好、接发球也好、还是相持反复回击球也好,运动员必须准确的把球击落到规则限定的竞赛场地区域内才能使竞赛得到延续并在后续的竞赛中才能获得制胜机遇。竞技网球的击球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发球、接发球、相持的三技术阶段过程中,特别是发球与接发球得分率更能体现出优秀运动员击球准确性。从近三年四大满贯赛事前八强女单选手的各获胜场次的技术得分率统计数据看(见表1),发球与接发球得分率呈日趋上升态势,其中澳网二项上升总率1.38%、法网为3.11%、温网为3.05%%、美网为2.17%[3],由此可见世界网球优秀选手的击球准确性有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世界网球竞赛中,首发得分与首反得分技术在整个竞赛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优秀选手在竞赛中更加注重进攻。主动进攻已经成为现代网球竞赛中的一个核心特征,在竞技网球训练与竞赛中如何强化运动员的发球与接发球成功率,并在成功的基础上得分已经成为竞技网球获胜的重要方面。

表1 近三年四大满贯前八强女单获胜场次各技术阶段选手得分率数据统计

2.1.2 用力准确、零点失误

竞技网球的击球准确仅仅是其制胜因素“准”外在的结果性表现,其内在的根源在于运动员的技术用力准确无误、技术动作形态定型、高度自动化。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而言,竞技网球的用力标准主要体现在挥拍击球的一刹那,球拍击球的着力点、击球用力程度、飞行线路以及落点概率基本恒定。就竞技网球单个技术单元来说,竞赛中的发球、接发球技术主要以抽球为主占90.30%,削球次之占9.13%,放小球最末占0.56%。力点准确、力线清晰都是以运动员准确判断的前提,以及多年运动经验、竞赛经验的积累为前提,其中运动员对于竞赛现场的运动场景的直觉判别也至关重要。

通常单个接、发球技术单元用力准确性源于运动员千万次的日常训练、竞赛击球经验的积累,其中对竞赛即刻场景的理解与判断至关重要,即本方方位、对方方位、战术意图、预计击球线路、击球落点等。运动员对自身个体形态特征、技术特征的掌握也是提高发球用力准确的重要方面。用力准确可以提高球的运行速度、力量、加大二发球的旋转度、并且是球落点准确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技术用力可以使力量、速度、旋转、落点精准进行良好的优化组合,减少发球与接发球的失误,为最后制胜奠定基础。

2.1.3 判断准确、时空恰当

网球运动是捉对隔网对抗性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是在双方激烈对抗中实现的,运动员的竞技实力发挥主要体现在自身,同时也受对手竞技能力水平的影响。在激烈、瞬息万变的竞赛中运动员要想获得良好的技术用力与击球落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良好的预判上。无论是发球、接发球、相持每一个单元竞赛技术的完成,预判是其完成的先期。竞赛中对于球速、球飞行线路、落点、对方单元技术完成意图判断的准确性,对场地边界感知的准确性、良好进攻时机捕捉的准确性、都是非常关键的。对瞬间比赛制胜机遇把握的准确性,如对对手一记网前低速、常规、威胁度低的回击球,借其调整身体状态、底线回防过程中一记大力、高速、反手拉底抽球或削球,使得对手回防反击不及而失误,一击得分扩大制胜优势。2014年3月28日迈阿密半决赛李娜对阵齐布尔的第一局15分42秒的一个得分球就是很好的一例,李娜首发抽球攻入齐布尔左场,齐布尔回球至李娜左路,李娜迅速反手大力抽球将球拉到齐布尔右场底线,导致齐布尔回防不及拿下一分。竞赛中运动员必须对自身、对手的竞技状态在不同赛段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对与竞赛相关的环境,如观众、气候等必须控制准确,对自身心理、技术、体能三者结合准确性都是其制胜的重要环节。

2.2 “快”

“快”也就成为竞技网球的准确性的重要基础,是竞技网球制胜的核心因素与制胜的外在载体。

2.2.1 动作快捷、质高有效

现代竞技网球运动的核心特征是球速极快,而球速快的基础是运动员技术动完成作快,爆发力强。飞行高速的球体加大对手的判断与回防难度,强化了本方竞赛制胜的机率。

目前男子发球速度最快是249.38km/h,女子网球发球最快速度是204km/h。如此高速的发球不但能够打出ACE球直接得分,还会使对手的接发球失误或为发球者制造极好的进攻机会,从另一侧面看优异、高效、准确、快速的发球是竞技网球制胜的核心技术。

从上表(表2)温尔顿网球公开赛看国外女子单打运动员发球最快速度达129.0 mph ,均值为119.8 mph ,中国选手李娜最快速度为108.0 mph ,王蔷为107.0 mph,均值为107.5,均值差距为12.3 mph。一发最高为111.0 mph 均值89.8 mph ,李娜为95.0 mph ,王蔷为96.0 mph,均值为95.5,均值差距为12. mph 9km/h。二发最高92.0 km/h,均值,89.8 km/h,李娜为80.0 km/h,王蔷为81.0 mph,均值为80.5,均值差距9.3 mph 。显然,相较国外优秀运动员来说,中国选手的发球速度特别是一发平均速度相差较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选手较欧美选手的身高与手臂专项力量有较大差异(见表3)。

表2 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中中外女单运动员发球速度比较表(平均每场)

表3 中外优秀运动员职业巅峰时期身体特征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世界排名前1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8.50岁,平均身高为1.77m,平均体重为63.20kg,平均体重/身高指数为20.10,进入职业的平均年限为13年。中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除了年龄和BMI两项指标上比世界前10名稍大以外,其它几项身体特征指标都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国外优秀女单选手如伊万诺维奇、莎拉波娃、大威廉姆斯、萨芬娜都在1.80m以上。相较而言中国运动员身材偏矮,体重偏轻,这就决定了在发球和正手抽球力量上难以和身材高大的国外选手相媲美,而且网前截击的覆盖面也不如对手。身材高大的运动员无论是在发球还是在网前截击都占有很大优势,在发球时运动员用拍击球时的击球点越高,球过网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球时击球高度低不仅会增加击球动作的技术难度,还极易使球下网。

大量录像资料表明中国女子网球单打发球速度明显慢于国外运动员,经常受到对手的攻击而处于被动地位,使得获胜机会自然减少,发球速度是中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进程中的重大障碍。

2.2.2 移动高速,抢点准确

在长达一百几十分钟的激烈竞赛中,双方运动员在各自场地中进行间断的多次高速移动抢点,进行回防反击,因而短时间的冲刺能力,强的奔跑能力成为现代竞技网球高水平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关键能力。统计表明女子单场大赛奔跑距离最高达5000多米,男子最高可达6500以上,移动次数均值为一百三十余次[4]。因而高速的身体移动能力,准确的抢点能力已成为世界排名前10的运动员必备的技能。

躯体高速移动主要体现在相持阶段的竞赛中,其技术载体也主要体现在底线打法上。竞赛中运动员单次躯体重心移动距离一般在5-10米之间,运动员要想准确的到达球的落点区域,并以适宜的技术予以反击进攻,必须经历以下几个历程:预判、起动、冲刺、急停、反击,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即不准确或者不及时都会导致回防进攻的失误,造成后续竞赛的弱势。其中5-10冲刺跑能力最为关键。网球竞赛中最常用的冲刺跑有前、后、左、右四类,不同选手四类冲刺跑能力上有一定差异,其产生原因跟个人技术、场地、自身身体形态有高度相关。下表4为中外优秀选手10米冲刺跑数据统计。

表4 中外优秀女单网球选手10米最优冲刺跑数据

从上表4可以看出相较欧美选手而言,中国优秀选手短距离冲刺能力相对较高,特别是李娜与王蔷特别是王蔷底线左右移动能力特别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与中国女网单打运动员体重较轻、身高较低,而欧美选手体重较大,重心较高有直接关系。王蔷近年优异的职业网球成绩与之较强的底线相持能力,较快的移动速度、抢点准确、回防反击到位是有较大关联的。

竞赛中优异的冲刺能力无疑可以为运动员的防守反击提供好的时空机遇,然而急停能力即对速度的控制能力,也是运动员能够获取战机的重要方面。

2.2.3 反应敏捷、意识到位

良好的反应速度是竞技网球启动进攻与防守的钥匙,是攻防转换是否顺利的润滑剂。竞技网球竞赛过程中通常单元分值的完成不是以单拍完成,因而在单拍之后的后续竞赛中,存在着防守与反击多拍击球技术问题,系列技术动作中精力是否集中,瞬间反应是否及时对于整个单元技术动作极端重要,由于现代网球球速极快,如若反应稍稍延迟就会导致战机贻误,虽然意识到位但身体及时不能跟进,后续技术动作的延迟,常常会造成失误球。

世界优秀女网选手非常注意日常的反应速度的训练,世界排名前10名选由于长期训练、竞赛经验的积累,对运动场景的直觉能力非常强,因而反应速度较快。下表5是2014年中国优秀选手与世界排名前10位选手的不同类别冲刺反应时的统计情况。

表5 中国优秀选手与世界排名前10运动员的反应时数据(s)

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选手在不同的反应时上大部分指标较国外排名前10运动员看相应较慢,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外选手体重、身高较大,冲刺速度慢的缺陷,使其移动总速度与中国选手相差不大。同时依此表明中国选手在赛场运动经验的方面积累薄弱,运动直觉能力稍差而导致的反应能力滞后的现实。

2.2.4 赛奏明快、思路清晰

现代竞技网球的“快”主要体现在竞赛节奏上,单个分值完成的击球次数有日趋减少态势,多数1分球的在1-4拍之间,4拍以上的多拍拉锯球逐渐减少,竞赛节奏的加快主要是由于发球与接发球的速度增大,防守难度增加与反击球质量下降而造成。

基于现代网球击球速度的加快,竞赛回合和击球次数的减少,比赛节奏的加快,比赛更加激烈,比赛中跑动的距离在逐渐减小,但快速反应和短距离的快速冲刺增多。研究表明:近年世界大赛中,快速场地女单1-2拍完成单个分值的由2011年的32.00%上升到2012年的32.78%再到2012年的33.13%,三年上升1.13个百分点,3-4拍完成单个分值的由2011的25.00%提升到2012年的27.84%直至2013年的28.79%,三年上升3.79个百分点(见表6)。由此表明赛奏的加快,主要源于技术打法的改变,多拍持续相持技术逐渐弱化,1-4拍特别是3-4拍技术得到强化,而1-2拍技术是网球制胜的关键两拍,也就是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成为竞技网球制胜的关键技术。

表6 近三年世界网球大赛快女单快速场地击球次数所占比例

竞赛节奏的加快,单元分值的夺取时间日趋减少,使得运动员必须思路清晰,打好每一拍,尽量降低失误点,尽可能在瞬时做出最完美决策,并在竞赛中以优顶劣,避实击虚,为制胜奠定基础。

2.3 “变”

现代竞技网球运动“快”的时代特征赋予其“变”的色彩,变化的气候、同一场竞赛中不同的局、同一局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员处于不同的竞技状态,场外观众情绪、偶然事件等与竞赛相关的信息都在不断变化,“快”滋生着“变”,“变”以“快”为载体推动着竞赛进程不断演进直至终点。竞技网球的以“变”制胜主要体现在技术打法制胜、战术策略制胜、落点线路多元制胜几个维度上。“变”是手段,“准”是目的,“变”是在“准”基础上的“变”,无“准”的“变”则失去任何意义。

2.3.1 技术多变、打法丰富

在竞争高度激烈的现代网球竞赛中,想靠单一、单调技术打法夺取制胜最高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元、多维技术打法已经成为现代竞技网球制胜的必备基础,绝招加全面是衡量现代竞技网球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指标。基于竞赛场地多样化原因,运动员需要适应各种场地环境特点的竞赛才能获取最后制胜。综观近年世界排名前十男女网球选手,无论是身材高大的力量型选手,还是身材矮小的灵活型选手,或者底线型亦或是上网型选手,都是以“快速全面、积极进攻”为其技术特点。

从世界网球大赛单打竞赛过程中各类技术运用的分布情况看(见下表6与表7),接发球阶段主要采用抽球技术90.31%,其次是削球技术9.13%[5],偶尔也会有放小球,在相持阶段,抽球运用最多,其次是削球和截击球,其它技术如高压、挑高球、放小球和反弹球使用较少。从正反手技术使用的频率分布来看,接发球阶段正手使用率为42.31%,反手使用率为57.69%,相持阶段正手使用率为44.16%,反手使用率为55.84%,说明比赛中反手击球频率高于正手,一般情况下职业选手的反手技术要差于正手,因此比赛中有较多的球打向对手较弱的一侧,形成反手击球频率高于正手。

表7 网球单打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类技术运用分布情况(%)

表8 网球单打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正反技术运用分布情况(%)

单一型选手在竞赛中,由于单调的打法技术,击球线路与落点常态化,容易被对手了解与习惯,竞技弱点更易在短时间暴露而使其技术套路的破解几率增高,被反击失误的可能性增强。因而尽可能的增加技术储备量,打法多元化,精准化、奇异化已成为现代竞技网球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3.2 落点多变、奇强制胜

网球竞赛中的“变”在空间上主要体现在球的落点与线路的不确定上。单元分值完成的过程中,不同拍的击球线路及落点都会出现差异,几乎没有完全同一的两个击球线路与落点。

从技术的空间位置看,依运动员与场地的前后位置关系可分为前、中、后场;依运动员与场地的左右位置关系分为左路、中路、右路(对手一侧的左边、中间和右边)。网球比赛中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和相持阶段运动员击球动作空间位置的分布情况见表9。从表中可见,网球竞赛赛过程中,发球落点的变化情况集中发向对手的反手较多49.11%,其次是中路25.82%和右路25.06%。从接发球阶段的空间位置来看,落点在后场还是占第一位,达69.26%,其次是中场和前场,线路变化上主是两个角的落点为多,在相持阶段,球的落点主要集中在后场81.16%和对手反手一侧。

表9 网球比赛过程空间位置的分布情况(%)

不同击球落点与飞行线路不仅强化了竞赛的激烈程度,丰富了竞赛的内涵,更加大了竞赛的难度,使竞赛的动感更强,更赋予现代竞技网球以奇(非常规击球路线)制胜,以强(上肢爆发力,球速超快)制敌的项目发展本质。

2.3.3 战术多变,策略到位

竞技网球以“变”制胜的核心是战术的灵活多变,战术是竞赛的灵魂,只有思路清晰,判断准确,决策迅速且针对性强并与战局变化耦合度高,才能使比赛决胜于千里。战术是针对比赛中不同局赛,同局赛中不同阶段,同一阶段不同时刻设定的多类打法思路,具有重要的全局性、阶段性、即刻性意义,引领着竞赛整体均衡延续,打造阶段性,即刻性战果并累积制胜基础。战术良好能获取竞争优势并加以保持,甚至扭转时局,战术蹶劣会导致竞赛劣势并引致失败。

竞技网球战术主要有底线、上网、综合三类打法,综合打法已经成为当代网球职业赛事战术的主流,且依个人特点在不断变化与复杂化。从四大公开赛来看,上网战术也由于其主动性强逐渐成为现代网球战术的新宠,其优势在于可有效截击网前愈来愈快的高速度球,使传统的受迫式防守演化为主动式防守,强化了防守效果并带有积极性进攻意义,从而使现代网球竞赛由传统的断点式单纯进攻与单纯防守的累加性竞赛,变为连续性主动进攻-主动防守-主动进攻的循环性几何平方赛。与欧美选手相比,中国优秀选手上网能力差,其原因在于身材矮小,上网处于弱势,因而只能依靠灵巧、移动敏捷的底线型战术以消耗大量体能,来弥补相应的低速度球与小力量的弱势。

网球竞赛中的战术多变是基于其技术打法丰富多样化,技术储量少,单一的打法必然使运动员的战术行为受限,在竞赛中受制于对手,难以取得竞赛优势。而技术储量丰富的运动员也必须历经千百大赛经验的积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大赛中迅速采集对手每一次进攻信息、搜索大脑历史类似场景、做出准确判断、确立有效应对策略、实施高效回防反攻措施,从而延续高质比赛。

2.4 “控”

竞技网球的“控”主要体现在对于时空控制上,即击球本领,击球线路的控制,将球控制在有利于自身技术发挥的范围内进而遏制对手技术发挥,以获取更大的制胜比分。其次在于合理控制体能与心理上,因此节奏、体能、心理三方面的控制就成为网球控制制胜的三大要素。“准”源于“控”而高于“控”,“控”是“准”的基石,是“准”的內源。

2.4.1 控制节奏、攻防有序

网球竞赛是运动员双方交替控球的往复过程,即控-被控-反控-控……的循环过程。世界优秀网球选手通常具有较强的竞赛局面控制能力,剔除自身高超的竞技综合水平外,储备丰富的比赛经验、高端的判断能力、是其高控能力的根本。准确的把握竞赛节奏,进行契合竞赛现实的“控”的多元转化,实现攻防有序,攻防一体化是现代竞技网球的制胜法宝。优秀运动员一般对竞赛局面有较高的控制能力,除本身的竞技水平好而外,良好的比赛经验,综合的判断能力,可以使其在竞赛中游刃有余,准确的把握竞赛节奏,恰当的处理“控”的多元转化,使比赛处于自身的主控态势。网球竞赛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发球、接发球、相持三个战术层面上,而这几个战术主要以运动员的技术为载体来实现的。比如一次快球强攻得分后是继续采取快球策略,还是采用底线减速拉锯策略、都需要运动员准确的决断与高效的实施。

2.4.2 控制体能、分配合理

基于竞技网球的国际化、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竞赛规则的不断更新,体能的重要性在其竞赛制胜中日趋凸显。而且在竞赛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竞赛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合理的分配体能消耗,使其体能调控达到运动员个体最佳状态以匹配竞赛的现实需要就成为竞技网球制胜的重要方面。

网球是连续、短时的多元式起动、冲刺、急停、爆发用力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竞赛中单元技术动作完成时间极短约为0.39秒左右,单元分值的完成仅需10秒,运动即刻心率最高可达200次/分,因此单元分值完成的供能方式主要为ATP-CP供能。当双方对抗达10秒以上后,糖酵解系统开始参与供能,乳酸也随之堆积;单个分值之间,局间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ITF官方数据统计表明:单场竞赛约有70%的时间需要磷酸原系统供能,20%的时间需要糖酵解供能,10%的时间需要有氧系统。因此,网球运动供能属混合性供能。

竞技网球不仅竞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更要竞体能,体能不足,不能跟进对手技战术节奏往往会给优异的技术大打折扣,导致竞争弱势,成为制胜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单场女子竞赛约为140分钟,男子可达180分钟以上[6],躯体移动总距离高达数千米。除纯体力上的消耗,还要精神上的异度集中,进行战略战术决策。如此高强度的竞赛,如不能合理、合时分配体能,必定会导致本方竞赛秩序紊乱,攻防节奏失控,而难以自始至终高质完成比赛。合理控制能的分配,运动员必须知己知彼,在充分收集竞赛现场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随后决策并实施相对应技战术以推进竞赛制胜进程。如身材矮小但移动灵巧、协调能力强而力量、球速较弱的李娜遭遇身材高大力量强,球速快但平衡能力与协调素质较弱的莎拉波娃多采用拉底打对方反手的底线两角反手战术,调动对手左右奔跑大量耗其体能增加其受迫性失误。而莎拉波娃则相反以大力量、发高速度球、网前球优势进行短频快赛奏为以节省体能、破坏对手接发球成功率而争取获胜机遇。竞赛中运动员的一切竞技行为的发生都以运动员自身主控竞赛节奏、破坏对手竞赛秩序为目的,从而使比赛朝着自身制胜优势进程发展。

2.4. 3 控制心理,超常发挥

在技术日趋接近的网球世界大赛中,高水平的竞赛除了竞水平,更在一定程度上是竞心理。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已经成为竞赛中能否控制局面的重要因子。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更改,网球竞赛中心理作用日趋凸显,网球竞赛不仅是体、技、战的平面较量,更是智与勇的立体较量。全面高水准的技术无疑仍旧是竞技网球取胜的核心因子,而如何超水平发挥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则直接决定着竞赛的结果。因而强硬的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状态就成为网球竞赛制胜的重要保障。

在激烈对抗的竞赛中,运动员的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给取胜带来致命的打击,这种打击反过来影响着运动员稳定的心态,如打法急躁而造成的技术不稳定,时机不成熟、距离不恰当进行强行攻防,都会引致竞赛实利,竞赛失利又会减低运动员竞赛自信心,从而导致竞赛弱势,2019年王蔷澳网女单第三轮以3:6不敌拉脱维亚13号选手塞瓦斯托娃,赛后王蔷如是说打成这样不意外,在2017年迪拜首遇托娃败下阵来,心理有阴影,不自信,对手心理状态比我好,在技术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胜是她心理控制自如的结果,也就是胜在关键点的心理控制到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竞技网球是以体能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战术为灵魂以心智为保障的隔网对抗性项目。

3.1.2 竞技网球制胜因素外在的表现形式有:“准”、“快”、“变”、控四个维度。

3.2 建议

3.2.1 中国竞技网球必须加强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塑造,挑选身材相对高大,体重适中的运动员从事网球竞技运动,以弥补身高不足带来的网前弱势。

3.2.2 在体能训练方面必须强化上肢肌群专项力量,以缩短同欧美选手发球速度的差距。

3.2.3 在技术方面要求精而全,要重提高运动员发球的变化,以保证发球的准确率为基础,以落点的不断变化为核心,以各种旋转结合为辅助;进一步提高底线击球速度和落点的准确性。高度重视相持技术中的线路、力量、落点的变化,提高主动进攻能力和主动得分能力;

猜你喜欢
接发球落点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网球运动中接发球技能的强化探讨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心的落点
发球上网的步伐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