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益创业中既包含创业的内容,又顾及到了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重视公益创业教育,让学生从公益创业中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基于此,本文将基于就业视域,阐述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作用,分析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并探究构建策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这种情况,传统就业方式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正是由于不断创新,促进行业的新旧更替,社会才得以持续进步。由此来看,在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应在创业教育中融入公益理念,搭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就业视域;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本文索引:鲁程程.<标题>[J].商展经济,2021(23):-08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3.26
1 就业视域下高职院校构建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作用
1.1 凸显公益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教育特色
当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公益创业教育虽然有所涉及,但是整体处于边缘化位置,这类教育的形式通常比较单一,并且教育内容较少,部分学校甚至把这类教育融入了思政教育中。相比于传统的创业,公益创业更加重视社会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问题,公益创业要求学生以社会需要为切入点,寻找创业机会,进而实现创新创业。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为公益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益创业中既有专业的创造,又有爱心、公平的体现,不仅是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还是学生社会价值的提高。
1.2 体现民生为本的就业趋向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日益加剧,处于社会环境中的学生也被这种氛围影响,许多学生就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凡是能够赚钱的事业就可以做。如果难以赚到钱,即使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许多学生也不会去做。从学生的层面来讲,这样的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要将目光放长远些,在这样的就业趋势下,社会的未来发展令人担忧。公益创业教育中既有创业的指导,又有公益的融入,在这样的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将学生的目光移向公益、民生问题,使学生看到物质利益之外的东西,进而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就业,以更深邃的思想思考就业。经过公益创业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就会更容易考虑到民生需要,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物质利益。
1.3 培养高素质人才
许多人对高职院校有认识上的误区,觉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技术工人,这种认识误区在学生家长和学生群体中也有不少,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加重视技能的学习,而容易忽视个人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技能,培养高技术人才,还需要重视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公益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教授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素质,并在其中融入公益理念,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2 就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原则
2.1 将公益理念内化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一,人才需要拥有理论知识。这一点许多学校都能够认识到,并且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都能很好地践行这一点。其二,人才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即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许多高职院校也做得很好。其三,人才需要拥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具有历史使命感。许多高职院校现行的教育体系都难以实现这一点,这也是公益创业教育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因而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将公益理念内化于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育,创造经济价值,同时重视创业的社会价值,树立公益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为社会服务。
2.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公益是公益创业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要素,也是区别于传统创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既然要重视公益,那么就需要重视社会问题,以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创业的方式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以此满足社会需求。由此来看,社会需求与公益创业关系紧密,脱离了社会需求,公益创业就没有了着手点,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将其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学校需要重视以社会需求为指导,教学过程与评价中,学校也需要社会需求的融入。
2.3 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公益创业教育重视公益观念的渗透,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相契合,因而兩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职教育中,通识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学校应在公益创业教育中,重视专业教育,同时在其中融合通识教育。实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而实施专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基础上创业,以此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防止人才培养同质化。
3 就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构建“校政社企”联动机制
公益创业教育中,既有公益的元素,又有创业的元素,本质上是物质利益与民生需求矛盾的调和,也是两者发展的统一。在我国政府的工作中,民生问题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为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学校还需要寻求社会的支持。在公益创业中,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由此来看,公益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应重视“校政社企”的联动,并构建相关的机制,以此推动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在这个联动机制中,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发挥主导作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共享资源,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政府能够颁布政策,给予制度保障,对于公益创业教育,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支持教育的开展,还应重视公益岗位的开发,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社会可以提供组织保障,协助学校和学生开发公益项目,并与学校进行教育对接。在公益创业教育中,企业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分析,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并协助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教育体系构建中,学校需要充分调动各方,促进各方协调配合。
3.2 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在根据学生兴趣,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知识体系,并整合可用的教学资源,最终形成教学模块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模块间的联系,从而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创业教育中渗透公益理念,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将公益创业教育重点安排在第二学年,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之后,对专业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在这个时候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知识教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七个模块:其一,公益创业学。在这个模块中,教师需要讲述公益创业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认识公益创业的概念,明确公益创业的过程,并掌握基本的技巧,同时在该模块中,教师还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二,创业案例。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应搜集多种公益创业实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模拟创业实践过程,让学生以决策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创业中的危机,并学会转化危机。其三,项目策划。在这个模块中,教师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开展项目策划相关内容的教学,包括策划书的内容、格式等,通过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编写策划书,同时对创业有深入认识,并综合考虑创业中的各要素。其四,团队管理。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述创业团队的基本内容,包括演化机制、内涵、结构等。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分析团队的建立与管理,提高学生的团队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其五,财务管理。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述创业中容易产生的财务问题,并教授如何解决财务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讲述常见的融资方式,比如租赁融资、众筹等。通过该模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并增强学生的风险控制能力。其六,公益法。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述公益法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深入认识公益法,从而在创业中有的放矢。其七,志愿组织建设。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应讲述志愿者的相关内容,包括招募、培训等,同时,教师还应讲述管理技巧。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内容,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有所侧重地安排模块教学的时间。
3.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有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管理,也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对于公益创业教育,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都有所涉猎,但是并没有实现系统化的培养,缺乏完善的培养模式。因此,学校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益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三级:其一为公益认知,即使学生充分认识公益事业。其二为践行公益创业,即将公益创业落到实处。其三为内化公益理念,即使学生树立公益理念,拥有社会责任意识。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构建项目参与模式,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从而实现培养目标。从教学方式的层面来讲,学校可以使用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4 丰富实训形式
为有效推进公益创业教育的实施,学校应在以往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丰富实训形式。首先,建设创业孵化园。孵化园成立后,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进入孵化园开展公益创业项目,同时,学校应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其次,完善第二课堂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公益创业活动,比如公益创业大赛、文化节等。最后,建设仿真实训室。高职院校可以仿照真实的创业过程,为学生在校内建设实训室,借助计算机软件的便捷,搭建实践模拟平台,引导学生使用该平台,学习了解创业过程。此外,学校还应拓展实训场域,与校外企业合作,鼓励学生进入企业真实地感受公益创业环境,学习公益创业知识。
3.5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提高公益创业教育效果,学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当前,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师资结构较为单一,许多教师创业经验不足,不了解市场需求,难以指导学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应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学校需要为学生配备足够的教师资源,比如对每6名学生,安排两名教师,其中一名需要为专业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教师、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6 健全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也是后续教学开展的重要参考。对于公益创业教育而言,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发现学生的问题,也有利于找出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改进教育指导方式,从而优化公益创业教育。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来看,可以综合各主体,包括教师、社会、企业等,实现全面的评估。从评价内容的层面来讲,一方面应评估公益创业的效果,另一方面应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益创业教育是学生就业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公益创业教育的意义,明确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这些原则。对于教育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可以从教学设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着手。公益创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之后的教育中,高职院校应持续完善体系建设,促进公益创业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董晓云.就业视域下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3):25-28,32.
邵权,潘彦维,子明高.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数据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S1):164-166.
吴成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以岗位创业为导向[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20(2): 27-33.
赵妮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大学,2021(19):48-51.
杨庆生,吴振财.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1,30(2):57-60.
怀鹭鹭.高职院校创业就业教育内部支持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4):263-264.
李晓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作家天地,2021(7):186-187.
石东龙.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