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广
摘要:积极地立足于深度学习视角下来推进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是新课改和新形势背景下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共识,同时也是数学教师抓住有效教学牛鼻子的重要举措。还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地理解深度学习视角下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并积极地结合深度教学现状,全面的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对策,以更好地强化深度教学实施,服务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化培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全面的基于深度学习视角推进有效教学研究和探索,进一步助力教学潜能的释放,已经成为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共识。但在深度教学研究实施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和瓶颈环节,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地强化问题驱动,全面的结合深度学习视角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进一步探索高质量推进深度教学实施的对策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一、注重问题驱动,指引学生思路
积极地强化对学生的学习启发,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沿着正确的路径开展学习,是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突破口,而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来看,还存满堂说教和满堂灌输的突出弊端,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启发。需要数学教师直面深度学习中存在的瓶颈,并积极地在教学中注重问题驱动,以有效的让学生沿着高质量的问题开展更为深入化的学习。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小节内容时,教师要强化问题驱动。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征?如何表示函数?等等,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教材阅读和问题思考。教师则可以借助灵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并注重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如当学生对问题回答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耐心进行问题的讲解,同时教授给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发散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实现高质量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化培养。
二、强化分层教学,实现差异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在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并积极地開展高质量的分层教学,以在分层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一步强化深度学习实施,从而提升深度学习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授《指数函数》小节内容时,教师要强化分层教学。一方面,要合理分层。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地借助线上摸底考试、综合测评、课堂评价、客观观察等多种方式,对班级每个学生基本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和个人特质等进行精准化和全面化把握,并按照学生的特质不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另一方面,要强化分层教学实施。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设计包括基础理论学习、提高内容学习和拓展延伸学习的分层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水平有选择的进行学习,教师则要积极地强化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注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基础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要积极地引导提高层次学生强化拓展和延伸学习,继而以分层教学为依托,更好的强化深度学习实施。
三、引入丰富活动,带动学生参与
全面的带动学生参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师提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主动选择。而从目前的数学课堂深度教学实施和组织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热情不够强,使得最终的深度教学效果打了折扣,也不利于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化培养。还需要高中数学教师直面深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通过引入丰富化的游戏活动来进一步带动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效果的不断跃升。例如,在教授《对数函数》模块内容时,教师要引入“对数函数图像绘制大比拼”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灵活小组划分,并引小组为单位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特征进行深入讨论,同时结合知识掌握情况开始绘制对数函数的基本图像,教师则要积极地强化对课堂活动秩序的维护,并注重启发学生活动思维,及时指出学生绘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学习步入纵深,继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益和质量的不断跃升。此外,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合理选择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的,精准进行活动组织,还要积极地注重活动引导,启发学生活动思维,并注重活动后的总结和归纳,进一步以深化学习为主题强化活动实施,助力每个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进一步深化自身认识,全面的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进一步探索有效教学的对策和方法,并在具体的深度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破解存在的瓶颈,进而借助良方妙药来强化深度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1]陈伟民.如何在高中数学深度学习中提高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81-82.
[2]鲁伟阳.基于深度学习的“导数的概念”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1):26.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深度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0302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