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新工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研究述评

2021-12-24 12:14周婧罗盛锋周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互动

周婧 罗盛锋 周琰

摘要:区域新工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经济结构协同发展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学界对新工科专业建设、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新工科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区域新工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互动

“新工科”自2017年提出以来,经历了从提出概念到形成共识,再到深入推进的发展历程,引发国内外教育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一系列新工科建设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正逐步改变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面貌。当前,全国各地高校也在深入探索并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强与地方产业的联动发展,学界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综合来看,针对区域产业发展进行新科工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的主题与内容概述如下: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研究

学界对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关注度较高,从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及建设途径等各个角度进行论述,其研究主题总体上分三类:一类是立足于宏观层面,对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整体的走向进行研究,并从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寻求新工科专业建设的策略和途径。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020)提出新工科应勇立潮头、赋能未来,做好理论先锋、标准先锋、方法先锋和实践先锋,在高等教育变革中起领跑作用。[1]清华大学的林健教授(2017)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分别给出新工科建设的具体建议,并认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应该聚焦在新工科平台的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新工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和新工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几方面。[2]一类是着眼于中观层面,以区域经济结构的特征和需求为基础,研究相关省市高校专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方向。如陈莉(2019)以湖北为例,提出政府、高校和相关行业企业三方协同主体互相配合,提高新工科建设的整体效能;要加强工程科技人才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要在新工科系统内部形成有序结构,实现新工科建设的自我发展。[3]李娅菲(2019)则研究了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问题,提出实施新工科专业调整要为新兴产业服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专业质量评价,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推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探索未来技术学院等建议。[4]还有一类落脚于微观层面,对各类学校自身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调整的经验、措施等进行研究。如李正良等(2018)对重庆大学新工科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索,他认为要构建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推进本科生跨界培养。[5]王坤等(2018)以中原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以重点学科为契机、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认证为导向、教学质量为抓手、让该专业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有所作为。[6]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研究

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是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1.我国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的历史演变研究。如曾冬梅(著作,2004)和周光礼(2009)等学者对我国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做出了学理分析。2.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例如宋宏等(2009)着重分析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的关系,认为专业结构调整应该变计划导向为市场导向,从高教课程设置这一基础和“源头”上调整专业内涵。[7] 陈万明(2012)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质上存在着互动和协变关系,两者之间的相直接时滞为3年,间接时滞为7年。[8]3.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途径研究。鞠晓红(2020)认为高校通过贯彻国家宏观政策主动迎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明确教育功能定位集中优势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等措施,开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9]张俊青(2020)对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做出了分析。他认为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10]

(三)新工科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的相关研究

不少学者对新工科建设与地方产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性、问题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刘坤和陈通(2020)提出了建立增量优化“需求—布局—联动” 机——健全传统工科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机制,实现新工科“新专业”与“新要求”良性互动关系。 [11]施晓秋、赵燕等人(2017)从新工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出发,分析了地方院校现有工程教育体系与新产业、新需求之间的不适性,提出了依托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创新创业融合,建设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并给出了一个面向新产业和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产、科、教、创四位一体协同平台”原型设计。[12]

二、国外研究

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学界也普遍认为工程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相关。如,《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2006)中提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素养的人才,并称其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Gonzalo Valdés Gonz(2018)認为工程教育与生产部门的技术发展联系密切。[13]

为满足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产业发展与技术发展的需求变化,发达国家也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美国表现的尤为明显,政府对专业设置不做统一管理,美国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情况对学科专业设置及时进行调整。[14]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的举措和效果举世瞩目。德、英、法等国家都对其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德国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工科专业、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法国的通识教育和分类发展,都对我国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三、文献述评

(一)在研究内容上,目前国内外关于工程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较为成熟,对新工科建设的关注热度也较高,从新工科的内涵、特征等角度为切入点进行论述,通过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对新工科专业建设提出相关建议,但是聚焦到一定区域内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的研究比较少。(二)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侧重对工程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描述和原因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工程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微观层面的实证与定量研究较少。(三)在研究视角方面,现有宏观层面研究居多,对区域性中观和微观层面研究相对较少,对区域高校新工科专业结构的系统调查与研究更是极少涉及,理论滞后于實践的发展与需要;并且关于新工科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教育系统内部来展开的研究,较少融入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来揭示一定区域内新工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互相促进的机制。总之,新工科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经济结构协同发展是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调整专业布局、改造升级传统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来应对未来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岩.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

[2]林建.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

[3] 陈莉.新工科建设与地方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D]. 武汉理工大学,2019

[4] 李娅菲. 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9

[5]李正良,廖瑞金等.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

[6]王坤,成晓哲,李其松.“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河南高教,2018(10).

[7] 宋宏、夏焰.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机理与路径选择[J].江淮论坛,2009(05).

[8] 陈万明.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9] 鞠晓红.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2)

[10] 张俊青. 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20 (06) .

[11] 刘坤,陈通.新工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3).

[12] 施晓秋,赵燕,李校堃. 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

[13] González, Gonzalo Valdés,Challenges faced by Engineering Schools regarding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ability[J]. Ingeniare : Revista Chilena de Ingenieria,2018,26(1) .

[14] 林健,胡德鑫. 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于美、英、德、法四国的范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 .

作者简介:周婧(1980-),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战略研究;罗盛锋(1977年-),男,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周琰(1990-),男,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自筹经费重点课题“基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广西工科院校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2021B127),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地质类高校新工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E-KYDZCH2020181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互动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互动模式下的幼儿美术创作教学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