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丽
摘 要: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党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新时代,我们应赓续党史精神,践行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向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继续迈进。本文以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艰难性,从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积极作用、加强党史文化宣传教育、提高乡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实践策略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辉煌灿烂的革命精神,正是在这种革命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育人价值。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党史的指导思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展现出革命精神资政育人的深厚力量。
一、党史教育
(一)党史教育的基本内容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夷的步步进逼和阶级矛盾的不断分化促使华尊夷卑的传统文化观念逐渐瓦解,社会先进分子开始救亡图存、顽强求索民族复兴之路,然而几十年进程的思索皆未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出路,社会陷入了一片黑暗动荡之中。国民革命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反复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第一个百年征程。长征时期,为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结合革命现实的基础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此走上了全新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立足于社会现实,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发展战略,中国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2021年伊始,我们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并将在“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总目标迈进。[1]
(二)党史教育的精神内涵
1.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心深处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动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不断实践着这一精神品质。处于现代化建设关键期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应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一往无前、苦干实干的奋斗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2]
2.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从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发展战略,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始终是我党孜孜以求、不断坚守的伟大精神品质。新时代,我们更应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向着民族复兴这一伟大愿景不断奋进。
3.执政为民的公仆本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简洁有力的话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实践奋斗目标和宗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信仰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观、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干担当践行为民许下的诺言,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3]
(三)党史的教育意义
1.党史精神是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来源。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村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融会贯通,而党史精神是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论来源。在长期的农村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摸索形成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布局。
2.党史精神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党史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培养人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蕴含其中的党史精神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纽带,更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柱。没有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党史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根本无法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艰难性
(一)乡村发展质量效率较低
其一,在乡村经济结构中,农业仍是带动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使得农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较大。其二,在农业生产中,以小农户为主导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则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样的生产运作模式导致其产业聚集化程度低,无法有效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其三,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業经济发展效果较低。此外,因当地农产品供销仍以大路货为主,导致其产品同质化严重不足,农民即使丰收,其收入也难有较大提高。[4]
(二)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其一,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当前,乡村医疗保健服务、休闲娱乐设施、环境质量等落后于城市基础文化建设,城乡间差距较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其二,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发展方式的改进、农村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村收入的提高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尽管当前我国已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总目标,乡村的发展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总体来说,城乡间仍存在巨大的发展沟壑,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
(三)乡村可持续发展难度大
其一,受传统耕种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农民往往施用化肥来进行农业生产,但化肥不合理施用导致农业用地土壤板结、酸化以及耕作层变浅等问题逐渐凸显,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二,在水利资源灌溉方面,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其三,农村还存在大量以自然环境换农业经济发展的行为,例如占用耕地挖沙、挖矿、伐林建场、超载放牧等不合理的农业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自然生态。实现农村农业的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四)乡村优秀人才严重匮乏
古往今来,人才永远是发展的核心要义。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优质人才的匮乏是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第一,优质人才短缺。城市丰厚的工资待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大量农村高文化水平的青壮年。当前,农村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人口总数的10%,严重不平衡的人口结构使得农业生产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第二,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教学师资整体水平较低,再加上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形式单一、培养内容贫乏,导致其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大现代化发展。[5]
三、以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
(一)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积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协调。第一,培育优化特色品牌产业,探索切合乡村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原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帮扶的6个贫困村,持续实施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帮助贫困村制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打好特色牌、绿色牌,帮助提炼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了必隆富硒鸡、大史云耳、大慈野鸭、怀利村潭龙山山茶油、思侯麻鸭、小瑞高山脐橙等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形成了 “一村一品牌”的良好局面。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生态、自然为主打宣传策略,吸引游客驻足,同时在旅游观光的基础上提高乡村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推动“旅游+农产品销售”的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第二,政府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资金扶持机制,推动乡村医疗卫生、交通道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另一方面将民族文化、党史文化等元素积极融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极具现代气息和党史精神内涵的乡村基础设施。第三,政府应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升级改造村内医疗卫生、群团服务、生产技术、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并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村民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接受党史教育思想的洗礼。党员干部应深入群众,切实做好走访到家、讲史到家、工作到家、育情到家等工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长期慢性病家庭配备联系家庭医生,定期组织上门诊疗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增强村民群体对于党的信赖和拥护,引导其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6]
(二)加强党史文化宣传教育
加强党史文化宣传教育应从村内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两方面着手。从党员干部方面看,其一,应当加强党员干部的人事管理,将党的宗旨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党史教育能够贯彻落实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同时开展唱红歌、诵经典等形式多样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将党史教育真正植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其二,政府应引导群众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方面依托村内宣传栏、广播站等宣传载体加强村民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了解认识,引导村民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7]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优秀返乡创业能手”“好媳妇评选活动”等活动,营造良好文明风气,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提高乡村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第一,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强化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整体上对环境保护作出战略部署和安排,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村民从思想和实际两方面认同、接受、实践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第二,积极践行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优化治理。对已遭受破坏的农村土地、水资源等进行针对性修复,制定严格、明确的生态保护规章制度,牢筑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根基。第三,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一方面引进城市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内容强化村内生活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由党员干部带头引领村民定期参与卫生志愿服务,确保乡村环境的干净整洁。[8]
(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鼓励返乡人才建设家乡。农村外出工作的人才中有企业家、大学生以及各类技术工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技能,同时也是最懂乡村的人,能够很好地融入这块土地,政府应当为其返乡创业提供各类优惠条件,促进其建设家乡。第二,吸引高质量优秀人才支援乡村建设。政府应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宣传教育,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第三,加强村民的文化教育,为村民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引导其利用新技术、新科技进行农事生产活动。例如,广西乡村振兴学院挂靠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已成立玉林、贵港、象州等3个分院。广西乡村振兴学院立足广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开展技能培训为重点,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乡村实际,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举办了“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 “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等活动,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此外,政府还应当完善乡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乡村教育综合实力,使乡村教育同城市教育逐渐接轨,培养出更多优质青年人才。[9]
综上所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从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积极作用、加强党史文化宣传教育、提高乡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馆校合一视野下大学生党史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J].大学,2021(24):87-89.
[2]广西壮族自治区关工委部署宣传和助力鄉村振兴工作[J].中国火炬,2021(06):7.
[3]郑昌东. 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及路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4]杨晓辉,钟坚龙.乡村振兴视角下革命老区发展路径探析:“红色引领与绿色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18(04):51-55.
[5]左停,刘文婧,李博.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21-28+165.
[6]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37(11):2127-2140.
[7]何广琼.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共党史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02):81-83.
[8]宗瑛,等.“红色乡村+绿色生态”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19(11):35-36.
[9]李健芸.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123-12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项目“农类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025)
(作者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及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