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 李影
摘要: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目标指导下。响应国家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和《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文件,结合当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实际,宣传冰雪运动文化,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校园体育的融合,丰富医学院校课外群体活动项目。分析开展雪垒运动所需场地、器材、人员等条件,结合雪垒运动特点分析其各项技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设计推广方案。
关键词:冰雪项目 冬奥会 雪垒运动 身体素质 推广方案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0(b)-0000-00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Program of the Snow Base Project in Medical Schools
LEI Ming LI Y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mportant goal of "Drive 300 million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ice and snow sports", in response to the National documents:
Key Words: Ice and snow events; Winter Olympics;Snow base sports;Physical quality; Promotion plan
北京市成功申辦了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这一成功促进我国的冰上雪上运动的发展,为冰雪运动的带来契机。近几年,我们国家冰上雪上运动的快速发展,为全方位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开展冬季奥运会所需工作的思想工作和发展好冰上运动与雪上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1]。按照我国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党中央对冰上和雪上运动开展的总体要求,要发展健康繁荣的冰雪运动,同时满足体育卫华要多样性符合群众需求,国家体育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将冰上和雪上运动导向大众能参与,推广冰上和雪上运动成为休闲体育健身项目,为满足社会大众,包含老、中、青及少年儿童和不论男女都可参与的多重赛事[2]。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指出:要发展我国青年、少年在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的技术技能,着力普及大众能参与的冰上和雪上运动项目。全国各地各级别的体育和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工作,促使校园体育运动中加入冰上和雪上项目,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体育课中开展冰上和雪上运动项目教学。普及发展青年、少年冰雪项目,推进“校园冰雪计划”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 [3]。2019年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四部委联合发布《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学校体育中可以将冰上雪上运动项目知识纳入到教学大纲中。引导各地广大青年少年从关注冰雪到喜爱冰雪最后到参与冰雪。丰富课外冰雪项目体育活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冰上和雪上运动项目丰富校园文化,将课外活动多样化,促进冰雪运动在校园中发展。可以建立校内课余训练体系,从而开展竞赛。鼓励高等院校中增加开设冰上雪上运动项目,成立冰雪项目运动队。鼓励全国各地推广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安排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创造建立冰上项目、雪上项目特色学校[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之年的开局,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呼应着高质量发展时代命题,而冰雪运动带来的健康和欢乐,正垒筑起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基石。雪垒运动对于人体心肺耐力、肌肉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以及领导力 、执行力、应变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方面都有提高。
1开展现状
在杨三军、刘波的《冰雪运动进校园与体教融合的内在关联和经验借鉴研究》中提出我国的冰雪运动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属于典型的“小众项目”。面临着冰雪运动场地严重不足、缺少统一的冰雪运动课程标准、冰雪运动的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5]。曹英、程传银、董鹏等人的《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机遇、问题及策略》一文中提出冰雪运动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急需推广的一项运动,因此,开发与建设好校园冰雪运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便于操作的实施方式以及全面的评价机制是冰雪运动课程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6]。
雪垒运动作为新兴民族传统体育雪上项目,自2016年11月正式启动。2018年12月,举办北京市阳光体育·雪垒交流赛。 2019年3月,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第一届阳光体育-雪垒大赛,同年9月,雪垒项目作为北京代表团唯一一个雪上项目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目前北京市已有十余所小学的体育活动开展了雪垒运动,但在中学及高校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雪垒运动作为雪上团队对抗项目,受众人群广泛。不仅限于在雪上采用雪球进行活动,还可在室内体育馆或室外运动场等平坦场地采用替代球进行开展,综上所述雪垒运动适合在普通高校的学生及教职工中普及和开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雪垒项目在普通高校的推广方案。
2.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开展雪垒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目标指导下。响应国家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和《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文件,结合当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实际,宣传冰雪运动文化,推动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校园体育的融合,丰富医学院校课外群体活动项目。同时提高学生身素质,培养学生運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3.1.1雪垒运动开展条件分析
雪垒运动起源于我国的鄂温克族。是雪上团队对抗项目。比赛双方利用比赛球相互投掷。赛制为三局两胜制,每局3 min。率先拔下对方旗帜或比赛结束时场上剩余人员较多一方,即取得比赛胜利。此项运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如表1所示。
分析雪垒竞赛规则,根据表1可知,雪垒运动可在雪地用雪球进行比赛,也可以用替代球在平坦的非雪地场地进行比赛,标准场地为36米×10米长方形场地,调查发现北京高等院校具备符合雪垒竞赛要求的场地,且多数院校具有竞赛所需队旗、号码衣等器材,比赛所需的替代球、护具及掩体需要另行配备。
3.1.2雪垒运动技术特点分析
雪垒运动作为团队对抗项目技术动作多样化,比赛中运用跑、跳、投等基本技术动作和团队战术配合,多路径、多结构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组织判断能力。具体技术特点详见表2。
根据雪垒运动竞赛规则及表2所示,在每局比赛打满的情况下,完成一场比赛需要参赛9分钟,在双方高强度对抗下,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肌肉耐力和心肺耐力。投掷比赛球过中场需要较好的上肢力量。比赛中运送雪球、拔旗等技能对下肢力量和速度的要求较高。在躲避来球和移动中投掷对方队员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身体协调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和灵敏性。整个比赛中对局面的掌控、战术的执行和团队配合不仅提升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更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3.2开展雪垒运动执行方案设计
3.2.1举办知识讲座。
在首都医科大学讲授有关冬奥会历史及发展以及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比赛场地等内容,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普及冬奥知识,讲好冬奥故事,提升冬奥会影响力,动员医科院校青年关注冬奥、支持冬奥、广泛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活动。引入民族体育项目“雪垒”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了解雪垒运动,从而推广该项目。
3.2.2组织雪垒项目规则培训
通过规则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正确地传播比赛方法,规范地参与组织雪垒比赛。多角度理解比赛,多方向提升自身能力。
3.2.3组建雪垒俱乐部并组织校内比赛
筹划组建雪垒俱乐部,让一部分学生深入学习雪垒运动技术技能,通过训练增强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同时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校内学生进行雪垒比赛,运用实际比赛推广普及雪垒运动。让更多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学习、理解、体会雪垒运动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EB/OL].[2018-09-05].http://www.gov.cn/xinwen/2018-09/05/content_5319465.htm?_zbs_baidu_bk.
[2] 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EB/OL].[2016-08-29]. 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73663/content.html.
[3] 教育部等四部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
指导意见[EB/OL].[2019-06-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6/201906/t20190613_385735.html.
[4] 郝思田.欧美冰雪运动强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开展的启示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0.
[5] 杨三军,刘 波.冰雪运动进校园与体教融合的内在关联和经验借鉴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3):105-113.
[6] 曹英,程传银,董鹏.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机遇、问题及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11(11):11-19.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冰雪项目进校园—雪垒项目在我校推广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21RWJYJX03)。
作者简介:雷鸣(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李影(1989—),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