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设施温棚品质番茄亚蔬12号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2021-12-24 06:47:32陈绍贤乐细娥吴翠云
长江蔬菜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主脉穗果口感

陈绍贤 乐细娥 吴翠云

广州亚蔬园艺种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陈绍贤任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这是一家按农业农村部新标准配置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专注于番茄、茄子、辣椒、南瓜、节瓜、冬瓜的选育、开发、生产与销售。经广东省审定和农业农村部登记通过的品种有16个,个人和单位获得了2017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陈绍贤曾在广东省种子进出口公司任职10年,从事过种子销售、进出口业务、品种选育、繁种基地生产管理、蔬菜栽培生产管理及种子仓储物流管理,其对蔬菜繁育、栽培生产技术、种子学、植物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导读:亚蔬12号水果番茄,亦蔬亦果,口感好,又耐长途运输。介绍了亚蔬1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设施栽培方法,主要包括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授粉留果、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并提出了注意事项,供种植户参考。

一直以来,普通番茄的定位都是菜用,以满足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了适应长距离运输,硬度高成了番茄的育种目标,但片面追求高产和硬度,牺牲了番茄的口感和风味,生活中出现了“番茄炖牛腩,牛肉熟了,番茄还不烂”的情况。且因种植面积的扩大,硬果番茄市场呈现严重饱和状态,连续多年多地出现滞销现象。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提升,市场对番茄果实硬度的要求已经降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番茄的口感和品质,需要“有番茄味的番茄”,在此背景下,亚蔬12号水果番茄随之诞生,其亦蔬亦果,既有良好的口感,又相对耐长途运输。

设施番茄,以其产量高、效益好而得到广大菜农的青睐,要想种出好番茄,好的品种和良好的栽培环境缺一不可。长期的实践认为:要用良种、良肥、良药、良方,才能获得好吃、安全、优质的番茄。

1 特征特性

亚蔬12号水果番茄为杂交品种,其抗病毒病、抗根结线虫病,熟果深粉色,有足够的硬度,较耐储运,在适当预冷情况下,夏天货架期7~8天,单果质量80~160 g,糖度高、酸度小,在标准肥水管理条件下,能达到整株果实口感一致。要求糖酸比为7.0%~9.5%时,667 m2产量为3 000~5 000 kg;糖酸比为9.0%~10.8%时,667 m2产量为2 000~3 000 kg。

品种登记编号:GPD番茄(2019)440312。

2 栽培要点

2.1 育苗

按2 500~2 600株/667 m2的栽培密度育苗,此外多育5%用于补苗。用50℃温水浸种5 min,待自然冷却后继续浸种6 h,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种子表面的水分,待播。

将枯草芽孢杆菌拌入商品育苗土中(1 kg枯草芽孢杆菌拌60盘72孔育苗盘基质),拌匀后装入育苗盘,播种,播后铺1 cm厚的营养土,然后浇透水。5~6天后,种子发芽率达60%时,喷施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预防猝倒病,2片真叶时再喷1次。育苗温度以28℃为佳;种子萌动期适温30℃,后期温度保持在28℃。冬春4~5片真叶时可定植,夏秋3~4片真叶可定植。

2.2 定植

①定植前准备 a.棚室准备。棚室顶放风口和前放风口安装100目以上的防虫网。棚室前设置排水沟。

b.土壤处理。6~8月采用高温闷棚,同时要求棚内湿度达到70%,达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灭杀土壤病原菌的目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每667 m2均匀撒施腐熟牛粪、羊粪、猪粪或鸡粪等禽畜腐熟粪2.6 t(最好含20%玉米秸秆或水稻秸秆),过磷酸钙50 kg,硅钛肥50~100 kg,硫酸镁20 kg,贝壳粉或牛骨粉50 kg,然后深翻30 cm,再用开沟机起垄,作成宽60 cm、高20 cm的南北走向的高畦;保持土壤含水量60%左右,盖地膜,然后关闭最外层大棚膜的上下通风口,有破损处要用胶带粘好。闷棚期间,棚内最高气温可达70℃,地表温度可达到50℃。地温50℃连续保持800 h以上(北方晴好天气约25天),可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防治土传病害如番茄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高温闷棚结束后,打开最外层大棚膜的上下通风口,揭除地膜,用旋耕机旋平旋匀,晾晒土地7天后备用。

c.整地、施底肥。至少提前半个月整地,结合整地施肥,667 m2施腐植酸5 kg、EM菌剂1 kg、枯草芽孢杆菌1 kg、自制氨基酸100 kg作基肥,然后用旋耕机轻旋一遍,整畦备栽。

②定植时间 根据茬口安排,北方冬春茬10月1日至翌年2月10日定植,秋茬7月15日至8月30日定植,播种时间根据定植时间及当地的温度调整。

③定植密度 单秆整枝,亚蔬12号叶片小,可以适当密植,667 m2栽植2 500~2 600株。

《条例》中关于饮用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防汛抗旱、岸线保护等均有明确要求,建议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狠抓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加强岸线管理和河道巡查,进一步加大省市联合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处理水事纠纷,共同维护太湖流域水环境,维护法律尊严。

④定植方法 将那氏778诱导剂500 mL对水60~80 kg进行苗盘处理,每盘蘸0.5 min,第2天上午即可定植。

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90 cm、小行距60 cm。在距垄中心15 cm处,左右两边各铺设1条滴灌带,滴孔间距不超过20 cm。夏秋采用平畦定植,冬春采用高垄定植(垄高30 cm左右)。冬春茬定植后第一水滴灌量要少,一般10~15 t/667 m2;夏秋茬定植后第一水要多,应将土壤灌透,一般30~40 t/667 m2。浇缓苗水时,667 m2随水施硫酸镁1 kg、硫酸亚铁1 kg、农用酵素1 L。

幼苗开始扎根,地面见干时划锄,用锄头斩断上层毛细根,促使根系下扎,为培育深根系作准备,此时地面不干不浇水。

2.3 田间管理

①温度 缓苗期间,白天宜尽量保持温度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4~18℃,生长期保持白天22~30℃。秋冬季节,若棚内温度过低,则可采用增温块、暖风炉等方式提高棚内温度。

②光照 采用EVA薄膜或PO膜覆盖,使用反光膜增加棚内光照强度。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保持棚膜整洁,以增强透光性,连阴天使用补光灯补光。

③水分 宜小水勤浇,至第1穗果坐住后,开始大水大肥,总体上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5%~80%。第1穗果进入转色期后,适当控制浇水,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

④追肥 平衡施肥,定植后,每667 m2施腐植酸1 kg、氨基酸100 mL、海藻酸100 mL等水溶肥3次,随水滴灌,从定根水开始,每10天1次;苗期,叶面喷施0.100%~0.125%磷酸二氢钾液;花期,每667 m2交替施硼肥250 g、糖醇钙25 mL和海法钾肥10~15 kg,每10天1次,共3次,可预防脐腐病和裂果。

番茄进入膨果期后,667 m2施硫酸镁1 kg、硫酸钾5 kg、硫酸锰1 kg、硫酸铁1 kg,随水滴灌,每10天1次,连续3次;至第1穗果快转色时,则只施硫酸钾,每次每667 m2施8~10 kg,每15天1次,直到第6穗果摘完,一般不超过5次。大量元素水溶肥可在第1穗花开放后施3~4次,第1次施3 kg/667 m2,第2次5 kg/667 m2,第3~4次则施15 kg/667 m2,每10天1次,可同时配施甲壳素、腐植酸、氨基酸、海藻肥以及生物菌肥等。

⑥植株调整 采取单秆整枝,一般苗高45 cm时选择晴天下午进行第一次整枝,及时去掉多余的侧枝,并用绳吊起主蔓,每5~7天人工缠绕1次,保持主茎向上生长。

根据品种特性,留4~6穗果后,在果穗上保留2~3片叶,即可摘心。为提高果实品质,尽量晚摘除底部叶片,一般果实进入转色期再去除该果穗以下所有叶片,保证通风透光。

2.4 授粉留果

提倡采用振荡授粉器或熊蜂等授粉,也可用防落素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根据品种特性,一般每穗保留3~5个果实,摘除多余的果实和发育不良的果实;第1穗花,必须摘除畸形花,并且每穗只留3个或3个以下果实;从第2穗果开始,每穗可留4~5个整齐果实。

3 病虫害防治

3.1 大棚番茄的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灰叶斑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软腐病、溃疡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粉虱、蚜虫、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等。

3.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4 适时采收

亚蔬12号属口感型番茄,七八成熟即可采摘,切记不要等到完全成熟再采收,否则影响口感。

5 注意事项

营养生长期间缺氮,番茄植株会变得纤细,花也开得很小,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这时应从上向下观察叶片,判断是否需追肥。如果氮肥过多,番茄叶片主脉部分隆起;氮肥量刚好,叶片主脉是平的;氮肥过少,叶片主脉部分下凹。氮肥由多到少,叶片主脉表现为:隆起→变成平平的→凹陷。维持叶片主脉平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叶片主脉开始凹陷则应及时追施氮肥,施用量根据叶片凹陷程度而定。

猜你喜欢
主脉穗果口感
日光温室不同果穗番茄品质差异性研究
蔬菜(2023年6期)2023-06-19 07:41:02
不同施氮量下烟叶的主脉特征和烘烤特性及其关系研究
烘烤中烟叶颜色值与水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饮食科学(2019年5期)2019-11-21 13:17:53
巧理文章主脉,促进阅读教学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电脑迷(2019年1期)2019-01-30 06:43:18
中部烟叶主脉的力学特性试验
番茄整枝有技巧
今日农业(2018年5期)2018-03-24 05:53:12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30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