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快速康复预后研究

2021-12-24 17:03:14解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2期
关键词:造口肠梗阻结肠

解莹

直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因为肿瘤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的原因,术后有>50%的患者需要进行直肠癌永久性造口,这种结肠造口对日常排便方式进行了改变,人体无法随意控制排泄,对身体造成巨大损伤的同时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且还会伴随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干预,及时使患者接受并适应术后状态,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出现[1]。常规干预主要关注术后体征的恢复等,对于造口的康复存在欠缺,而快速康复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模式,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在完成与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目的的同时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生活和活动能力,不仅可以使机体功能及时恢复,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使患者可以早日回归社会[2]。本文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快速康复预后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在本院84 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盲选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2 例。参照组男22 例(52.38%),女20 例(47.62%);年龄38~68 岁,平均年龄(50.21±6.76)岁。实验组男23 例(54.76%),女19 例(45.24%);年龄36~68 岁,平均年龄(50.76±6.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肠镜、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癌[3];②择期开展手术,并术后保留结肠造口;③实验方案提交至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④患者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指标: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精神障碍、抑郁患者;③无完整临床就诊资料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术前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协助完成各项检查。术后做好饮食、健康教育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在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给予快速康复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患者术后4 h即开展早期进食,在漱口、吹气球后咀嚼口香糖,并给予200 ml 糖盐水口服,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在手术完成后1 d 给予康复营养粉等流食,夹闭尿管,及时恢复膀胱功能。待人工肛门袋排气后即给予患者半流食;患者在术后麻醉苏醒后即进行四肢伸展、翻身、拍背、咳痰等活动,在术后1 d 即开始进行全身伸展运动,将导尿管拔出后即安排下床排尿。术后第2 天即进行离床活动,及早恢复运动功能;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对个人素质进行评价,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其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疏导工作。详细讲解造口的清理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准备好迷你造口袋及相关设备和用品,尽量减少造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使患者尽早接受造口的事实,并鼓励家属参与,提升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书法、音乐以及绘画等活动,培养其兴趣爱好,提升自尊水平;在住院期间即对造口袋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防止出现异味等问题,并保证患者在医院中即可学会使用,同时也将方法告知患者家属,使其可以掌握造口清洗、拆除等方法,以提升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更加全面掌握使用方法,在早期即可做好造口袋的相应处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术后至出院阶段感染、吻合口瘘、造口水肿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发生肠梗阻2 例,发生率为4.76%;参照组术后发生肠梗阻8 例,发生率为19.05%。实验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

3 讨论

随着饮食、生活、环境各个因素的变化,直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并趋于年轻化。该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血便、腹泻等症状,局部腹痛,在疾病确诊后一般建议尽快切除肿瘤组织。但是直肠癌发病位置特殊,一般在术后需要建立临时或者永久性的结肠造口,这种造口的使用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了较大的损伤,而且导致排便方式改变[4],对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心理受到巨大的打击,对术后的恢复不利,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康复干预措施,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科学指导和干预,以提升患者生存能力,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出现[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快速康复干预以康复为基础,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使其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或全部做到疾病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快速康复干预在结肠造口患者中使用[6],通过术后早期进食促使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在术后早期使患者可以适应造口的使用,机体对于术后的变化尽早适应,以减少后期因为机体适应性不足而导致的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7]。在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及时恢复胃肠道以及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8],时刻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耐心、做好心理工作,不允许有任何讥笑、讽刺的言行,积极与患者开展沟通,使患者可以积极面对疾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积极应对疾病,掌握造口护理等方法;对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9],包括造口的使用方法、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使其掌握造口的使用技巧,提升对造口的认知,降低对该方法的排斥性,对造口的护理更加规范,可降低造口水肿等发生率[10]。

综上所述,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干预可以促进预后恢复,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造口肠梗阻结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