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文渌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沈阳 110034)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首次超1亿t,较上年又增加近0.12亿t,增幅为13.3%,而同期国产大豆不足0.2亿t。上亿吨的绝对进口数量、逼近90%的对外依存度,充分暴露了我国全面粮食安全中存在的一项隐患,也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致命短板。
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下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短板,是短板就容易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深刻解读粮食安全的真正要意与内涵,高度重视我国大豆供求面临的严峻形势,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制定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恢复和重振我国的大豆生产,从而尽快补齐这块短板,打造新常态下全面粮食安全。
打仗讲究“断其一指,胜过伤其十指”,其实粮食安全也最怕存在致命的短板,因为缺一点,尚可弥补甚至克服;如果短一块,那就很可能无法补救。
进入新时期,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能吃到、吃得饱,转而追求吃得全、吃得好。所以,新时期的粮食安全不仅仅是指主粮和口粮安全,也包括主要由粮食转化而来的油脂和鱼、肉、蛋及奶安全;不仅要能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而吃得好,主要体现在以鱼、肉、蛋及奶为代表的蛋白类食物在日常食物消费中所占比例及数量的提高。例如,2019年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构成中,直接食用的口粮人均仅有192(大米113、面粉65.9、玉米粉 13.3)kg,而以鱼、肉、蛋及奶为主的蛋白类食物已达130(水产品46.5、肉类26.9、鸡蛋20.8、牛奶35.8)kg,再加上人均消费食用油28.4 kg,我国现在的食物消费构成中,以鱼、肉、蛋、奶及油为代表的非口粮类占到了近1/2。而这些鱼、肉、蛋、奶及油的直接生产和间接转化,均离不开大豆这种高油脂、高蛋白的重要粮食作物。因此,新时期的粮食安全,不仅要保障主粮安全,也要想方设法保障大豆安全。
在许多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当饭吃的谷物才是粮食,而主要用于榨油和制作豆制品的大豆充其量就是一种经济作物。但是,在国人的食物需求由吃饱转向吃好的今天,吃不到鱼、肉、蛋、奶及油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并不比吃不饱饭来得小。而要满足国人对鱼、肉、蛋、奶及油的需求,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大豆供应。因为,这些鱼、肉、蛋及奶等蛋白类食物主要来自于饲养动物,而饲养动物离不开蛋白含量高达40%~50%的豆粕饲料,其在不添加其它动物蛋白的情况下,足以保障牲畜与家禽的蛋白质需求,相比动物性蛋白饲料,经济优势更加明显。例如,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的80%用于生产食用油约0.15亿t和饲用豆粕约0.62亿t,占养殖业全年豆粕0.76亿t总消耗量的80%。可以实事求是的说,目前我们的饭碗里确实装的是自己的粮,而我们的油瓶里其实装的是人家的油,菜盘里装的是人家的肉。因此,没有大豆安全,就没有油脂安全,就没有鱼、肉、蛋、奶安全,也就没有真正全面的粮食安全。
对于我国目前和未来严峻的大豆供求形势,我们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据前所述,我国大豆近90%的对外依存度、上亿吨的进口量,无异于悬于我们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不仅使我们在大豆贸易中没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 (我们进口大豆越多价格越高,仅去年涨幅就高达20%~30%),而且足以说明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全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从1995年的100万t猛增长到2020年的上亿t,25年时间增加了100倍,目前我国大豆的年进口量已经占全球大豆年贸易总量的60%以上,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和强烈的危机意识。
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90%以上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其中从美国进口最多,最高时曾达到近五成左右),因此“卡脖子”隐忧会随时出现并长期存在。试想一旦中美间发生严重冲突,我国再想从这些国家采购大豆无异于与虎谋皮。这种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近年来由美国单方挑起并不断升级的包括大豆等农产品在内的贸易战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思维容不得中国发展壮大,当霸凌政策不再起效时,往往会抡起贸易大棒进行经济制裁,实施大豆封锁很有可能会成为“卡脖子、捅软肋”的伎俩之一。假如有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大豆主产国不再卖给我们大豆,我们将失去目前餐桌上90%的鱼肉蛋奶油,这将意味着14亿中国人的饮食消费结构将出现历史性的大倒退,因此说大豆是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的一大“命门”。
近3年全球大豆总产量徘徊在3.4~3.6亿t,其中 2018年 3.6亿 t、2019年 3.4亿 t、2020年 3.6亿t,几乎零增长,国际市场大豆贸易量也稳定在1.45~1.6亿 t,其中 2018年 1.45亿 t、2019年 1.51亿 t、2020年1.6亿t。与之相反的是,近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却连年增加:2018年0.88亿t占全球贸易量57%、2019年0.89亿t占全球贸易量58%、2020年超1亿t占全球贸易量62%,可以说目前全球大豆总产量的近1/3、总出口量的近2/3进入了中国。照此增速,用不了几年,世界大豆市场也将无法满足中国的巨量需求。基于政治与经济因素考量,欧盟等一些大豆硬需求国不会因为中国需求量的增加而减少采购量,对此我们必须早有打算、早做安排,想方设法振兴我们自己的大豆生产。
我国大豆供求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解决的关键期。因此,必须全面系统规划我国大豆生产,建立长效配套发展机制,逐步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不断降低对进口大豆过度依赖。
面对严峻的大豆供求形势,国家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主要在三方面加大着力点:一是稳定恢复种植面积;二是加快培育优质、高产品种;三是结合加工业发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业、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
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是一项难度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长期打算。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执行大豆振兴计划,要有时间表、任务书,要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产量产能落实到田间地块,做到层层压实、事事落实,在如期完成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的基础上,力争保证完成2022年达到1.5亿亩的近期目标。
大豆生产低迷看似多因素使然,但最根本的是“无钱可赚”,所以振兴大豆产业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让种豆“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大豆生产看似“农事”,但实则事关“国事”,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战略的维度、发展的角度重视大豆生产,像呵护自主知识产权一样呵护大豆生产,像扶持中国制造一样扶持大豆产业。要舍得为大豆振兴投资,因为这个投资维护的不仅是粮食安全,也是国家主权。因此,要科学调整目前粮食价格体系,适当提高大豆国家收购价格,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对种豆户予以补贴,让种豆效益高于(至少不低于)种植其它大宗粮食作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大豆丰产离不开优良品种,缺乏适合国情的高产、优质大豆种子,是制约我国大豆振兴的瓶颈。据中、美官方统计数据:2018年,美国大豆平均亩产200 kg,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20 kg,仅为美国的60%;美国大豆种植3 600万公顷(约合5.5亿亩),总产量为1.1亿t,我国大豆种植1.3亿亩总产量不足0.16亿t;美国大豆平均含油率18.5%,我国大豆平均含油率16.5%。因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卡脖子”种源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种子的科研进度,尽快培育出我们自己的优良大豆种子,不断提高单产和含油率,争取到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 kg,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我国大豆种植产量低、效益差与大豆种植区域零星分散、种植技术不够专业也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大豆种植区域较多,主要分为东北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这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域,总面积近1.4亿亩。因此,我们要继续做大做强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传统优势产区,优选气候条件好、土壤情况优的集中连片种植区,建立国家级大豆生产基地,采取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农机作业、统一收割脱粒的生产模式,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先进种植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大豆产量、保证大豆品质、提高种豆收益,逐步打造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指导的大豆生产主产区。
我国近年粮食总产量均在6.5亿t以上,人均占有474 kg,远高于国际公认400 kg粮食安全标准线。但是在6.5亿t吨的总产量中大豆产量不足0.2亿t、占比不到3%,人均仅有区区14 kg,粮豆比例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大豆安全受制于人。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多地少、粮豆争地的情况将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拿出智慧和魄力,科学分配粮豆种植面积、平衡粮豆产量,使之处于一个科学合理、可调可控的区间内,避免再出现粮多豆少、大豆全靠进口的不合理、不安全局面。
振兴大豆产业不可避免地会对主粮生产造成冲击,从而出现区域性、阶段性的主粮供求缺口。为此,要大力开展爱粮节粮活动,尽力弥补削粮增豆造成的缺口。我国目前粮食浪费问题仍十分突出,每年在各个环节浪费的粮食高达0.62亿t,约占总产量的1/10,相当于1.3亿亩耕地的产量(2019年播种总面积17.4亿亩,平均亩产约为381 kg),足够2亿人吃一年(按人均每天消耗主粮0.72 kg计算);如果将这“节省出来”的1.3亩耕地种上大豆,那将使使我国的大豆产量增加1倍(2019年大豆种植1.4亿亩,总产量0.18亿t)、对外依存度下降10%。为此,要腾地种豆,为了我们的餐桌上有鱼肉蛋奶,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大力开展节约用粮活动:推广精准收割,做到颗粒归仓;开展科技储粮,降低保管损耗;提倡适度加工,合理利用粮食;开展光盘行动,减少餐桌浪费;控制酒业产能,减少酿造用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大豆供求形势,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关乎国家安全、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全力振兴我国大豆生产,争取尽早补齐大豆短板,从而打造新时期全面粮食安全。
尽管目前情况下我们还不具备大豆安全依靠自主的能力,但我们也绝不可以此为借口安于花钱买豆的现状,而是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维度、平衡的角度来科学规划粮豆生产,从而切实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