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娅
(西南财经大学 天府学院智能金融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了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工作应该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展开,全国高校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掀起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潮。四川省教育厅也先后发布了系列文件,对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指导意见。在此大背景之下,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制定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实现三年内“课程思政”全专业、全课程覆盖的目标。财政学作为以研究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性质和特点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因此,财政学入选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名单。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就是积极探索如何将财政学的课程目标与思政教育的思政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的金融人才[1-4]。
金融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金融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基本的金融理论、金融发展史、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对比研究等;从行业上来说,涉及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既研究个人和机构,也研究政府。从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上可以看出,研究金融学必须建立在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把握上。而财政学所研究的财政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部分。国民经济运行决定财政的运行,规定财政运行的范围、目标和方式;财政运行也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它直接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并通过改变生产总值分配,进而影响交换和生产[5-6]。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财政学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财政活动是如何参与经济世界的运转的,能够根据财政状况预测财政政策,此外再结合货币政策,进而预测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分析出财政政策变动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继而站在金融从业者个人的角度和行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应变措施。学习财政学有利于更好的观察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对未来经济运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由此可见,金融学专业开设财政学课程非常的必要且重要。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熟悉银行、券商、基金、期货、保险等各类现代金融机构运作,兼有信息、法律、管理等复合知识背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金融实务问题,能够对现代金融产品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运用,具备扎实金融理论知识、优秀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够胜任现代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相关行业管理等工作岗位。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和智能金融等相关工作。从该校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看来,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未来都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直接与极具诱惑力的货币、资本相联系的,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7]。结合金融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将财政学的思政目标细化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鲜活的事实和案例培养学生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使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8-9]。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财政学可以从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系统。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信仰,鼓励大学生合法、合理、合情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自由和权利,具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公民义务。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人才,怎样才算成才,怎样才算成功。
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行业,必须格外加强对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包括职业意识、诚信意识、责任(道德)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精神等等。
在财政学的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目标始终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思想正确、品德端正,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过硬才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否则不但不能做贡献,还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结果。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对财政学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整体规划,是实现本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变的重要基础。学院各级领导立足专业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引领,对全校七个学院(包括智能科技学院、会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智能金融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康养护理学院、现代服务管理学院)以及四个教研中心(包括数学教研中心、思想政治教研中心、体育教研中心、外国语教研中心),共计七十多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引导,其中金融学专业所在的智能金融学院就有十一门在建课程思政,财政学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在各个关键环节发挥了顶层管理作用,比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管理、教材选择等等。财政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只有按照学校的整体规划,根据学校制定的时间表和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小目标,最终才能实现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总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的建课工作和教学工作这两个方面。首先,教师是建课工作的执行者,在建课之前必须要完成大量的学习、交流和思考,通过领会课程思政相关的系列会议、文件精神来指导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专业的要求、课程的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教师除了学习课程思政的精神之外,还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投入状况直接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成果和质量,而课程建设的最终成果又取决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起主导作用。整个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涉及到教学大纲和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案例的收集整理、练习题目的选择、课程的考核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必须在正式行课之前完成,而且在行课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因此,可以说教师就是课程的总设计师,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占主导地位。在财政学思政课程建设上,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明确我国思政教育的目标,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切实增强自身“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在财政学的授课过程中,用鲜活的事实和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报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避免填鸭式教学,尤其是思政目标的实现, “润物细无声”的达到思政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案例教学就成了首选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传授知识,也不应用来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而应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理解、讨论、拓展,领会案例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在财政学思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把财政学课程思政案例集作为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课程的总体设计,精挑细选案例,并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将每一个案例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分解。为了更好的实现案例的思政目标,财政学的案例几乎全部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各省级财政厅的官网以及各主流媒体所报道的财政新闻,从事件到数据都要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所要实现的思政目的也都是令人信服的,没有任何强行灌输和刻意为之的痕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尽可能的采用生活中的现实案例,使得学生的感受更直接,更生动。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教”和 “学”,单方面的“教”和单方面的“学”都不能称之为教学,所以课堂一定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生态系统”。有效的互动是将课堂生态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关键,一旦没有互动,或者互动失效,整个系统信息的传递,能量的流通也就中断了,这样的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重要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重点,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情感的双向流通。尤其是在实现课程的思政目标上,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师生共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互动的有效性是实现师生共情的关键。因此,在财政学课程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增强师生有效互动作为关键因素予以重视。
从现实看来, “课程思政”已经与“思政课程”一样,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财政学“课程思政” “建设就是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领导班子精心的整体规划之下开展起来的,这会使财政学这样的专业课程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挥其育人导向作用,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