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明
(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白湖农机站,安徽 巢湖 231508)
截至2020年11月,全县已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126个,其中省级农机示范社6个、市级农机示范社10个、县级农机示范社16个,合作社从业人员2 800多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 100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 280台、联合收获机械1 100台、插秧机160台、育秧机组90套、粮食烘干机120台(套)、无人机65台、自走式喷药机110台;基础设施面积3万m2,机库房面积近0.8万m2,维修车间0.15万m2,资产总值4.5亿元。2020年,农机合作社本地作业面积250万亩,跨区作业面积140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40万亩,机械施肥面积60万亩,无人机和自走式喷杆植保机喷药作业面积50万亩,合作社参与全程托管面积3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围绕水稻、小麦、油菜三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模式,开展机械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机维修、生产资料供应、稻虾连作等。主要服务模式有以下6种:
1)跨区作业。根据农作物成熟区域时间差,农机合作社组织作业队开展跨区机耕、机收和植保作业。作业范围拓展至江西、湖北、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及东北等区域。近年,无人机跨区飞防发展较快,全县约10多个农机合作社近100台无人机从事跨区作业,部分飞手远赴新疆参与棉花飞防喷药,一台无人机年收入10多万元。
2)单作业环节订单作业。按照合作社章程,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耕、机收、种植等作业合同,合作社联系作业市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成员,统一开展作业。2020年,全县从事订单作业的合作社有70多家,签订作业合同100万亩。
3)全程托管。合作社开展土地全程托管,为农户(农业集体)开展耕作、收获、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粮食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大农机的有效结合。2020年,全县从事全程托管作业的合作社有20家,签订全程托管作业合同30万亩。
4)自给经营。合作社以集中流转土地、社员带地入股等方式,从事水稻等谷物种植和稻鸭、稻虾生产经营。在生产方式上,合作社立足自身机械化优势,建设育秧工厂、烘干厂房,实现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全县自给经营的合作社有40家,经营土地18万余亩,其中成员带地入社8万亩,流转土地10万亩,流转费用每亩每年约400元~600元。
5)维修服务。合作社在对内部社员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对外开展维修服务,作为农闲时一项主营业务。如白湖镇利民农机合作社,建设有1 000多m2的维修厂房,配备激光切割机等维修设备,与拥有16万亩田地的白湖农场签订了机具维修合同,承担农场农机具的维修业务。目前,全县对外开展维修业务的合作社有10余个。
6)经营销售。一些农机合作社根据作业市场需求,建设了育秧工厂,为周边农业企业、种粮大户提供育插秧服务。少数农机合作社还开展农机零配件、生产资料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服务。如乐桥镇双岗农机合作社为周边群众代购代销种子和化肥农药等,汤池镇谷胜农机合作社经营销售农机配件。
农机合作社实行社员带资或带机入股,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合作社运营模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1)松散型。合作社没有集中管理的场所,农忙作业时段集中。2)较为紧密型。合作社建有机库、维修车间,具有固定办公场所,统一联系作业业务,机械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费,年终按照比例进行利益分配。3)按照企业运作的股份制型。这类合作社规模较大,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务管理、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如坐落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的喜洋洋农机合作社依托中化集团庐江服务部,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插秧侧深施肥服务,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并向周边市县发展。
近年,上述三种农机合作社运营模式中,松散型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普遍不佳,个别合作社名存实亡,沦为“空壳社”。紧密型农机合作社由于规范管理,多种经营,充分发挥了规模化生产、高质量作业的优势,经济效益较好,一些合作社建设了农事服务中心,向全程全面农机化发展。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的股份制型合作社,由于采用现代化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合作社农机装备规格高,品种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基本上都承担着农业、农机化等项目的实施,经营效益普遍较好。一些大规模的农机合作社结合自身特色和优点,尝试组建农机合作联社,实现更全程全面农机作业,更高质高效的发展。
庐江县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注重宣传引导。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农机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切实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
2)加强政策扶持。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优先保证农机合作社需求,省市机插秧、土地翻耕等作业补贴项目,优先由农机合作社实施。将农机合作社列入奖补内容,修订了《庐江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内容和标准》,每年由县农业、供销部门共同开展县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评选命名,并给予每示范社2万元奖补。
3)实施项目扶持。扶持双岗、春生、喜洋洋三家农机合作社实施了合肥市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共获得财政奖补资金420万元。连续三年对农机合作社实施秸秆禁烧服务组织发展项目,33家农机合作社共计获99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
4)做实指导服务。县农机部门及时向合作社提供市场需求、价格行情等信息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承担机插秧、土地深翻、秸秆利用等农机化项目实施。为农机合作社在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提供帮助。
5)强化技术培训。开展技术培训进社、农机送检进社等活动,近两年,组织了四次农机合作社职业农民培训,培训农机合作社带头人100人,合作社从业人员120人。
6)积极培育典型。加强规范化建设,对照“五有”建设标准,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创建省、市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培养规范化合作社典型,并组织合作社负责人现场参观,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劳动观念的改变,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主力军作用越来越凸显,并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1)土地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伴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加速进入今后几年发展的黄金时期。如2016年成立的乐桥镇双岗农机合作社,目前已流转土地6 000余亩,拥有全程作业机械50多台套,年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多亩。2)作业领域将逐渐拓宽。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将不限于耕、种、收作业模式,施肥和喷药等田间管理、粮食初加工、秸秆回收利用将成为新的作业内容。一些合作社将业务拓展到全程托管上,如汤池镇金汤农机合作社,对周边村3 000亩土地进行全程托管,取得较好经济效益。3)经营范围越来越宽。农机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将不再局限于农机作业,农机销售、维修、农资经营及农田建设等将会成为新服务项目。如坐落在白湖农场附近的利民农机合作社,将经营业务集中在农机维修和农机销售,合作社针对白湖农场田地作业条件,对小麦播种机进行改造,在白湖农场推广应用并取得成功。4)跨区作业半径越来越广,跨市跨省作业成为常态。如盛桥镇神墩农机合作社,组织机械远赴江苏、浙江等区域开展订单作业,增加了合作社收益。5)合作社强弱分化日趋明显。发展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强,管理人员能力强,将有更大的魄力、更多的资金用于合作社发展,而发展较差的合作社由于效益差,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缺少投入,发展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分化明显。6)组建联合合作社将成趋势。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大马力、高效率、智慧型农机装备的应用,对合作社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下,相对于单一种类的合作社,联合合作社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种类更加齐全,其营销网络、技术条件、农机设备、管理运营、土地等资源能够进行合理配置和共享,更利于抢占市场、打造品牌。目前,庐江县喜洋洋农机合作社正在开展组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的尝试[1]。
近年来,庐江县农机合作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1)建设用地困难。农机合作社生产运营所需的管理和生活用房、农机具存放库棚得不到保证,尤其是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没有土地部门的指标和规划,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2)运行资金短缺。新成立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之初租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造成合作社的流动资金困难。在农机合作社金融贷款方面,相关政策不配套,金融部门一直没有具体的扶持措施,合作社办理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难。3)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合作社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标准化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存放、保养、维修难度大,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创新发展。4)运作不够规范。一些合作社制度形同虚设,自身管理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只是形式上的组合,合作社成员还是自己寻找业务,自己算账。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5)自身资金积累过低。在合作社利润分配上,多数社员没有发展规划和长远眼光,不愿意为合作社发展留取一定比例资金,无法满足合作社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6)服务领域较窄。多数农机合作社业务集中在耕、播、收机械作业服务,对于产前农资供应、产中作物管理、产后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延伸不足,对畜牧水产、经果林等行业机械化服务涉及不多。7)专业人才缺乏。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主要管理者也普遍存在学历低、年龄偏大等现象,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存在很大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8)部门规划有缺位。在推动引导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发展数量与规模,缺少长期规划与布局[2]。
1)完善扶持政策。对合作社机库棚建设给予财政补助,解决农机具露天存放而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合理规划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并给予建设用地指标。鼓励涉农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合作社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每年核定一定的贷款指标,专门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建设。少征或免征各项合作社经营所得税。
2)健全运行机制。一是引导农机合作社规范运作,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起一套自我发展壮大的运行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二是规范合作社建设,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国家、省市县每年评选命名一批示范农机合作社,通过示范社创建引导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三是加强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有合作意向的农机合作社与农机企业、科研院校召开合作洽谈会,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激发农机合作社发展潜力[3]。
3)加强人才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等政策要加强对农机合作社人才培养,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等培训。把合作社组织者、管理人员纳入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好他们在合作社中的核心作用。鼓励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为合作社服务,为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4)拓宽服务领域。延伸农机服务产业链条,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全程托管服务,从农作物耕、种、收向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田间管理、产后加工等延伸。拓宽合作社经营服务领域。从农机作业向农机销售、维修、农资经营、中介服务、承担财政项目等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增强合作社社会和经济效益[4]。
5)实施项目带动。农业、农机化等项目实施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承担,项目资金向合作社倾斜,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带动农机合作社引进资金、引进机具、引进技术,助推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