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途径

2021-12-24 18:17张来有
南方农机 2021年7期
关键词:礼县主粮种薯

张来有

(甘肃省礼县农机管理站,甘肃 陇南 742200)

我国耕地资源的多样性、小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决定了马铃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落后地区,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造成产品品质一般、经济效益不高,致使各地农业部门加快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产业化发展的努力效果不大[1]。全方位探索开发马铃薯商品价值,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深入研究提质增产增效、易种易耕易收的马铃薯生产标准化,进而转化为当地特色优势支柱产业,这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礼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小麦、玉米、马铃薯是礼县三大粮食作物。其中马铃薯常年种植约30万亩,在该县的川坝区、河谷区、浅山易旱区、半山二阴区、高寒阴湿区均有种植。1986年以来,先后引进高原4号、坝薯10号、紫花白、克新一号、克新二号、克新三号、渭薯1号、216-10、抗疫白、费乌瑞它、L9408-10、青薯168、天引薯3号、庄薯1号、庄薯3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荷兰15号、克新23号、中薯233、LK99等品种示范种植,2016年引进新品种青薯9号示范种植20亩。20世纪90年代末,建立良种基地4个400亩,年繁殖56万kg,种子户520户,种子专业户386户;2000—2004年,建立良种基地8个0.2万亩,产种量280万kg;2009—2012年,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项目”,建立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扩繁基地6个0.97万亩,累计繁殖量2 361.2万kg,建立马铃薯脱毒二级扩繁基地17个9.4万亩,累计繁殖量17 716.42万kg;2011年实施“马铃薯一级种薯贮藏库建设补贴项目”,修建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1 000吨贮藏库三座;2013—2016年,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项目”,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生产基地1个累计面积0.7万亩,繁殖量1 162.4万kg,建立脱毒一级种薯扩繁基地17个11.9万亩,累计繁殖量21 800.8万kg,建立脱毒二级扩繁基地23个5.72万亩,累计繁殖量26 518.3万kg。2007年,礼县农机局在汉阳农场试验示范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面积30亩,当时亩测产1 600kg以上,较人工栽培亩产提高46.8%,为该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储备了技术积累;2009—2010年示范推广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各1 000亩、7 643亩,平均亩产1 943.2kg,对比增幅60.9%,陇薯3号亩产2 104kg;2016年示范推广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1万亩,围绕“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黑色地膜覆盖垄作栽培、垄作标准化栽培、推广脱毒种薯、稀土旱地宝拌种、秸秆带状覆盖垄作栽培和病虫害防治”,重点开展了技术培训指导工作;2018年礼县农机局与合作社合作试验示范马铃薯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综合以上礼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可概括出以下几点礼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或结论:一是礼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二是礼县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三是现代农业特征的良种扩繁体系未能建立;四是项目示范推广是推动马铃薯生产科技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五是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模式还未建立。

2 马铃薯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认识不足

马铃薯加工程度,美国是70%,欧盟40%,而我国仅10%。农机农技部门对“马铃薯主粮农作物这一国家战略”还停留在追求产量,满足群众“菜篮子”传统认识上,对新时期马铃薯生产产业化发展和高品质需求认识不足,对马铃薯深加工还停留在淀粉加工这一粗浅认识,对高附加值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或方向缺乏了解和研究;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马铃薯加快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这一课题研究不够,紧迫性重视不够或只停留在纸面上;对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在其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上种种认识的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没有顶层设计、系统化研究、长远规划和相应的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化配套政策[2]。

2.2 马铃薯单产不高且产业化程度低

礼县马铃薯单产在项目实施期,采用脱毒种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的最高单产2 104kg,对照组1 208kg,而采用当地种薯、露天、堆作传统栽培的在190kg~810kg之间,项目实施结束后,由于良种扩繁体系未能实质性建立,马铃薯生产进入自繁、退化、病虫害加重、减产品质退化的恶性循环,马铃薯这种供养式、内生发展动力差的产业特点,导致马铃薯产业规模增长困难且不稳定;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小农户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的单一性特点,使马铃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品质效益不高,使各地农业部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努力效果不大,标准化栽培模式还未建立致使产业化程度低。

2.3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马铃薯产业化

目前,推动马铃薯产业化的主要方式是项目带动,受项目资金不足影响和规模限制,项目示范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常态良种扩繁体系未能实质性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为主”的现代农业投入方式在礼县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中还未体现,适合不同自然条件的马铃薯栽培标准化技术试验工作远远不够,深加工项目因融资难,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有这些制约和影响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程[3]。

2.4 鲜储和深加工能力滞后

礼县马铃薯加工以家庭小作坊为主,传统专业加工村20多个,分布在宽川、永兴、石桥、江口等少数乡(镇),主要是淀粉、粉条、粉丝初级产品加工,商品转化能力不足,形不成完整产业链条,附加值明显偏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成品率低,无节水和污水处理设备,传统工艺生产1吨淀粉,需用水约30吨,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马铃薯鲜储最多能储存8个月,以农户自储为主,损失率达15%~30%,加之小商贩为主的贩卖模式,造成“旺季滞销,淡季断货,价格低而不稳,丰产不增收”的供销局面。

2.5 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不科学

危害礼县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是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30多种,马铃薯病害频发,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通常减幅15%~30%。根据调研,全县80%~90%的马铃薯种植户采用传统施肥方式,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均衡施肥、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方式并未大面积应用,马铃薯产量常年维持在1 000kg以下。

3 礼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路径

3.1 统一思想,提高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认识

礼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宜高品质、丰产马铃薯生长,可实现产业规模30万~60万亩,资源禀赋优异,成为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潜力巨大,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稳定粮食供应这一国民经济“压舱石”,是农业人的初心使命;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的核心内容;马铃薯产品的多样性,丰产及高商品化,旺盛的刚性需求,全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特点,对吸引城乡青年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壮大农业农村和县域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马铃薯主粮化作为重大任务,统筹进行县级层面的中长期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规划;根据产业规模、县域局域辐射前景,完善创新现代马铃薯产业市场化配套扶持政策;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孵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抓手。

3.2 转变观念,改变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栽培模式的多样性。马铃薯适合栽培的土壤为沙壤土、壤土。我国北方一年一季熟,以晚熟、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种植为主;南方由于光照充足、水肥条件好,不重茬早熟品种一年可两季熟;受益于交通和信息的发达,适合马铃薯标准化或规模化生产的地域已不仅局限于城市周边、现代农业发展程度高的地区,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高,有益于推动马铃薯生产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化发展;礼县马铃薯产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标准化生产是稳定产业规模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所以农业部门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工作,是种薯选育改良或引导培育市场化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专业研究站所、不同土壤气候条件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制定及向小农户、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企业提供菜单式技术服务[4]。

3.3 补齐短板,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

礼县马铃薯产业化短板是脱毒良种供应不足,建成“公司+农户”的良种扩繁体系,是解决“生产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良种扩繁基地难以规模化难题的有效途径。即企业生产马铃薯脱毒苗株、微型薯,将脱毒良种提供给育种农户,自繁、自储、自用、公司回收的办法,规范完成一级种薯繁育,三年为一周期轮换。当年种植一亩马铃薯脱毒原种薯,可满足下年10~15亩商品薯生产用种需求。稳定适当规模的良种薯繁供体系,才能满足礼县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商品化生产需求。必须对良种薯繁供企业、育种农户在建成良种扩繁体系的培育期、发展期、稳定期,实施不同力度的扶持,并为马铃薯产业化配套扶持政策重点,直至良种薯繁供体系完全成熟,实现马铃薯繁供市场化。

4 结语

总而言之,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稳定粮食生产、扭转农业“非粮化”、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遇和抓手;制定中长期产业化发展规划,完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脱毒种薯专业研究站所、“公司+农户”的良种扩繁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销体系等全产业链配套扶持政策,是马铃薯产业实现标准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礼县主粮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力助“礼县苹果”进京推广
驰援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