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三甲肿瘤医院构建肿瘤防控体系浅谈

2021-12-24 14:41郭晋锋张桓虎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肿瘤医院癌症中心

郭晋锋,张桓虎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1]。目前,癌症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国内省级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群众认可度较高,同时承担的肿瘤防控和诊治任务也更加繁重,竞争也更加激烈。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肿瘤医院白皮书及艾力彼全国肿瘤医院排行榜榜单分析,全国省级三甲肿瘤医院年住院人次、手术例数等业务工作量连续几年创历史新高,这一方面说明肿瘤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肿瘤综合诊治能力在逐年提升。当然一些医院与国内一流水平的肿瘤医院相比,存在领军人才短缺、科研教学能力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提升其综合实力,构建高水平的肿瘤防控体系,国内各省级三甲肿瘤医院应在医疗水平、科研教学能力、学科建设、现代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1 积极申报筹建国家区域肿瘤医疗中心

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统领[2],按照国家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指示精神,使肿瘤患者就近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在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一些省级三甲肿瘤医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打造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平台、肿瘤影像及分子影像平台、肿瘤免疫个体化治疗平台、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平台、肿瘤流行病监控管理平台、肿瘤组织样本库支撑平台、肿瘤动物实验学研究平台、肿瘤研究交叉学科平台及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等方式,提高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积极申报筹建国家区域肿瘤医疗中心。立足前沿共建共享,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引进“国家队”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按照“专科、专病、专长”的建设方针和发展模式,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合作、远程会诊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科技支撑能力,形成点面结合的链条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省市及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规范化诊疗、防治的整体水平。

2 申请成立省癌症中心

为加强肿瘤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逐步建立省域的癌症防治体系。大多数省级三甲肿瘤医院响应号召,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申报“省级癌症中心”,目前共有20多个省加挂了“省级癌症中心”的牌子,实现了与国家癌症中心接轨。这样不仅打通了肿瘤防治“上联国家”的通道和桥梁,也为健全肿瘤防治体系、推进肿瘤防治“关口前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目前各省级癌症中心正协助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和组织实施省域癌症防治规划、拟订省域肿瘤诊疗技术规范与有关标准、推广适宜有效的防治技术、探索癌症防治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省域癌症防治协作网络、组织开展肿瘤随访登记、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作平台、创建恶性肿瘤健康医疗大数据库、开展癌症防控科学研究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通过与国家癌症中心的互联互通,不断攀升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了省域癌症诊疗、预防与控制的整体水平,将对推进省、市、县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分级诊疗和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 聘请兼职首席研究员和打造科研创新团队

构建肿瘤防控体系,跻身国内一流水平肿瘤医院,科研水平占30%的权重。提升科研驱动及创新能力,围绕重大健康问题,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势在必行。遵循“需求引导、重点扶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推进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对标一流找准差距,积极探索兼职首席研发员(PI)负责制。结合实际,聘请在某一学科具有高深学术造诣和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学术影响、能带领和促进相关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并能在聘期内获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性成果的专家作为项目兼职PI,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制订本学科领域建设发展规划。为提高对接的有效性,积极寻求对科研感兴趣、有科研基础的人员作为创新团队,组织科研沙龙,制订严格的考核标准,政策倾斜,分类孵化,定期考核,形成闭合环路。按照“外引内培”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定期选派一批学科带头人、管理精英和后备骨干赴国内外专业机构研修学习,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批临床型与科研型、专业型与管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塑造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兼职PI和科研创新团队对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创建高水平的科研攻关团队、建设区域肿瘤医疗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4 积极推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进展

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对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强化“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提高疑难病症诊治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结合地方肿瘤发病特点和趋势以及医院学科发展实际,围绕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推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坚持整体能力提升和补齐区域短板并举,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购置开展疑难病症诊疗新设备、新材料,扩大群众健康急需业务用房,推动临床新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打造“专病中心”的领军临床专科和卓越医学团队。发挥技术优势和核心带动作用,组建区域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实现优质资源纵向流动,重点提升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辐射带动区域内医疗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

5 打造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各省级三甲肿瘤医院,联合各省及周边各省内核心三甲单位以及医联体网络单位,建立了包括中心、核心成员和网络成员的三级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以“协同、开放、共享”运行模式,组建多学科、跨地域的协同研究网络体系和“开放共享”的科研信息网络平台。鼓励和要求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间、核心成员单位和网络成员单位间以及中心内外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设计和开展恶性肿瘤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通过相互合作、有机融合,不断推动临床成果转化。通过省级癌症中心、远程会诊平台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讨论平台等共同提出肿瘤防治战略重点,搭建临床研究协同创新平台。协调核心单位及网络成员,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加强质量控制以及组织制订。完善恶性肿瘤诊治临床路径、技术规范和临床指南,组织指导服务临床和进行技术推广。同时,着力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跨学科融合发展,在生物化学、纳米医学、大数据研发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科学的中心管理,推动本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肿瘤精准诊疗技术产业的发展。

6 成立早癌筛查基地

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各省相继成立了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办、省肿瘤登记办公室,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各省肿瘤防治工作进行培训督导,逐步建立了符合各省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目前承担的国家项目主要包括: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癌症(上消化道癌、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4]。通过在各省多个县市开展肿瘤登记工作,掌握恶性肿瘤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肿瘤防治需求信息。成立早癌筛查基地,配备高精尖的设备和诊疗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最前沿的肿瘤筛查,造福各省肿瘤患者。不仅如此,基地专家团队还进行基层适宜技术的推广、帮扶地方“精准”对接,针对重点贫困地区的疾病防控需求,开展稳定的技术支援、远程指导、人员培训及专家会诊等。

总之,通过扩大服务能力,促进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搭建专业平台,促进临床医学研究的特质化;提升专科水平,促进医疗技术的同质化;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建设的现代化。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促进区域性学术活动常态化来持续推进学科、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同步发展,为构建高水平的肿瘤防控体系、为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肿瘤医院、为造福肿瘤患者努力前行。

猜你喜欢
肿瘤医院癌症中心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基于InCites数据库的学术机构科研竞争力分析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
癌症“偏爱”那些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某肿瘤医院1180例外科患者住院时间超30天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