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苏州,一直有着“人间天堂”的美称。那么,依照博尔赫斯的路径,苏州的每一个图书馆便是天堂里的天堂。
初见范玄,是在苏州第二图书馆文学馆。她走在古籍部主任孙中旺的后面,说话很轻,文文静静的一个女孩,我以为她是来实习的大学生。其实,范玄已在图书馆工作了四年。
2019年,范玄随古籍部迁入新落成的苏州第二图书馆工作。上下班的路途远了,但范玄的心情愈加愉悦,因为那些珍贵古籍有了最好的归宿。范玄是幸运的,她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不必像图书馆的前辈那样,在风雨飘摇的抗战时期为保护古籍耗尽心血。
从第二图书馆北区一楼一层层往上走,最醒目的莫过于一至三楼都有一个巨大的智能书库,即文献存储集散功能区,可容纳700余万册藏书。这也是第二图书馆最突出的亮点:打造国内首个大型智能化书库。书如海洋,书如高山,纷纷隐身在这静谧的空间里。除此之外,儿童向往的“悦读天地”,高端信息服务新平台,温馨舒适的“市民书房”,也在这里进入了读者的视野。
我问范玄,第二图书馆地处相城区活力岛,交通不如市中心的图书馆来得便捷,读者会不会比较少?范玄回答:现在正越来越多。她和我说起,一个名叫陈慧中的先生经常远道而来看古籍。我去古籍阅览室时,刚好遇到陈慧中,知道了他家住虎丘区枫桥街道,到相城区活力岛大概有二十公里。但陈慧中说不算远,坐轨交1号线转4号线,很方便。陈慧中每个星期总要到第二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至少两次,开馆至今大约去了二百多次,一部《清代诗文集汇编》八百册,他已翻了三遍。坐在雅致明亮的古籍阅览室里翻书、阅读、摘录,陈慧中说特别有劲。有劲,意味着有意思。
⊙ 苏州第二图书馆文学馆
走在第二图书馆五楼灯影迷离的过道上,音乐图书馆飘出美妙的音乐,陈慧中说的有劲我也深有体会。音乐图书馆里面有黑胶唱片、高保真CD、国内外音乐期刊、音乐图书等资源,还配备有各类专业欣赏设备,在门外看看都神往不已。但进音乐图书馆需要提前预约,于是我就在音乐图书馆门口,错过了一场视听盛宴。
从一楼到五楼,每一个阅览室、自习室,都坐着一个个安静的看书人。这些年里,图书馆来了许许多多读者,有抱着自家藏书来询问捐书事宜的老者,有结伴而来查阅资料的少年,有以图书馆为家的务工人员,也有为找一份稀见的旧报纸多次前来的报迷……范玄说,每次走过阅览室或自习区时,她都会放轻脚步,因为读者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是太美了,不忍心打扰。
真正的美,终能被更多的人看见。
去年,苏州第二图书馆成功入选2019第十八届苏州十大民心工程。今年,又获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
最美图书馆里有最美的读者,那是美美与共,是金风玉露相逢般的人间幸事。
中秋节后一天,我与陈铭祖老师约好在苏州图书馆见。在古色古香的天香书屋里,七十八岁的陈老师回忆起这一生所做的工作,说到他参与编写的地方志与军事志时,对我说:图书馆是历史的仓库,只要你耐心地梳理,你就会知道社会是怎样发展过来的。此话并非泛泛而谈,在长达四十年的岁月里,陈老师经常出入苏州图书馆。
1981年,陈老师四十岁不到,是风华正茂的虎丘中心小学校长。当时,苏州市郊区还没有被区划调整,郊区文教局选定四人编写校史,他是其中之一,编写他所在的虎丘公社片区校史,重点是百年老校虎丘中心小学的校史。此后半年里,陈老师离开学校专心编校史。开始时,他几乎天天跑苏州图书馆。那时,苏州图书馆还在公园路2号,地方不算大,但古木葱茏,极其幽静。陈老师在那里找到了两本重要的书:一套线装本的《吴县志》,里面有关于学校的篇目。一本《百年来中文期刊综合目录》,从1900年开始,中国各地编的期刊目录全部都有,其中收入定期出版的《吴县教育》期刊目录。这两本书里有关虎丘中心小学过往的记录,如一只无形之手打开了两扇门,陈老师看到了他要的资料,也知道了还有一些资料要往哪里去查找。
四十年后的今天,陈老师依旧记得他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情景。他还记得,在苏州图书馆五楼一间拉上窗帘的仓库里,他翻阅民国时期编印的《吴县教育》期刊,摘录有关虎丘中心小学的前尘往事,了解到当年学校规模、教育经费分配等详细情况,有一种终于觅得宝藏的喜悦心情。1982年2月,陈老师完成校史的编写工作,重新回到学校。这本虎丘中心小学的校史我也有一本,内容之翔实令人惊叹。
那年之后,无论是做校长,还是在退休前后长达十多年编写《苏州郊区志》《苏州市军事志》《虎丘区军事志》的年月里,陈老师都把图书馆视作淘不尽宝贵资料的仓库。2007年,苏州图书馆搬迁至人民路858号,退休后的陈老师几乎每天都要从银桥新村的家里步行去那里。在园林化的现代图书馆里,看书听讲座是他最大的爱好,也是最好的享受。新冠疫情暴发后,有一段时间苏州图书馆不对外开放,面对无法去图书馆看书听讲座的日子,陈老师感到非常不习惯。几十年里,他从没有这么长时间远离图书馆。好在,现在图书馆除了周一闭馆,天天开放。
走出天香书屋,见花园回廊里有好几个人站着观鱼赏景。大约看书累了,出来走走。陈老师对我说,过一歇回家,明天再来。对陈老师来说,图书馆是历史的仓库,也是另一个家。我相信,这始建于1914年的苏州图书馆,也是无数苏州人共同的另一个家。
九月底,阳光依旧火辣,没有一丝秋意,走进山塘中心小学的图书馆,却一下子感受到了清凉。此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图书馆的钮老师在静静地整理着书架上的书,她说每天中午总有不少学生来这里看书。
山塘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始建于1912年。2009年,学校从山塘街136号岭南会馆原校址,迁入山塘街508号的陕西会馆。一所历经岁月风尘的小学,从山塘街上最早的会馆迁入山塘街最大的会馆,不变的是依旧在同一条街上。
看得出,年轻的校长许凯十分热爱这所安静的学校,如数家珍般地指点着校园里的草木、石雕、牌匾。但当站在学校图书馆里时,许凯略为遗憾地说,藏书三万多册,少了点。
是的,这里的藏书不算多,图书馆的环境、设施也不是最好的,但书尽其用,对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大的恩泽。
去年新学年开学之后,针对新冠疫情,学校拿出应对之策,推出了“流动图书馆”模式。除了继续做好线上优质图书数字资源的推送工作,学校图书馆主动送书进班级,让静止的图书馆流动到各个班级。图书馆老师还会提前和各班学生图书管理员联系,根据学科老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喜好,开好书单,选好图书,到教室分发给学生。阅览结束后,图书收回集中消毒,让学生有书看,看得放心。
一年级新生入学之时,如何给刚踏入校门的学生上好第一堂阅读课,图书馆钮老师动了一番脑筋。她精心备好阅读指导教案,做好介绍学校图书馆的PPT,还自购阅读记录本赠送给新生,鼓励他们从小养成边阅读边动笔的好习惯。并通过老师与学生共读生动有趣的绘本《大卫上学去》等书,帮助那些还有点懵懂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山塘中心小学里,有长年坚持活动的京剧社、书法社和盆景社。为此,学校图书馆专门添置了这三大类书籍,整整齐齐排列在南窗下的书柜里,为社团的学生提供帮助……
徜徉在这所百年老校绿意盈盈的校园里,我听到了三个学生的声音。
书法社的浮淑雨说,书法讲的是“心摹手追”,在动笔之前,我总要在图书馆观摩各位书法家的手迹字形。
京剧社的王天泽说,她喜欢在学校的图书馆中静静地看书,仿佛在小小的方寸间看到了万里河山。
盆景社的李思琪说,学校图书馆里每一寸的阅读、写作时光都是我的“幸福之光”,一坐下来,感觉时光都静止了。
我理解这些孩子的感觉,多年以前,我也在一所乡村小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学校图书馆里,有孩子们受用一生的宝藏。
站在龙西社区颐和湾花园小区的大门口,我茫然四顾,运河图书馆在哪里?我问门口的保安,保安说,你朝里边走。完全没有想到,运河图书馆竟藏身在一个住宅小区里。
海棠花形建筑的运河图书馆里悄无人声,沈颖琼馆长领着我转过一排排书架,一个个区域。在靠近墙壁一侧的书架上,放了许多关于运河文化的书籍。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昆曲、关于园林的书籍,不比运河文化的少。沈馆长说,我们运河图书馆正是以这三大类为标识的特色图书馆。可是为什么以运河命名?也有图书馆设在运河边的原因。沈馆长答道。原来,我从北门进,并没有看到图书馆的南门正对着千年长流的京杭大运河。
1200余平方米的运河图书馆,拥有三万多册藏书,此外作为吴中图书馆分馆,这里还有许多来自区图书馆的藏书。特别有意思的是,进门处几个书架上有小区业主捐赠的图书,分别以捐赠者姓名在图书下方注明:软糖的绘本馆,勇敢的心……其中,业主高一鸣捐赠的图书达上百本。这显然与别的图书馆有些不一样,有着别样的温馨。
这个藏身于住宅小区里的图书馆,在过去的两年多里,举办了近百场活动。年俗活动、园林讲座、画扇活动、亲子阅读、小区业主钢笔画作品展……不久前,一场名为《苏州大运河文化——水韵古城的魅力》讲座,吸引了近二百人。海棠中庭里,坐满了远远近近前来的读者。
⊙ 苏州运河图书馆
今天馆里没有活动,显得特别安静。说安静,并不是无人。临窗的几排长桌边,散落着几个各自守着电脑的年轻人,圆形大厅里也有两个男士各占一桌在看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娇小女孩,侧着头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我低头看了一眼,是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大约是个学生,来做功课的吧。
女孩突然醒来,一下子害羞起来。我问她是不是学生,她说不是。问她是不是住在这个小区,也说不是。面对我有些唐突的追问,女孩告诉我们,她名叫李梦丽,老家在河南周口,在吴中区的工厂上班,今天厂里限电放假,下午骑车二十分钟来这里看书,这里安静,书也多。我不由得对这个娇小的女孩深怀敬意。在异乡工作的李梦丽庆幸有这样一家图书馆,图书馆也应该庆幸有她这样的读者。
近黄昏,图书馆大厅的玻璃顶棚上,响起了哗哗的雨声,一个老妇和一个小女孩想出门又退了回来。馆内三三两两的人仍旧坐着看书,李梦丽转到了书架边仰起头,不知道是将书放回去还是在找书。
运河之畔,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图书馆,真像是热爱阅读的周边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自家的大书房。
近年来,苏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0年底,大市范围内拥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831个。此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116个。如此看,公共图书馆已在苏州遍地开花,本文涉及的四个图书馆只是信手拈来的“几朵”。
当然,数量多并不是建设图书馆的终极目标,而在于它所承载的内容,在于让更多人在闲暇时走进图书馆,走向浩如烟海的书籍……
走吧,我们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