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精神融入国际学生书法教学实践研究

2021-12-24 02:35史洪存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圈中华文化技法

◎史洪存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书法增进了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但从目前面向国际学生的具体书法教学实践来看,人们往往或只强调体验,忽略技法与基本功的训练,学生满足于对于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猎奇式满足,并未真正使国际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艺,因而也就无法实现通过书法课程教学实现教育、引导国际学生深入理解、把握中华文化精神的教育目标;或者仅关注技法训练,而忽视应融入其中的中华文化精神的启悟,导致学生只是片面掌握一些零星的浅表的“技巧”而未能获得书法艺术之精髓。关键问题是技法传授与中华文化精神融入的有机结合未能很好地实现。

基于此,本文对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对于面向国际学生的书法教学进行实践反思和理论探索。研究在面向国际学生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实现技法传授与中华文化精神融入有机结合途径,为进一步改善和推进面向国际学生的书法教学工作、推动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提供建设性思路和理论参考,略陈浅见。

一、国际学生书法课程中华文化精神融入的必要性

书法课程是技法课,也是文化课。在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背景下,来华国际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目的多是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他们并不是想将来成为从事中国书法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国际学生而言,文化应该重于技术,授课内容应该更注重文化内涵的分析、讲授,更多介绍书法艺术的内涵、传达中国文化精神,让国际学生在汉字书写中体会到中国人的美学创造智慧。国际学生书法教学要不囿于基本的技法训练,技法学习应该简单而不复杂,应该通过普识教育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国际学生书法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定位及分级

书法艺术源于汉字,又是中国传统艺术,同时书法又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此,我们可以将书法课程分为三个维度,作为“汉字”的书法课程、作为“艺术”的书法课程、作为“文化”的书法课程。

作为“汉字”的书法课程可以将书法课定位为“汉字课”,书法具有较强的语言属性,在汉字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汉语水平的初级学生来讲,练习书法可以帮助学生认字与提高汉字记忆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激发汉字学习动力。

作为“艺术”的书法课程可以将书法课定位为“艺术课”,在汉字课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课程体现出书法的艺术特征,除了书写技能等技法的训练以外,书法艺术中点画、线条、结体、章法的美学理论知识乃至艺术风格鉴赏及神采追求等文化常识都在课程范围内。这对国际学生的层次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不仅突破语言的障碍,还要有较好的汉语基础。

作为“文化”的书法课程可以将书法课定位为“文化课”,这是汉语国际教育中书法课程的最高定位。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这个课程内容涉及汉字学习、语言学习及艺术学习于一体,但又突破语言与艺术的藩篱,有中华文化的阐释、东方审美的感悟、华夏情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教学实践中融入历史、文化和民俗相关信息,书法的教学具有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中华文化精神融入的书法课程方案设计

书法课程按照课程分类应划入文化艺术类课程,分为书写技能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两个方面。综上所述,教学内容设计应统筹考虑国际学生文化背景和汉语学习水平并以此“因材施教”,实施文化圈分类教学和水平层次分级教学。

文化圈是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文化圈是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汉字文化圈是以中国为中心及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或曾使用汉字、在物质精神层面上都受到中国文化内涵的深远影响的文化区域,覆盖东亚、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欧、美国家和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属于非汉字文化圈。

按照书法国际传播的纵度,在汉字文化圈、非汉字文化圈不同层面国际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性文化融入任务。建立合理步骤,梯度推进。

第一层面:“象”——汉字形态及其蕴含美的原则体味

对来自欧、美及非洲等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讲,中国书法是比较陌生的,与其本民族文化有很大差异。这时,书法不能按照中国传统定义的书法去认识,它被看作是一种形象。传播汉字形态及其蕴含的美的原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对于这部分国际学生来说,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是必需的,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定为掌握基本用笔、了解书法常识、学会初步欣赏,可以重点介绍文房四宝艺术特点,进而延伸至常识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并从辨别书体的层面上了解汉字形态,初步培养欣赏能力。同时,要注意在书法学习中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理解偏差,最大程度地规避跨文化传播产生“文化折扣”,避免无效传播。

第二层面:“技”——中国文化基本形态和书法美学感知

在完成第一个层面的学习以后,应该进入第二个层面——学习技法要领学习的阶段。在这个层面上,明确书法不仅在“象”的形态层面,而且是关于“技法”的艺术。学习了解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常识,不同字体的基本笔法、结体和章法常识。培养目标可以定为掌握临摹创作常识、代表性碑帖的临摹、书法的鉴赏方法,可以重点介绍与书法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提高书法的文学修养层次。

第三层面:“道”——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在书法中的审视

第三个层面是在形态和技法完成后的最高阶段。在这层面上,书法作为桥梁和切入点,课程内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实现中国书法“道”层面的国际传播。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国际学生来讲这个层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国际学生来讲,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同样需要进行专业的指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承载蕴藉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要义,发挥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培养目标可以定为代表性碑帖的模拟性创作、不同章法形制创作。可以重点介绍与书法相关的中国古典美学和哲学,重点抓住“字外功”的教学内容。

四、结语

著名文化学者熊秉明先生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书法与汉字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书法课程的站位应该是从传播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书法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设计中华文化精神融入的教学内容,使国际学生在技法训练、汉字识记的同时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做到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圈中华文化技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圈里事儿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