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容移
摘要:针对导游实务课程的特点和导游人员从业的要求,以培养合格的导游人员为出发点,为成功实现从学生到真正的从业者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对接,本人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并组织了我校学生71人上校车进行导游训练的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求成功的因子,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模拟导游上校车”
《导游实务》作为导游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在教學条件有限、教学资源缺乏的条件下培养合格的导游人才乃至实现与就业的成功对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关键突破口。只有实现了这种突破,导游专业学生手中的职业资格证才能真正成为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越过行业壁垒,达到就业的目的。以下是部分同行有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成果,从中可知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一、研究现状
导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标志性职业,即吸引着大多数年轻学子的向往之心,也成为众多高职旅游院校导游人才培养的瓶颈。纵观近些年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导游实(业)务》《模拟导游》等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首选。其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导游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导游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各大院校或教师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基本上可分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其中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论述有叶小青《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2006),张力仁《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2002),赵爱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2004),余志勇《关于<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及其教法的思考》(2004),王志国《浅论<导游实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运用》(2006),冯小飞《浅谈互动性教学在导游教学中的运用》(2007),彭蝶飞、李蓉《浅谈旅游高职<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2006),稂艳玲《谈“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2007);教学手段方面的则有刘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导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2007)、隋春花《<导游业务>CAI课件教学实践研究》(2007),陈萍萍、钱正英《智能理论在模拟导游教学中的运用》(2006),吴小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导游教学方法初探》(2004),邓德智、詹兆宗《基于能力本位的模拟导游全景数字教学系统》(2007);基于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有周彩屏《实施以能力为取向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2006),李兵《论职业能力培养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2006),倪慧丽《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技能的结构分析及其培养》(2006),曾晓宏《<导游业务>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尝试》(2007)等。
二、问题的提出
以上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状态,丰富了课堂内容,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而一些模拟性、实践性教学的尝试增加了教学中的互动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无论怎样努力,始终无法靠近导游素质培养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的素质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协调组织及沟通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综合才艺的表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等。当然对于以上导游素质的要求,每位教师心中都很明确,但要在场景匮乏的校园课堂,即便是在模拟导游室要想达成以上素质,无论如何努力收效却不甚理想。
三、问题的突破
传统的《导游实务》或《模拟导游》的教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除了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外,为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多采用室内情景模拟等方法,以训练讲解技能为主,并对导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场景设置,考察学生的反应能力。但无论情景和场景设置得多么完美,真实的“现场感”是无法“营造”而得的,因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创设现场感。朝着创设现场感这个方向,我们寻求各种解决办法,总结并对比了以下四条思路:
(一)联系景点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1.优点。现场感比较强,形式较为灵活。
2.不足。涉及的讲解内容较为单一;突发事件较少,不利于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操作难度。学生身处校外,难以管理和控制;学生人数太多,安排难度较大,且易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校企合作:联系旅行社
1.优点。最理想的方式,可以全面培养和锻炼人才。
2.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和控制难度。
3.操作难度。对于无证的实习导游,旅行社基于成本和人力资源并不缺乏的状态基本不考虑安排培训和实习,操作上难度太大,很少有旅行社能同时接纳几十个学生的集中实习,或是同时联系数十家旅行社安排学生的实习,而安排在同一旅行社采用分批的方式即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拖延太长时间
(三)在公交车上讲解
1.优点。场地丰富;需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可锻炼极好的心理素质
2.不足。城市公车拥挤严重,很难找到导游站立的位置;人员太过复杂、乱、散,难以组织,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操作难度。场地环境嘈杂,设备不理想且中途停顿较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胆子小、知识储备不足的大专生而言挑战太大。
(四)、在校车上做讲解训练。
1.优点。易于指导、评价、控制、监督;易于组织、实施。
2.不足。群体单一:教职员工反复成为“游客”;路线固定,不利于沿途讲解和发挥
3.操作难度。得到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配合,难度为零。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考量和对照,我们选取了操作难度较小、易于控制和组织的第四种方案,以下是方案简稿:
两个班71名学生分别上两台校车,每周一、二、三、四、五的早上、下午让一名实训学生跟车接送老师上下班。早上南线在到达南郊公园以后,学生开始为时20分钟左右的技能训练活动,北线车在到达湖南大学以后开始技能训练活动,时间也在二十分钟左右;下午的训练则从学校启程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位老师下车为止,时间为四十五分钟左右。第一轮训练完毕再换车进行第二轮训练。学生必须随车行动,不可擅自下车不归校。
为达到训练目的,制定了具体的控制和督促方法:
(1)每名学生发一张《导游实务训练效果评价表》,要求学生在上午和下午训练活动结束后分别要求车上老师给出评价,再写出自己的评价和体会,一并计入课程成绩;
(2)两台车上分别有本专业的指导老师,可做出更为真实的评价,并在训练完毕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本专业教师尽量抽时间找机会跟车,以期进行更加专业和完善的指导。
四、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成效
(一)语言表达和材料组织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基本上每个同学都需要用将近一周的时间来做准备,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内容的演练都付出不少精力。而训练效果在某旅行社组织的面试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肯定:该旅行社全部选用了我校学生。学生面试后统一表示,在面试过程中获得成功大半的功劳归功于车上的训练,尤其是在车上讲解的内容,记忆非常牢固。整个面试过程中给用人单位留下的印象是我们的学生非常镇定,表达相当流畅。
(二)心理得到充分的锤炼
上午下午差异明显,早上在车上的训练活动有50%的学生流露出明显的慌张感,下午只有极少数准备不充分的同学有慌张感;而第二轮训练则表现得更为熟练,部分同学获得旅行社的信任,可以很熟练的操作省内团的一日游。
(三)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虽然一天下来总共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训练,但由于所有的活动完全是由训练的同学独自一人去面对和解决,而在这一个小时的训练当中出现一些问题和状况,有些是反复出现,有些是总结了同学的经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由于沟通及时,在同样的问题上解决得较为完满。
(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整个训练过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正是我们今后可以改进的方面。
1.部分学生缺乏激情,缺乏和老师互动、沟通的勇气。有些时候学生一个人演“独角戏”,最糟糕的是一个人机械化的背诵导游词。
2.内容比较单调,互相间有重复。内容主要局限于本市、本省,而且都和旅游相关,其他的方面东西如社会热门话题、体育、财政,百姓当前关心的股市、CPI、工资等问题很少涉及,说明学生的关注面太窄。此外讲解内容过度和拓展的技巧亦有待提高,逻辑性有待加强。而互相间讲解内容重复则反映出同学之间沟通不够,从而给自己的训练过程带来极大的压力。
3.组织监控不力。由于某些时候指导老师不在现场,所以个别学生表现出比较松散的状态。比如有学生早上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训练时间只有不到十分钟,还有同学没有坚持到讲解最后,中途擅自终止训练活动,没有很好的珍惜和利用有限的机会。进行第二轮训练时,去掉了评价的环节,本意是想让学生有更好的发挥,结果却出现班委不安排或是安排了也没有人上车训练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吳小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的导游教学方法初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5):3.
[2]李菊香.论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教学[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3.
[3]曾晓宏.《导游业务》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2.
[4]尹敏,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3.
[5]叶小青.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6,28(3):3.
[6]澹丰霞.导游实务课中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3):71-72.
[7]彭蝶飞,李蓉.浅谈旅游高职《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5(3):3.
[8]周彩屏.实施以能力为取向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