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要:目前,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都得到很大提升,那么将来,无论学生是选择软件开发和应用方向发展,还是选择进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C语言学习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如何改进和提高《C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学习效果 ;C语言;评价
经过多年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掌握《C语言》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教育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如果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C语言的效果反馈,那么可以将教学质量再提升一个新高度。
一、C语言学习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在入学以后就需要接受基本的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这些专业课都是必须要理解掌握的。如果需要能运用C语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那就还必须学习并进一步掌握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技巧,甚至是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算法。当然,C语言程序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英文单词来书写,所以,学生们还要熟练记忆一部分英文单词及含义。
在此基础之上,也是最核心最难转变和理解的关键能力也就是“面向过程”的一种思考方式。
二、目前中职学生C语言学习需求现状
对于初学编程语言的中职学生来说,鉴于C语言的复杂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而C语言教学又过于注重语法,忽视了程序设计训练和编程思维的培养;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和编码人员,这也符合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其次,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不足、基础差等不足。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和继续学习的需要,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从而在教学中给予教师反馈。
三、学习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C语言编程的目的是树立编程观念,掌握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简单的算法设计和编程的一般技能;此外,考虑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所以,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们掌握基本且系统的C语言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训实践能力、形成一定程度软件开发的观念意识。
(一)课堂学习环节
是否能表现为有意识地、主动地倾听教师授课内容。
能否积极响应,并且表现为有积极主动参与的动机。
能否对课堂中某个知识点有特定的表达。
是否思维条理化,会比较、联系和综合前后所学知识点。
(二)课后作业反馈
能够记忆,一些科學常识性的知识,虽不理解原理,但是能记住。
描述本节课学习知识点以及某些特征、特性的作用。
能够识别或区分与材料发现的相关和无关部分或重要和次要部分,并指出差异。
能发现一些基本的共同特征,形成一般性的结论,并简单运用。
(三)上机操作环节
属于初始水平,刚刚学会的起步阶段。
属于初显水平,学习了一些简单技巧,自己能不断摸索又不断学习。
属于胜任水平,属于基本掌握了所学习的技能,能够独立运用。
属于精通水平,属于熟练掌握了所学习的技能,已经能够自然及自如地运用并解决问题。
(四)知识点掌握程度
1.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语法和编程知识,包括:
(1)C语言中常见的基本数据类型。(2)常用的三种程序设计结构:顺序、选择、循环。(3)C语言程序设计中函数编程方法,以及声明定义调用和参数传递。(4)数组在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5)指针在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6)变量的生存期和存储方式等知识。(7)C程序设计中算法的特点和流程图表示等。(8)了C语言中常用的输入输出命令
2.熟练阅读和使用结构化编程方法来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C语言程序,包括:
(1)正确分析简单的C语言程序并给出运行结果。(2)对有错误的程序进行修改并编译通过得到正确的结果。(3)熟练用C程序设计实现一些简单的算法。(4)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并能正确应用。(5)对有空缺的程序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得到正确的运行结果
3.能够应用C程序进行简单应用问题的程序设计与测试,包括:
(1)C程序源代码和简单工程的调试,编程过程中常见错误的调试。(2)常用C语言开发工具的使用
四、学习效果评价的方法与建议
由于评价指标紧密围绕学生展开,能准确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是否达到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C语言掌握情况。其中,以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上机操作三个方面效果评价为基础,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以知识点掌握程度为核心,夯实学科体系,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具体评价方法是:评价分两个部分课程流程闭环考核评价和知识点掌握程度评价。其中课程流程评价分为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上机操作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5%、20%和25%。知识点掌握程度是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成果反映出的C语言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属于学科学习的核心部分,占总成绩的40%。
参考文献:
[1]林晓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及评价研究[J].品牌,2019(00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