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妹
陈先云先生曾明确提出,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它包含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的“点”,有计划地分布在不同的年级,巧妙地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梯度。教材在单元导语中集中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点和着重训练的能力点;再通过课文后面的习题落实这些语文要素,并贯穿基本学习策略的指导;然后利用交流平台进一步梳理、提炼一些阅读与表达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写作加以实践运用,形成基本能力并养成学习习惯。
习作单元在统编教材中属于特殊的单元,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核心,依次编排“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这几个内容。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将一步步得以落实。如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在单元导语中直接地提出本單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紧接着,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情感的方法;“交流平台”对比分析《匆匆》《那个星期天》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提炼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具体方法。“初试身手”让学生领悟和运用把情感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中的方法,进行片段的写作实践。“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汇报交流,深入地领会表达真情实感的多种方法,便于在单元写作中借鉴和模仿。“习作”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印象深刻的情感经历,学会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写出内心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材编排写作单元的意图,抓实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有以下的简明路径。
一、以语文要素为中心,学文习“法”
习作单元的课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要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通过课文后面的习题加以落实。如在教学《那个星期天》时,根据课后习题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流程。(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二)细读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的:1.品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情感;2.品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内心独白表达情感;3.读描写太阳光线的语句,体会作者如何把心情融入景物中表达情感;4.细读第6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情感。(三)结合课后第3题和“交流平台”,比较分析《那个星期天》和《匆匆》这两篇课文所采用的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更进一步地了解两篇课文的相同点:都采用“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物中”的表达方法。《匆匆》用太阳象征时光,通过描写太阳从起床时的“挪移”,到天黑时的“飞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那个星期天》则是借助对太阳光线早晨时的“明媚”,到黄昏“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来表现我从“焦急又兴奋”到黄昏时“委屈、失望”的心情变化。而不同之处是:《匆匆》作者还运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把对时光飞逝的惋惜、惆怅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则更多地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情中,如借助描写“我”“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等举动来表现我等待时的孤独、无聊、焦急又兴奋的真实情感。
这样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来组织阅读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表达真情实感的几种方法,为单元习作打下基础。
二、以语文要素为指导,练笔悟“法”
《匆匆》的课后习题第3题是一个仿写练习,也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个能力训练点。仿写前可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把司空见惯的时间流逝写得如此感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从中感悟作者是把流逝的时间变成洗手、吃饭、睡觉等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从这些平常的事中感受到时光的匆匆流逝,并产生共鸣。学生因此进一步领悟到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物中”这一表达方法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关键句式“( )时,日子(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平时的日子是这样过,你的日子又是怎么过的呢?学生在打开了思路,有了自己的感悟时,再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把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写下来,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初试身手”的教学也要着眼于单元语文要素。课本里提供的两个示例正好给学生这样的提示:处在同一环境中,当心情“好”或“不好”时,对身边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心情好时,“花儿在对我们笑,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心情糟糕时,“花儿摆出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蝴蝶也故意在眼前捉弄我”……像这样的表达方法就是“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物中”。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来到海边,可能会看到天空、云朵、海浪、礁石、海鸥、渔船……可能会听到风声、涛声、鸟鸣声、马达声……当心情愉快时,在海边所看到的这些景色和所听到的这些声音是怎样的?当心情不好时,你对这些景色和这些声音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示例中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就不难了。
练笔时要以语文要素为指导,先说后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习作中逐步领悟基本方法,并得到有效训练。
三、以语文要素为焦点,用“法”评改
学生完成单元习作后,教师也应聚焦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用已明确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修改。可以先安排学生同桌两人互评互改。同桌交换着读一读对方的习作,关注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文章选择的事例是不是亲身经历和印象深刻的事?2.是否运用了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表达情感的方法?3.从哪里能感受到小作者的真实情感?学生根据同桌的反馈,修改自己的习作。接着,教师选择优秀的学生习作进行点评分析,着重围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一语文要素进行点评。点评时可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师对能真实表达情感的习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总结和提升。如有的小作者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把希望爸爸妈妈能和好的那份期盼表达出来了;有的小作者通过写自己对小鸟叫声不同的感受,表达了从不高兴到欣喜若狂的情感变化;有的小作者通过对老师语言、神情的描写,以及对自己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出自己做错事受批评时内心的愧疚。通过赏析,学生对怎样表达真情实感有进一步的体会,在修改习作时可以在具体、细致方面多下功夫。
四、以语文要素为归宿,得“法”提升
语文要素不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还要拓展延伸至课外的学习生活中。余文森曾说:“如果你指导过作文之后,学生爱上了写作并养成了练笔的习惯,那么这样的作文教学就进入了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如《匆匆》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仿写课文第3自然段,以此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课外可以布置学生以“读《匆匆》有感”为题进行习作,鼓励学生学习运用本文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描述出来。又如,《那个星期天》描述了这样一件童年往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我”从早晨一直等到黄昏,心情也从“兴奋”变成“失望”。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盼”为题,写写自己曾经有过的关于“盼”的经历,运用课文所采用的表达情感的方法来写自己盼的过程及心情的变化。
在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典型的情感体验,或是特意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记录生活。教师通过当面指导与评改,产生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优秀习作”,和全班同学分享,肯定其进步,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在平时主动借鉴本单元的表达方法,真实地记录生活。如有个学生忘记写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后,回家写了一篇以“愧疚”为题的作文;有个学生的父母因吵架而各自摔门而出了,这个学生当晚写下了《孤独》;有个学生在假期第一天约同学晨跑,他写下了《畅快》……一篇篇习作流露出学生一份份真情,不管是愉快也好,伤心也罢,都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是学生真实生活的记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把本单元语文要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让语文要素得到真正落实,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铜陵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