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1-12-23 17:22陈雨诗
幸福家庭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校际幼小行为习惯

陈雨诗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幼儿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其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搭建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体系这三个方面进行谈论。

(一)幼儿园方面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卫生环境方面,当幼儿在整洁、干净的幼儿园中学习和生活时,良好的卫生环境能够促进其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室内外的环境创设,引导幼儿保持墙壁和地面的干净整洁。在交往环境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幼儿的言传身教能够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其他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也能够影响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

(二)家庭方面

笔者发现,一些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例如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图书,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带幼儿出去玩时引导其和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等。

(三)幼儿个人方面

幼儿的行为习惯还与其自身因素有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观察、思考和交际的幼儿,往往也有非常好的个人习惯。

幼儿可塑性强,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正处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儿能否茁壮成长的关键。幼儿教育中的重点是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中涉及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交往习惯等。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及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错失良机,恶习难改,不利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学习内容上看,幼儿园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让幼儿学习一些启蒙知识,而小学阶段则是正规的基础教育,幼儿要开始分科学习各种知识,课程的难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帮助幼儿减少进入小学后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的情况。

(一)探索幼小校际合作模式

我们要实现幼小校际合作,延伸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空间范围,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路径。笔者认为,要想帮助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幼儿园可以和周边小学搭建合作平台,以活动为中心,例如,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少先队等活动,发挥环境影响与模范示范的作用,优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

幼儿园可以与区域内的小学组建校际活动互联体系,为幼小衔接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供支持。一方面,在互联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与幼儿之间的差异,设置活动目标,且不同活动的目标设置要能够体现出差异性。例如,在以“升旗”为主题的互联活动上,幼儿教师可以将升旗礼仪规范作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目标,这样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也为幼儿对升旗时的礼仪以及行为规范的理解提供了环境;另一方面,互联活动的开展最大化地避免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活动造成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可以将同一活动的时间调整到同一天,例如,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运动会时间,举办幼小协同互动的校园运动会。

在探索幼小校际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要突出“混龄儿童”在校际合作活动中的作用。幼小互联活动与幼儿园其他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打破了固定人群的束缚,形成了具有“混龄”特征的活动模式。年龄小的幼儿会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产生依赖感与信服感,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会有意识地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并且有研究表明,在与异龄伙伴交往中,幼儿都能在跨年龄情景中调整自我行为,两者的交往策略都与同龄伙伴情景中的不同。因此,在幼小互联活动中突出“混龄儿童”的作用,有利于优化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二)家园共育模式

相较于幼小校际合作,家园共育能够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时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家长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幼儿近期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习惯进行总结,再利用常规的家校联系方式,如微信、电话等,将幼儿存在的行为习惯问题反馈给家长,以发挥出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补充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家长会,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注意要点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提升家长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科学性。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能够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多种路径的作用,形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多元协作的体系,确保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在于家长、幼儿教师共同帮助幼儿认识到自身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并协助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幼儿的自觉性

笔者发现,幼儿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离开了幼儿园,幼儿可能就无法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自觉性,促进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寓教于乐,在有趣的情境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年龄小,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情境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动的模仿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如“让座”“红绿灯”“遵守时间”等游戏活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学习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言传身教,引导幼儿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榜样,凡是希望幼儿做到的事情,教师要先做到,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增强幼儿的是非判断力,让幼儿学会关爱、守序、互助等。

良好的行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幼儿的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托幼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校际幼小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