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茹
主题解读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而典籍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典籍里记载了先贤的思想与智慧,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等,并传承这些文化经典,让其中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得以彰显,并能据此调整和引领今后的发展道路,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深入品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不致重蹈覆辙,建设好今天的繁华盛世。让我们既有历史的根基、复兴的宏图,又有今天的拼搏,未来会更好!
核心语汇:以典为鉴;源头活水,借鉴发扬;传统文化,时尚之美;科技赋能,比翼齐飞……
高考链接
“走入经典”是近年高考作文常见主题。例如2020年课标全国1卷要求考生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的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在读书会上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感触;2021年天津卷作文题有关纪念日意义的思考,均与“走入经典”主题相关。所以这一主题值得重视,此类题型需要关注。
主旨分析
一、聚焦流传千古的经典,探寻天地大道,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我们聚焦文化瑰宝之经典,就是要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国思想、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遗产“活起来”,一定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精神滋养,让我们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可选立意: 品读典籍, 探寻天地大道;品书香一缕,感其力万钧;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二、赓续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解读文化密码,以科技赋能文化软实力。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思想的宝藏,赓续先贤的精神力量,我们才能不管走多远也不会迷失自我,不会丢失我们的初心。但如何改变典籍晦涩难懂的面目,如何解放高悬在象牙塔、尘封在藏书馆的典籍,以创新的方式让经典走入寻常百姓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讲述方式,铸就文化软实力才能让中华民族重振雄风。
可选立意:以科技赋能解读经典密码,铸就民族文化软实力;让经典和观众同情共鳴,传承民族文化基因;让经典中的智慧弦歌不辍,赓续华夏的精神血脉。
三、赓续经典并非固步自封,创造未来更不能割断历史。
今天我们品读经典,是要明得失,知未来。提倡阅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绝非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囿于经典而不能自拔。同时创造辉煌未来必须拒绝历史虚无主义,要擦亮眼睛。创造未来也不是要我们拒绝传统,割断历史,那会使我们这个民族成为无本之木。继承与创新是民族腾飞的双翅。
可选立意:致敬经典,也永不停止地创造未来;赓续红色血脉,擘画更加光明的未来;以“典”为鉴开创未来;不负奋进的时代。
素材推荐
名言素材
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习近平)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热点素材
中国元典,大道之源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被称为神仙综艺、穿越大戏。节目将《周易》定为中国元典,大道之源。这档节目既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正本清源之旅。为《周易》正名,让《周易》从迷信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这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周易》是一部智者之书,其中充满了各种智慧。孔子曾经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就是说,《周易》智慧的一个基本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在人生中作出正确的选择,避免犯错。当代年轻人更多沉迷于追星之中,让人痛心。而《典籍里的中国》是让年轻人把目光投向自家文化的一次积极引导和普及,让“高冷的《周易》”喜闻乐见,让迷信般存在的《周易》揭开神秘面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可谓是《周易》的精髓。明天道以立人道是古圣先贤的人生信条,这是在引导人们对周易的研究转向科学。这不能不说是国家态度的一个积极引导。
适用主题:天地大道,正本清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守正创新 ,根植传统
古灵精怪的“唐宫小姐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这些形象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潮,赢得年轻人的欢呼与掌声。 “一眼千年”“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飞天壁画复活了”等网友评论不断登上热搜。
2021年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50亿,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节目,为何迅速火爆全网?这与节目呈现的视听盛宴息息相关,更是立意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观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强烈共鸣。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把中国传统节日融入互联网思维,技术赋能,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催发文化寻根热潮,释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守正。
适用主题:寻根之旅,文化之旅;守正创新,科技赋能;文化基因,崭新叙述;民族自信,文化之魂……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
学校举办以“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邀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在会上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例文
传承文化经典 讲述大美中国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永宁中学 刘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在历史的冲刷下,秦汉的辉煌淡褪了,唐宋的壁影斑驳了,明清的宫墙颓圮了……而中国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却在历史长河中愈加鲜艳亮眼,值得我们去传承,去传播。
畅游诗词的海洋,从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
诗词是千年的时光构建的家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是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这里有荡胸生层云的旷达,也有潇潇雨歇的怅然;有長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悯,也有悠悠我心的真情。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脚步太匆匆,在寻梦的路上,何妨吟啸且徐行,从典籍中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倾听圣贤的心声,从中学习如太阳般耀眼的人格。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担当,学习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自我追求,学习曹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老骥伏枥。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经典中传承先贤智慧,如朝日普照四方。
传承文化经典,讲好中国故事,于创新发展中展现大美中国。
古典中国源远流长。时间可以是淘沙大浪,也是距离的制造者,《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节目,以创新的方式讲古典文化,将之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我们乘着典籍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让中国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文化经典唱响时代的殿堂。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传承经典,让经典永流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评点
文章的结构清晰,论证严谨。主体部分以三个分论点统领,阐释典籍的当代意义及当代青年该如何传承经典。层层深入论述了典籍中凝聚的中国力量、中国方向。最后联系现实,针对典籍被漠视的现象予以分析,极富现实意义。 面对中华文化这一宏大命题,作者化大为小,选取了唐宋诗词、古代圣贤的角度切入,轻灵而具体可感。在论述了典籍的重要价值后,接着谈如何传承,将文章的落脚点放在了今天的传承与发扬上,可谓匠心独运。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