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礼
新形势下,搞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着眼于当下,又要善于谋长远,正视当前面临的瓶颈制约因素,科学系统谋划一揽子宏观经济政策举措,推动经济实现持久的高质量平稳发展。
一、当前搞好跨周期調节面临的瓶颈制约
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短期经济运行困难和中长期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不确定性风险压力没有实质性减弱,这给做好跨周期调节带来了较大挑战。
(一)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常态化难度在加大
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播性强,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疫情传播高潮。如果不能尽快研发出有效预防德尔塔病毒的疫苗,不排除世界经济进入第二轮“大封锁”的可能。这将给我国经济常态化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一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不稳,部分能源原材料和芯片等物资短缺难以缓解,出口需求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如果“外防输入”工作出现失误,很容易导致国内疫情出现随机性反弹;由于国内执行“清零”防疫策略,进而使得经济局部性停滞反复出现,以近期传播范围较大的南京疫情为例,其暴发正值我国旅游旺季,导致今年8月份经济数据受到非预期性干扰。新冠肺炎疫情这个影响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稳定性变量的存在,极大增加了我国宏观政策实施跨周期调节的难度。
(二)统筹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难度在加大
受“三期叠加”因素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宏观调控在长时间稳增长过程中积累了房价泡沫、企业和居民高杠杆等金融风险。从2015年开始,我国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治理积累的风险。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衰退再次扭转了这一态势,如深圳等热点城市刚刚经历了一波房价快速上涨。在此背景下,如果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则容易继续放大经济风险;反之,经济会面临陷入滑坡的风险。跨周期调节要求稳增长不能以积累放大经济中长期风险为前提条件。如何拿捏好放松的度,是做好跨周期调节的重大考验。
(三)统筹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难度在加大
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也会存在失灵现象,进而引发了资本无序扩张和垄断、贫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教培行业疯狂扩张、投机资本借机疫情炒作热点城市房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等难题。上述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有可能对下一轮经济增长埋下隐患。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好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也要意识到,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通道,对改革成本承受力较经济上行阶段偏弱,如果政策实施过急会衍生负面影响。统筹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做好跨周期调节面临的又一重要难题。
(四)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难度在加大
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给实施跨周期调节带来不小的挑战。一是宏观调控反向操作。当下,我国宏观调控需要适度放松,但美联储正在酝酿采取紧缩措施,韩国等国家已先后进入加息通道,这将增加我国资本外流风险。二是资产泡沫破灭风险。当前全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泡沫风险积聚,而美联储加息往往是诱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将对国内资本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产生负向冲击。三是技术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对我国高科技的限制,使得芯片制造等产业陷入困境,导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阻。
二、下一步做好跨周期调节的对策建议
做好下一阶段的跨周期调节,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时度效,提高前瞻性和预防性,找好政策组合的最佳均衡点,着力抓好“疫情防控量”“需求托底量”“结构优化量”和“增长启动量”。
(一)抓好“疫情防控量”,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不放松
做好跨周期调节,需要着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加快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疫情防控新模式,扎密筑牢疫情防线。一是严格实施远端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加强隔离观察、进口物品防控、变异病毒监测、口岸能力建设等外防输入措施,防止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二是巩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重点环节防控、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等内防反弹举措;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落实好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施方案。三是持续推进疫苗和药物研发,扩大疫苗产能产量,分批次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扩大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人群规模,筑牢国内群体的免疫屏障。
(二)抓好“需求托底量”,扩内需政策适时适度加力
托底,顾名思义,是通过实施跨周期调节,统筹考虑风险约束,精准滴灌,定向施策,有节奏有步骤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与经济增速下行量进行合理对冲,确保经济增速不跌破目标下限值,而非用政策强推形成不可持续的经济上行周期。一是谋划扩内需所用的政策资源“总盘子”。加快将“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重大工程落实到具体项目;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规律,统筹共同富裕、就业优先、个人所得税调整等政策,测算政策可以激发的消费新空间。二是分批次释放扩内需的政策资源。加强经济走势模拟预测,统筹考虑出口需求可能出现的非预期变化,测算经济增长预测值与目标经济增长率的需求缺口,确定当下和未来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的“托底量”,再通过调整财政、货币、消费和投资等政策工具,用政策增量合理对冲经济下行量。
(三)抓好“结构优化量”,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风险大多衍生于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搞好跨周期调节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一是以生产高效率、产品高质量为导向,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从根本上矫正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二是推动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国“一盘棋”统筹配置住宅土地供给规模,增加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供给量;在保障住房中新建一批紧凑型2—4居室,用于鼓励居民提高生育率。三是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纠正运动式“减碳”,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四是加快推动国内能源资源增储上产,制定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以及分品种保供稳价工作方案,切实稳住大宗商品价格。五是优化重要改革措施实施路径,根据形势需要选择“前慢后快”或“前快后慢”方式,尽可能把改革成本降到最低,切实提高改革收益。
(四)抓好“增长启动量”,聚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经济“启动量”足不足,是决定我国经济进入下一轮稳定上升周期的重要条件。因此,搞好跨周期调节,需要把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置于核心位置。一是聚力推动科技创新。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建设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三是培育一批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为主攻方向,注重将区域战略单力转化为协调合力,促进要素和商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塑造区域整体发展新优势,培育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新经济增长极。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